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新探索
——《琼崖革命精神》评介

2019-03-09 04:17赵康太
新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琼崖海南内涵

赵康太

海南大学李德芳教授主编的《琼崖革命精神》(以下简称“该书”),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之一,2019 年7 月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秉承系列读本“坚持学术性、突出时代性、注重可读性”的特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建构框架,推陈出新。一部琼崖革命史,就是琼崖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琼崖革命精神作为琼崖革命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多年来一直是海南党史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对此,大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其中,李德芳教授等在2007 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琼崖革命精神论》,对海南历史文化、琼崖革命领袖、琼崖群众、琼崖妇女与琼崖革命精神形成的关系进行了专题探讨,同时概括了琼崖革命精神的内涵及特色,认为琼崖革命精神就是“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其具体内涵包括“红旗不倒,信念坚定;孤岛奋战,自立自强;依靠群众,甘于奉献;五湖四海,民族团结”。这是学术界第一部专门研究琼崖革命精神的著作。在此基础上,李德芳教授根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的要求,对琼崖革命精神进行了新思考,建构了新的研究框架。《琼崖革命精神》一书共分六章,其中,第一章揭示琼崖革命精神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形成的,第二章至第五章论述琼崖革命精神四个方面的具体内涵,第六章阐述琼崖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这就将琼崖革命精神研究从过去的专题式探讨提升到了整体性研究的阶段。在对琼崖革命精神内涵的提炼方面,该书既坚持了10 余年前作者提出的总体观点,认为琼崖革命精神可以概括为“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同时又对具体内涵进行了新的表述。该书认为,琼崖革命精神以信念坚定、不屈不挠为灵魂,以自立自强、敢为人先为基本内核,以依靠群众、甘于奉献为重要基石,以五湖四海、丹心向党为强大支柱。这种概括,不仅表述更严谨、更科学,而且指出了琼崖革命精神具体内涵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体系。这为学界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和思考琼崖革命精神的新视角。

第二,系统分析,深入浅出。以往的琼崖革命精神研究成果,或从某个侧面或从某个专题入手进行探讨,对琼崖革命精神缺少系统、深入的分析。该书对琼崖革命精神进行了系统分析,不仅深刻说明了琼崖革命精神在海南岛形成的文化土壤和实践基础,深入论证了琼崖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还剖析了琼崖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分析过程中,图文并茂,注意用生动的革命人物形象、具体的革命斗争事例论证一个重要观点。譬如,该书在阐述五湖四海精神时,用了几个事例来说明。其中,以今天海南223 国道(海榆东线)万宁牛漏段木棉树的故事为引子,写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作为一名外来干部,是如何与琼崖本地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琼崖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李振亚是广西人,在琼崖的八年三个月时间里,他亲民爱兵,在每次战斗中都冲锋陷阵,最后英勇牺牲在牛漏的木棉树下。海南解放后,出于人民群众对李振亚的景仰和怀念,人民政府在修建海榆东线牛漏段时,完整地保留了矗立在道路中间的那颗茂盛的木棉树。该书配上木棉树现场图片,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的琼崖革命战争岁月,增进了读者对李振亚人物形象的认知和对五湖四海精神的理解。这种写法,使抽象的革命精神具体化、生动化,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第三,鉴别史料,基础扎实。史料是史书的生命,没有史料的真实、准确就使史书失去了根基。由于历史的原因,有关琼崖革命的资料整理研究很不够,许多史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该书坚持论从史出,在使用史料时特别注意鉴别,去伪存真。譬如,关于海南苗族首领陈日光,有人认为,1927 年夏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海南苗族第一位共产党员,次年他在吊罗山区的太平乡苏维埃政府中担任了副主席。该书作者认为此说证据不足,属于孤证,未予采用。该书认为,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陈日光通过对国民党和共产党对苗族态度的对比,才逐渐从乞求神灵庇护的幻想中解脱出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苗族求解放的,是苗族人民的救星。又如,一些史书在谈到抗战胜利后琼崖纵队“北撤”问题时,强调令琼崖独立纵队1900 人北撤到山东烟台,是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的“广东三项协议”的具体内容。实际上,1946 年3 月在重庆而不是在广州达成的“广东三项协议”并没有琼崖独立纵队1900 人北撤的具体规定。1946 年5 月21 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广州行营达成东江纵队北撤的最后协议,其中也没有包括琼崖独立纵队。对此,该书还原了历史事实,指出以冯白驹为核心的琼崖特委,坚持从琼崖革命斗争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了“北撤”风波,树立了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范例。又如,学界在谈到1946 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举行的临委书记联席会议时,普遍根据1988 年中共海南区党委党史办公室编的《冯白驹研究史料》,将冯白驹在会上所作的报告称为《琼崖自卫战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甚至2019 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第四卷仍然沿用此说。李德芳教授等没有囿于成说,而是根据对冯白驹报告内容的仔细分析,结合发现的1946 年由新民主报社出版的《自卫战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认为冯白驹当时所作的报告题目中,根本没有“琼崖”二字。该书纠正了多年来海南党史、琼崖革命史书上普遍存在的这一错误。正是通过这种对历史资料的仔细鉴别,使该书的立论奠定在扎实的史料基础之上,增强了论点的可信度。

第四,着眼当代,现实感强。研究革命精神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回顾历史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该书立足于历史,着眼于当代,认为琼崖革命精神是沟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精神血脉,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途中的重要精神动力。该书对琼崖革命精神历史内涵的阐述,渗透着强烈的现实关怀,认为:“信念坚定,不掘不挠”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不竭动力;“自立自强,敢为人先”是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的时代要求;“依靠群众,甘于奉献”是新时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皈依;“五湖四海,丹心向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胜法宝。该书最后联系海南实际,提出了新时代弘扬琼崖革命精神、传承海南红色文化基因的路径,凸显了琼崖革命精神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体来看,该书的出版将学术界对于琼崖革命精神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海南解放七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这无疑是学界献出的一份厚礼,必将促进琼崖革命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弘扬。

猜你喜欢
琼崖海南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照金精神的内涵
琼崖纵队何以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寄海南友人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琼崖革命历史文献选编》出版
海南杂忆
解放战争时期琼崖军民融合进程研究(1946—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