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2019-03-08 02:47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小镇新疆

王 辉

2016年7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1]。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通知》中提出要以健身休闲项目和产业基地为基本依托,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商贸示范区[2]。2016年1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旅游局发布《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动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2017年2月,乌鲁木齐县获批全国体育产业基地,标志着新疆首个体育产业基地开始启动建设。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推进体育产业、建设健康中国、助力新型城镇化、促进脱贫攻坚战略,在全国范围里正式启动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3]。新疆作为西北大省,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又是精准扶贫工作实施的重点地区。需要特色小镇的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发挥跨界产业融合的最大优势,提升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的动力与活力,最终帮助多民族地区人民改善生活质量,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发展。笔者尝试在“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经验分析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发展的情况,并从多个层面提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适合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与路径,旨在为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特色鲜明的小型城镇,是功能齐全,兼具现代化元素融合的新型生活场所。它被定义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4]。从本质属性来看,特色小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段区域性空间与要素集聚的发展模式。其成长和发展过程是需要以社会与经济发展前提的。其前提包括区位条件、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方式,同时包括社区环境、生活方式、创业机制与人才机制、政策供给导向及地域历史人文环境等[5]。从特色小镇定义的不同说法来看,它最终要服务于人,要随着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满足人的需求,要能够留得住人,让人在此消费等。也就是说特色小镇是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所催生的产业体,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或方式。所以,特色小镇是新型化、生活化、社会化、现代化、产业化的聚合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价值。

1.2 体育小镇

体育小镇是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新型化城镇的新型载体,是提升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的新形态[6]。从2016年《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发布以来,体育小镇的建设与研究迅速火热起来。如,体育小镇内涵、特点、意义、价值研究,为体育小镇建设的产业定位、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资源等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众多体育小镇发展模式比如“产、城、人、文”模式,则为体育小镇建设提供了实践引领。那么,回归概念的本源论述体育小镇,乃是以体育产业建设为主要平台,联动相关产业发展,集运动、休闲、娱乐、消费、生活于一体的集合体,充分发挥体育作为一种工具的作用,也就是说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运动价值、健康理念等是体育“本”的体现,发挥体育与社会、经济、环境、人的和谐关系是体育“质”的体现。综合起来就是抓住体育小镇建设的本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

1.3 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的概念重心在于“特色”二字。在当下,“特色”代表独一无二、别具一格、别出心裁等,是建设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体育特色小镇的关键性要素。通常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将“特色”定义为以“健康、休闲、文化、旅游、养老、金融”等业态为主旨,具备功能相当等跨界产业与文化基础的聚合体。那么,功能上的创新与应用属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另一个亮点,即“预防疾病、体医融合、绿色产业”等,也可以说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将成为一种调和剂,即调节多种业态的平和发展、调节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调节不同心理的活力释放等。同时体育特色小镇也成为城乡二元发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系列工程的有效抓手。

2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

2.1 全国特色小镇及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2016年10月,国家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认定127个镇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7];2017年8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名单,认定96个镇为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8]。体育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部分,是“全民健身计划”与“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体育扶贫与体育脱贫的重要抓手。本次试点体育特色小镇的审批属于创新发展,通过试点探索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的路径,为今后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提供可行性参考,所以,全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图1第一批特色小镇省域(直辖市)空间分布[9]

2.2 新疆及乌鲁木齐县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目前,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处于申报与筹划建设阶段。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3个,即喀什地区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塔城地区沙湾县乌兰乌苏镇、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而2017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的首批体育特色小镇立项中,乌鲁木齐县体育运动休闲小镇获得审批与建设资助。另外,第二批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合发布会上宣布的新疆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申报的冰雪小镇、昌吉自治州申报的航模小镇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正在申报的系列省级的体育特色小镇,都在不断筹备与建设过程中。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后期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值得期待。从当下的情况来看,新疆体育特色小镇需要更多的产业投入、更多的成功经验来支撑。同时,建设新疆体育特色小镇还需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融合民俗风情,抒写好故事与文化。

乌鲁木齐县始建于1886年(清光绪12年设迪化县)。195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从1987年开始,根据首府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先后对乌鲁木齐县进行五次行政区划调整,共将14个乡镇(场)划归各区管辖,行政区域面积由8 896.2平方公里调整到4 141平方公里。目前,全县辖3镇3乡、1个南山景区管委会(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和3个片区管委会、41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全县有汉、哈、回等26个民族,常住人口6.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9%;少数民族人口占65%)。其中,水西沟镇被评为全国首批、新疆唯一的试点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经过前期的筹划与建设,该工程已经进入建设阶段。该体育小镇主要依托地缘地貌、民俗风情、文化资源等条件,拟建设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科技化、冰雪运动休闲化、节庆游览体验化、商业集群现代化于一体的聚集群,打造新疆乃至全国特色的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3 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层面:雷声大——雨点小

政策先行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关键。体育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完善体育产业体系、优化体育产业环境、夯实体育产业基地[10]。那么,以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新政发〔2015〕87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开发体育竞赛与表演市场,培育发展有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推动新疆运动赛马产业发展,扩展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航空体育产业、加快健身休闲业发展。但是,对于体育相关产业及相关部门的文件落实情况值得商榷。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并没有能够在各行各业得到很好的实施,造成了政策执行及政府配合的错位,也对跨界企业的投资融资带来了困难,对市场运作与经营造成影响。

