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吉布朗公墓新加坡的历史博物馆

2019-03-06 06:24叶孝忠
环球时报 2019-03-06
关键词:石狮公墓坟墓

本报特约记者 叶孝忠

由朋友带路,笔者一行来到被茂密森林包围,一片幽静的武吉布朗公墓,它位于新加坡中部的集水区,距离光鲜亮丽的乌节路只有4公里。这个公墓常被誉为中国以外最大的华人公墓,在这里葬着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和新加坡的历史息息相关,它就像是一个露天的博物馆,你可以从各种角度来挖掘墓地里的故事,通过研究墓碑上的文字,比如年号等,也能牵引出一段段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历史,从这个墓地,你也能发现新加坡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脉络。

好似走进迷宫

笔者一行走进墓地,一群雀鸟被惊飞,从高大的树木上飘落几片叶子。人的感情可深似老树根须,也可以如落叶,凋零后,就此不见。我们看到不少坟墓被巨大的树根所缠绕,野草丛生,看得出早已经被后代遗忘多年;一些则经过细心打理,还有鲜花和供品。

我和朋友小心翼翼走着,避免踩到坟地,对长眠于此的人不敬。虽然重要的墓地都会设有介绍的牌子,但这个公墓占地广,坟墓非常分散,要找到特殊的坟地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公墓里的各个坟山被迷宫一样的小路串联起来,坟山大多杂草丛生,密密麻麻的坟墓散落其中,不少墓碑上的文字经过风吹雨打,显得模糊,或是长满了青苔,更显沧桑,到处是时间横行的痕迹。一切好像一直就这样,本该这样老下去,就算再添一道皱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样子。

文化融合的印迹

对于新加坡人而言,这里葬着不少对本地历史做出贡献的人物,包括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和姑姑李珠娘医生,李珠娘还是新加坡首位执业的女医生。

葬在这里的有当年参与小刀会起义或追随康有为的保皇党或孙中山同盟会的成员,也有从中国过来的活跃于本地文坛的文人,下南洋为求三餐温饱,结果创业致富的海外华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政治理念、梦想和故事,无论生前有多风光和落魄,死后也就剩下这些。

对那些不了解本地历史的旅行者来说,最精彩的还是那些具有本地色彩的墓地设计,20世纪初流行的彩色瓷砖除了用来装饰房子的门面之外,也大量用来装饰墓地。百年前的本地富商王三龙及妻子合葬的墓地面积有三个羽毛球场大,是新加坡最大的华人坟墓,平台上就铺满了荷花及玫瑰的彩色瓷砖,精致的石雕雕刻着二十四孝的故事,金童玉女、龙头和石狮守护着王三龙的安眠处。

华人墓地设有武将或石狮站岗,守卫先人,在传统华人文化中,石狮子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各个坟墓所采用的石狮大小和造型各异,一些威武跋扈,一些则憨态可掬,单是这些狮子的造型就可吸引游客。

一些墓地则以锡克卫兵取代门神武将,极具本地特色。来自印度的锡克人,开埠时期就随着英国人登陆新加坡,担任守卫及维持本地治安的工作,现在本地的奢华酒店,比如莱佛士酒店还依旧聘用锡克人担任门口守卫。

在武吉布朗还能看到富有西方色彩的墓地设计,大理石不仅作为建材使用,还有装饰主义风格。墓地雕像包罗万象,除了常见的金童玉女,还能见到西方的天使(如图)。公墓的不同特点展示着新加坡的多种族、多元文化特质。

政府打算征用的土地

在土地资源匮乏的新加坡,怎么可能让这块风水宝地闲置着。几年前,新加坡政府就决定征用这块土地,除了修公路,还打算建造住宅区,小块公墓也因为修建公路而被移走,这引起不少关注,热爱和关心本地历史的学会及社会人士,开始深入研究公墓的历史,清理了一些重要的坟墓,甚至组织免费的游览团,带领本地人走入这块被遗忘了的墓园,民众能上网下载武吉布朗导览路径的册子,预先做功课。

在墓园重新进入新加坡人的视线之前,这块神秘土地是观鸟爱好者及自然爱好者的最爱,在新加坡,要找到一个原始和宁静的所在已经不容易了。▲

猜你喜欢
石狮公墓坟墓
神秘的恐龙公墓
《石狮》
安福寺
祭奠
美国公墓像历史博物馆
神秘的恐龙公墓
白色的坟墓
唐代郝公墓志铭考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小石狮——黄土高原农家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