综合交通枢纽周边产业布局规划探讨

2019-03-06 07:57张依婧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年2期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枢纽

张依婧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 200093)

0 引言

综合交通枢纽是指由两种及以上对外交通方式所形成的、依托于班次化的、建立在乘客到发基础上、强调并突出中转换乘功能的客运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综合客运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交通枢纽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其周边不同产业与商务的发展,成为城市或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国内外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并与商业、办公、娱乐等产业联合开发,形成功能多元化的大型“交通综合体”。枢纽周边少则进行数十万平方米、多则达上百万平方米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开发强度以枢纽为中心呈同心圆金子塔式分布,从而发挥枢纽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带动效益。例如,美国孟菲斯国际机场周边的规划布局以混合产业区、高科技产业走廊、联邦快递转运中心等形成科研、物流及商务等产业增值链。机场为孟菲斯带来了近80亿美元收入、22万个就业机会。孟菲斯约1/3的就业与航空业有关。枢纽本体及周边的土地开发性质多以商业、办公、旅馆、酒店、物流等为主。因此,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关节”,不仅对交通运输发展起到龙头作用,其产生的经济聚集效应也对城市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国家发改委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着力打造北京、上海等1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完善集疏运条件,提升枢纽一体化服务功能。随着北京新机场、成都新机场、郑州新机场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一系列临空经济区、航空港等相应产生,聚集航空物流、快件快递、跨境电商、商务会展、科技创新、综合保障等产业,形成临空经济新兴增长极。

面对目前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蓬勃建设的形势,有必要针对性研究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区域规划布局。

1 国内外案例

1.1 迪拜国际中心机场

迪拜国际机场是目前中东地区最大的航空港,2013年客运量全球排名第七。2005年,迪拜开始建设迪拜世界中心机场,打造世界规模最大机场,规划面积约150 km2,包括迪拜世界中心机场、物流城、商业城、企业园、住宅城和高尔夫度假村等(见图1)。

迪拜从2000年开始,将航空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扶持,带动周边临空经济飞速发展,以航空产业为创新驱动,为迪拜贡献30%的GDP及20%的就业机会,实现了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图1 迪拜世界中心机场

1.2 法兰克福机场

根据乘客数量,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第三大机场和世界第十二大机场。在货运量方面,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最大的机场,并跻身全球前十。机场占地面积为1 900 hm2。

机场周边经济辐射区域有500家企业,总雇员约78 000人,其中法兰克福机场集团员工约20 700人。

机场周边区域布局分为显著的3个圈层:第一圈层为机场的基础设施和空港相关的办事机构;第二圈层为航空货运城、商务办公和酒店;第三圈层为住宅小区及办公楼、酒店、会展中心,以及文化娱乐设施。

1.3 虹桥枢纽

虹桥枢纽规划范围东起外环线、西至现状铁路外环线,北达北翟高架路,南至沪渝高速公路。虹桥商务区区域规划研究范围可分为交通核心区、商务区、拓展区3个层次。它是服务长三角的商务中心,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其产业发展包括核心产业、配套产业和延伸产业等类型(见图2)。

图2 虹桥枢纽区域规划

交通核心区用地面积1.6 km2,主要为枢纽各类交通设施、枢纽交通集散及换乘功能区。

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26.3 km2(含交通核心区1.6 km2),为综合交通枢纽区域,包括:(1)机场建设区;(2)交通核心区;(3)枢纽开发区。虹桥商务区重点发展面向长三角的现代商务贸易服务业等核心产业。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企业总部、外事机构和国内外贸易机构,提供为国内外企业和机构服务的商务服务、展览采购、现代物流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总部经济、宾馆服务等。

虹桥拓展区约60 km2,主要承担虹桥商务区的配套功能,是虹桥商务区的基本功能配套区、延伸产业辐射区、交通功能保障区、环境品质支撑区,主要发展教育、医疗、特色休闲服务、创意设计、物流、会展和居住等配套功能及延伸产业。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虹桥商务区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统筹考虑物流、会展、商务配套等功能布局,做好与虹桥商务区的功能协调和发展衔接。

虹桥枢纽地区规划基本按3个圈层去控制规划尺度,核心区的枢纽布局方案是根本也是最先启动的一步。整个地区的规划特别注重区域统筹、产业联动[1]。

2 枢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综合交通枢纽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互相促进、逐渐演变的过程。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区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综合交通枢纽由单一的交通功能逐步发展到城市功能的过程。

枢纽周边区域首先得以发展的是服务于机场(或铁路)的相关核心业务。这些业务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小,比如货站、飞机维修机库、地面保障服务、航站楼内零售业务等。随着枢纽的进一步发展,会逐步引入依托机场核心功能发展起来的附加业务,比如物流中心、测试培训中心、航食供给中心等机场相关业务,以及进一步依托枢纽和周边便捷的交通网络而兴起的业务。这类产业由机场与城市共同驱动,同时面向枢纽和城市,主要包括酒店、餐饮、会议中心、休闲娱乐等,再向外延伸就是具备城市功能的住宅娱乐、制造业、公园等区域,使枢纽周边区域具有城市功能并逐步发展成城市副中心[2]。

