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青岛莱西顺利召开

2019-03-10 04:15孙磊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转型汽车

文:孙磊

主题大会现场

2019年10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在青岛莱西召开。本次大会以“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为主题,来自国家部委汽车主管领域的领导、青岛市各级政府及企业相关人员、国内主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骨干企业、行业相关组织、省市汽车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支机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和新闻媒体等近6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重要舞台。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过程中,本土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及全球并购,在传统制造和创新领域均实现突破。

但随着汽车市场持续下滑势态,种种影响也相继传导到零部件行业,未来零部件市场和利润均存在下滑风险。目前汽车产业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机,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致辞

正是基于以上背景,为凝聚行业力量,共同为适应新时代、探索新思路和新趋势、制定新策略、培育新动能、构建新格局出谋划策,积极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了本次高峰论坛。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主持。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2018年,虽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保持稳定增长,进口额度2 309.50亿元,出口金额为3 307.42亿元,保持着正常,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在当前背景下,创新和规模经营是零部件企业的生存之本,中国汽车及零部件领域应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协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叠加交汇,相互赋能,为汽车产业带来能源动力、生产运行、消费趋向等变革,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新动能正在发展壮大。智能交通、共享出行等新兴商业模式正在兴起,电动化和自动化是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产业的重大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局原巡视员景晓波发言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发言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局原巡视员景晓波先生在专题发言中表示,在新技术、新模式对现有汽车产业格局的冲击下,我国汽车产业在经历了28年持续增长后,首次出现负增长,进入市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期。可以预见,未来3~5年,将是汽车产业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低速增长将会成为基本常态。面对这些前进中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有理性判断,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善于化危为机,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先生在专题发言中强调,在行业智能化转型情况下,零部件企业不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因此,企业在转变战略中,要懂得自我调整,把自己放空。此外,企业在传统市场低迷局面下,维持盈利的同时,也要兼顾新产品创新和逐步增长,零部件制造商要更换思想,从物质形态零部件的供应商变成科技方案的供应商,成为基础方案的供应商。企业家要成为技术的思想者,同时要狠抓质量,提高零部件生产质量,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关键。

“新形势下,企业战略思考与策略”互动沙龙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围绕“协同 创新 突破—共建中国汽车产业链新生态”为主题作大会主题报告。来自整车厂商、汽车零部件、互联网企业、新能源企业以及行业传媒等多领域的嘉宾,从不同维度阐述了在新形势下,汽车产业整零关系如何协同发展,零部件企业如何借助汽车“新四化”变革之际,抓住汽车技术趋势,在进一步固化自身传统产品优势基础上,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同时,寻求跨界合作,转向智能制造,加大自身市场竞争力。

“协同发展,共建产业链新生态”主题论坛

论坛期间,主办方还特别举办了2场专题沙龙。其中,以“新形势下,企业战略思考与策略”为主题的互动沙龙由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主持,对话嘉宾们分别针对零部件企业的战略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展开讨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对零部件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在以“产业链变革进程中,企业竞争力打造”为主题的互动沙龙中,主持人《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就信息技术、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方面,与对话嘉宾们展开讨论,分享观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而分别以“协同发展,共建产业链新生态”、“智能制造,推动行业迈入智能时代”、“产业集群发展与产业升级”以及“智能网联技术引领产业变革”为主题的4场分论坛,更是从产业趋势、智能制造、产业模式以及智能网联等方面,探讨了工业4.0下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方向。

本次论坛的召开,不仅仅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的一次盘点。通过嘉宾们从不同业态、不同角度的分享,可以说是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生产技术和发展趋势的一次全面梳理,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了进一步让读者了解本次论坛的精髓,本刊特别选登了部分嘉宾的演讲内容,分享给大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师建华在大会主题报告中分析了当前汽车产业形势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还面临着严峻形势,包括企业利润空间逐渐收窄,大形势不好等因素影响。产业布局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国际拓展的道路比较艰难。国际形势的动荡,也在影响零部件产业国际化的进程。还有行业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制约影响着行业发展。汽车后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尚需规范转型发展。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给零部件产业尤其外向型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最后是零部件企业跟整车厂商的配套关系,包括结算周期长、结算方式落后,加重零部件企业负担。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