3.2 产业层面:期望高——功能弱

在传统的商业投资模式下,主要是以最低的投入寻求最大的收益,但是对于体育旅游产业来说,不能单纯以商品经济去衡量其价值,还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需要寻求多种跨界产业的融合。体育特色小镇中体育价值的体现需要体育与旅游产业经过解构—建构—重构的过程,形成资源的开发、应用、经营等步骤,最终将体育产业中的价值体系融入旅游产业的循环体系中,发挥旅游产业的成熟功能,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所以,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产业层面不能盲目乐观。期望值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需要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同时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体育特色小镇应充分发挥条理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功能,否则会造成小镇的功能发展不完备,增加烂尾工程的风险。

3.3 企业层面:供给不畅——创新不足

在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可以预见的企业层面问题,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性不足、核心吸引力不够、消费者的二次转化率低以及千镇一面的现象。如乌鲁木齐县的冰雪资源相当丰富,很多地方都能够开展小型的滑雪场,零售现象明显,缺乏统一规划,销售价格难以控制等。而新疆作为多元文化汇聚之地,创新不足也随之成为阻力,因为大多数群体觉得按照原有的传统进行实施已经很好了,缺乏现代化意识的融入,这样会造成作为小镇的主要运营主体体育特色小镇内的体育相关企业,在“体育+”“旅游+”“互联网+”的运用上存在不足。也就是说体育特色小镇建成之后就是要以销售“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为主,如何防止“供给不畅—创新不足”将成为关键性问题。

4 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经验

国外的体育特色小镇主要依托地域自然资源,围绕历史文化和产品竞争优势,经过长时间的培育,最终打造成为品牌特色体育小镇。现以法国沙木尼小镇与依云小镇、爱尔兰香侬小镇、瑞士达沃斯小镇等国外典型体育特色小镇成功案例为基础(见表1),梳理几点经验,具体情况如下:

4.1 以点促全,打造精品运动项目

观察国外典型案例可以窥探出,体育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无需贪大求全,而是要建设具有运动文化底蕴的服务之都,通过打造顶级单项运动项目来提升知名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依据地域性自然环境资源,整合“山、水、城、人、文”于一体的资源库,也通过开拓与容纳多元化的相近运动项目,达到扩大消费群体的目的,实现精品运动项目联动跨界产业的发展,使得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保持可持续性。

4.2 以线串联,推进精品赛事服务

在国外的体育特色小镇中,每年都会有固定的赛事。赛事的级别也是层次不一。体育特色小镇承办体育赛事,能够适应不同级别的需求。一般来说,按照线性规划,将重量级赛事或国际级赛事与当地民众需求串联起来,能够提高运动项目的吸引度,而一年四季都有规划的体育赛事,更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以延伸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开阔度与核心力,同时也将体育特色小镇的“小而精”特征体现出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如形成“观光、购物、体验、休闲”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与产业链集群,防止过度开发与资源浪费,推进精品赛事服务的具体化与精准化。

表1 国外典型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情况[11]

4.3 以面盈利,建立市场运营模式

研究国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可知,生态环境保护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一张永恒的面(脸)。只有秉承“健康、绿色、和谐”的生态理念才能够进一步实施各类建设计划,也就是说资源可以利用,环境也得保护,需要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个“理”来支撑这个“面”,所以,从长远考虑保护好环境才能够在今后盈利。如香侬小镇、依云小镇就是很好的例子。那么,在此“面”的基础之上建立市场运营模式,则是发挥体育特色小镇活力与价值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在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资源都具备的情况下需要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发挥管理的作用,弥补单一体育运动项目收入不稳定的短板,而通过跨界产业经验模式的互动能够创造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如沙木尼小镇、达沃斯小镇等。除了经营单项体育运动项目之外,还通过研发相关体育科技产品、开发休闲健康课程、建立康养理疗中心等“体育+”为核心的市场化多功能产品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市场运营模式,实现了“你无我有、你有我新”的核心竞争理念突破,同时带动了康复、保健、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

5 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

5.1 合理规划,完善体制机制

合理规划需要依据相关政策性文件进行实施,首先,摆正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位置,不能寻求短期的效益,而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其次,考察新疆体育特色小镇空间布局的特点,因地因时因景而建,体现地域性特色,不能求大求全;再次,梳理新疆各级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的政策性文件与配套制度或方案,完善建设过程中的手段、方法、内容等,保障支撑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产业利益公平性;最后完善体制机制的过程是政府专项资金、社会融资、企业投资等,能够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解决资金问题。

5.2 跨界融合,构建产业价值链

“体育+”已经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常态化话题。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如体育旅游产业、体育科技产业、体育教育产业、体育休闲产业等。它属于体育与旅游、科技、教育、休闲等不同领域的结合,实际效果在现代化社会中已经有所体现,所以,跨界融合是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途径。即以体育产业和区位需求为主、以旅游、休闲、赛事、康养等为辅助,以产业延伸到交通、餐饮、购物、娱乐、文化等为依托,最终提高跨界融合的产业链的高度与宽度。

5.3 创新发展,打造产业精品

“创新”是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利用与记忆的概念,但创新的根本在于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要坚持服务于消费者,也就是根植于体育产业本身去变化,不能做表面功夫,更加不能浮夸。对于新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其一,把握特色项目资源的开发,如众多民族节庆体育活动、民俗传统体育活动等;其二,依赖区域自然环境的典型地貌,如沙漠、草原、戈壁、绿洲等;其三,和谐多民族关系的建立,如尊重习惯、互动参与、结对认亲等;其四,引进现代化体育活动,如攀岩、高尔夫、网球、航模等,实现创新与发展同在。结合创新发展的契机打造产业精品,也就是打造精品体育旅游、精品体育赛事、精品体育观光、精品体育产品、精品体育文化等,才能保障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小镇新疆
安安静静小镇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体育产业之篮球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