3 枢纽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3.1 临空经济发展模式

最常见的临空经济区模式是综合型临空经济区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特点是其几乎包括所有类型的临空产业,若发展顺利,多样且高端的产业功能将为地区和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收益。新加坡的樟宜机场临空经济区实践就属于这类模式。樟宜机场以加工制造基地起步,且充分利用它的工业基础,逐步吸引来大量生产性服务业入驻。随着区内就业人工的增长,居住、商业等生活配套功能也开始崛起。从完善区域功能角度考虑,时至今日,樟宜机场临空地区已经成为-个覆盖第-、二、三产业,兼具生产、服务、商贸、居住及休闲度假功能的综合产业新城。

3.2 产业类型构成

根据产业与机场关联程度强弱,临空产业被分为核心、关联、引致3个层次。综合型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就完整包含了这3个层次。进一步细分产业,核心层次包括航空运输、航空物流、通用航空制造和航空保障4个板块;关联层次包括商务交流、公共物流、临空制造3个板块;引致层次包括综合配套服务和休闲产业2个板块。依据定位,国际商务功能可作为空港经济区的主导产业。实际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商务交流产业的培育在大部分临空经济区实践中都得到了重视。此外,物流是临空地区另一大核心功能,大量案例研宄表明,这两类产业将作为促进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引擎。

制造产业:航空制造门槛太高,利润虽高,但是目前国内有能力发展的地区屈指可数。机场空港应把握自身毗邻区域(工业基地)的优势,依托机场发展进出口加工产业,并大力扶持高科技制造业发展,条件成熟后尝试引入一些基础航空工业,逐步提高地区工业水平。

休闲产业、房地产、商业零售等配套服务产业:临空地区通常有许多受到机场影响而无法开发的区域,休闲产业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临空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开发旅游度假、观光农业等休闲功能,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临空地区用地结构。

机场临空经济区应以商务交流和航空物流及其衍生出来的综合物流产业链培育作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并引导高科技制造业作为基础产业,逐步构建和完善休闲及综合配套产业作为支撑产业。

3.3 产业发展时序安排

在当前我国众多的临空经济区实践中,仅有北京和上海两地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广州正处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其他地区都还处于形成时期。

在空港临空地区的产业发展时序安排上,应基于对该区发展综合型临空经济区的预判及既定产业能级。

(1)在形成期,首先依托机场庞大的客运量和综保区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商务会展及航空物流产业。优先培育此二类产业将能够反向促使该区的外向开放程度和生产要素集散能力提升。其次,对区内己具备一定规模的传统制造业发展引导也至关重要。加工制造业和公共物流业是所有高科技产业发展都需要的供应链基础。

(2)在成长期,主要应扩大己有产业的规模,有意图地引导大型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尝试发展高科技产业,引入一些临空指向性更高的产业总部作为牵引空间,以促进高质量临空产业集群形成,也要兼顾与各类生产性质产业配套的服务功能开发,规模宜适度,能够满足各类产业聚集区内人员生活服务需求即可。

(3)在成熟期,各产业链内功能构成趋于完善,机场业务规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开发综合现代服务业集群空间和休闲度假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临空经济区完整的产业结构已成型;另一方面,针对各产业链内部企业高度优化的工作亟需展开,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引入更多能与机场产生积极联动的企业来使临空产业结构整体具备更强的临空指向性和开放性。

3.4 临空产业组团布局

临空产业区往往不是成片状发展的,而是根据不同产业,可分组团发展。例如伦敦希斯罗国际机场,周边就分为5个不同组团发展。

这些组团绝大部分都位于机场的紧邻和相邻圈层内,但从更宏观的区域关系分析,它们各自的区位交通条件是存在差距的。

(1)紧邻机场、处于核心地位的组团

紧邻机场、处于核心地位的组团是组团群落中最重要的区域。区内将依托出众的产业发展条件,重点培养现代制造业、航空保税物流的产业集群。大力扶持商务交流产业和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组团的发展主题应突出产业功能多样性,并且成为空港与主城之间重要的产业衔接节点及新城示范区。依托空港等国际性交通枢纽设施,着力提升高端消费品购物、特色酒店餐饮、区域旅游组织集散等高端消费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商业贸易、商务会议与专业会展等功能。

(2)紧邻机场、处于核心区域周边的组团

以航空工业和航空物流作为主导产业,如通用航空制造相关的产业聚集区及航空物流板块等部分,发展主题应突出产业与机场的紧密联系及产业本身的高端性。在该区域还可规划布设集国际中转、采购、展销、航空物流、保税仓储和增值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保税区,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3)位于空港相邻圈层的组团

大部分位于空港相邻圈层,将围绕高科技制造功能发展现代化的综合服务产业新城,发展主题应突出产城融合及产业的高端外向。借力对外开放的政策优势,重点推动外向型的为生产服务的跨境结算、离岸金融、国际租赁、总部办公、会议会展和创新创意等功能形成,加速发展满足消费者高端需求的文化展演、赛事博览、时尚发布、旅游组织集散与国际医疗等功能。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分析,研究了枢纽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托枢纽的便利,其周边区域可通过服务于枢纽的相关核心业务,逐步引入相关业务和延伸产业,从而进一步形成城市功能区或城市副中心。本文还对综合交通枢纽周边区域的产业规划布局进行了探讨。可供相关枢纽规划参考。

猜你喜欢
临空经济区枢纽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袁奇峰 空铁上的广州都市圈,花都临空经济红利空间巨大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临空高速目标多传感器自主协同资源调度算法
探析临空经济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