对此,师建华在报告中对今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提出了8条建议。

一是深层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零部件产业政策,为企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推动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零部件产业基地。政府相关部门在落实国家相关零部件产业政策的同时,结合各地产业情况制定扶持政策,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综合研发能力。

三是面向汽车“新四化”,寻找转型升级新方向。零部件企业应该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消化、再吸收等方式,逐步完成零部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技术的储备、工程化技术的突破、产业化推广及规模应用。

四是企业夯实发展基础,发挥传统优势。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机制,对现有拳头产品不断优化升级,适应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强化竞争优势,剥离非核心业务。

五是在新商业模式下,注重协同创新工程,改善整零关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应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产品技术、质量和成本三方面建立长期、稳定、相互依赖和信任的关系,探索和优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本共担以及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

六是推陈出新,超前研发拓展新兴市场,提高产品议价权。零部件企业应该以“新四化”为契机,超前布局,针对新四化等新方向早做布局、超前研发,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七是培育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能力,提高产品覆盖面和优化成本结构。企业在掌握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要深入进行企业的系统化设计与模块化供货能力建设,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国内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八是强化自身硬件发展的同时,要提升软实力,促进软硬件实力融合发展。企业要提升综合竞争力,包括强化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凝聚力,强化品牌建设。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蔡速平

北汽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里面,主要重点是抓5大转型。

一是产品转型。产品转型包括4个方面:①继续巩固和提升传统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②加大和加快新能源轻量化,目前北汽的新能源轻量化主要有2个基地:一个是在德国,一个是在山东滨州;③做智能网联的产品;④集成化和模块化。

二是市场转型。市场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加大在中国市场整车企业的合作,同时也会走国际化道路。

三是合作伙伴转型。北汽希望在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加强合作,但深度是不一样的,可能在技术、产股权投资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方法。

四是人才团队的转型。业内人士都有共同的认识,那就是从智能网联的角度讲,汽车产业的人才是没有互联网企业人才多,北汽今后就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转型。

五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商业模式重构很多行为。北汽希望把零部件板块打造成全球的两大平台:一是服务于全球整车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平台,服务全球所有的OEM;二是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我们正在加快全球化的资源整合。

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蔡速平

《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

一是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从2019年汽车零部件百强榜显示,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大概总收入达到7.34万亿元,而中国百强零部件企业总收入只有1.18万亿元;在全球百强榜上,收入超过1 000亿元的零部件企业19家,其中3家企业超过3 000亿元。随着汽车产业中心向中国转变,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产业规模是会增加的,但是这些企业要有新的发展方向。

二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像博世等零部件企业集团,在研发投入上平均为6%~7%,博世的研发投入甚至已经达到9.3%。而国内一些企业可以达到销售额的5%,但是大部分是在2%~3%。国内企业本身的体量相对较小,在研发投入比例上更少,因此国内企业在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是需要提升的。

三是对未来趋势和判断上存在差距。跨国公司产品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出的速度远远超过国内企业。早在2003年,很多跨国巨头就推出自动驾驶的概念和产品,2016年前后推出可商用化的技术,2018、2019年,这些企业已经开始批量供应主机。而中国的零部件企业,2006年前后才开始关注和进入这个产业。

在今后以万物互联为基础的时代,智能和新能源技术会渐成主导,过去靠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品牌差异化的挑战越来越大。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日益普及以及大家都接入同一个生态的时候,产品差异化需要重新思考。在软件定义汽车即将到来之时,对于现在以机械为主的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只有转型,才能满足整车企业以及用户对零部件的软硬结合。如果在这个时候,供应商还拿不出来解决方案,可能竞争力会大大弱化。当然,继续做传统零部件产品也可以,那首先要有规模,其次是一定把传统做到极致。

猜你喜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转型汽车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