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高扬品牌,坚守优质
——海伦市非转基因优质大豆之乡巡礼

2019-03-11 03:15丁声俊
黑龙江粮食 2019年2期
关键词:海伦市海伦大豆

□丁声俊

(接上期)

多年来,海伦市经过筛选、推广采用多个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主要包括:(1)黑农35号。蛋白质含量45.24%,脂肪含量18.35%,生育日数115-120天,活动积温2353℃,公顷产量2250公斤。(2)东农42号。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9.38%。生育日数123天,需活动积温2500-2600℃,区试公顷产量2338.5公斤。(3)黑生101 。蛋白质含量45.44%,脂肪量17.87%,蛋白质与脂肪和为63.31%,生育日数120天左右,所需积温2354℃,抗灰斑病,公顷保苗25-30万株,适应在第三积温带种植。(4)垦农1号。蛋白含量44.0%,脂肪含量19.55%。属于高蛋白品种,适于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种植。(5)垦农4号。蛋白质含量41.25%。脂肪含量22.03%,亚有限结荚习性适于第一、二积温带上限种植。(6)垦农18号。脂肪含量23.21%,蛋白质含量36.28%,每公顷产量2500公斤。适于第二、第三积温带种植。(7)合丰42。脂肪含量23.04%,蛋白质含量38.65%,需活动积温223.07℃。适于垄作和窄行密植。(8)合辐93154-2。脂肪含量23.54%。蛋白质37.21%,生育日数118天,需活动积温2320℃,为中熟品种,中抗灰斑病。(9)绥农76新品系在海伦市的30亩示范田,实收测产272/亩,蛋白质含量高达47.96%,脂肪含量17.52%。

5、大豆服务社会化。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是海伦不断提高大豆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海伦市着力补足农村社会化服务短板,建立健全大豆良种推广、科学施肥、合理施药,以及技术和资金等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首先,建立专业化统一服务。大豆优良品种由市东升种业有限公司统一包衣后供应销售,保证了种子的纯度和净度;化肥、农药等其它生产物资也都是通过生资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主渠道统一经营销售;在资金服务体系上,充分发挥信用社支农主渠道作用,农贷投入重点向大豆基地倾斜,2017年农村信贷总额达到3亿元。其次,完善技术服务体系。为加强技术服务,海伦市成立了优质大豆生产技术指导组,专门进行技术指导:一方面搞好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另一方面组织市乡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优质大豆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服务。例如,技术指导组在“柯三”栽培、“六统一分”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柯作两深松、三肥分层施,包衣精良播、灭虫精细管”的生产模式,大豆亩产创国内领先水平,达到200公斤,大幅度提高了科技贡献率。再次,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海伦市政府网站和市农业信息网站为平台,及时搜索整理有关科技和市场行情等各类信息,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大豆生产与销售活动。

近年来,海伦市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规范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截止2018年,全市发展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6636家,实现规模化经营土地面积达341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重达84.18%。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基地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例如,海伦市建立农机合作社23个,现拥有大中型农机具560台套,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全市大豆机械播种率已达到100%。再如,海伦市“佳谷”食品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佳谷”公司从农民那里收购的大豆价格比市场价高0.2元,使农民直接获益。

6、“两侧”结构协调化。进入新世纪以来,海伦市就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大豆制品、制糖、食品、酿造、乳制品产业布局。获省优以上的工业产品达100多种。其中,大豆制品、幼砂糖、海伦奶粉、色拉油,以及系列农机产品等产品,远销国内外大市场。

然而,农业粮食“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不相适应、不相协调的矛盾突出。近年来,海伦市狠抓农业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大豆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他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着力培育和发展大豆深加工业,特别是把振兴大豆产业的关键定位在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海伦市依托和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抓大扶强”、“做优、做强”大豆加工龙头企业。为此,他们采取了几项重要措施:一是多管并举,招商引资。海伦市通过多条途径,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要包括:以政策招商、以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定向定位招商等措施,引进市场潜力大、产业带动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的大豆加工项目纷纷落户海伦。迄今,全市已建起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大豆制油企业18家,年加工大豆能力达70余万吨,有效提供了大豆的附加值。二是制定标准化方案,细化操作规程。海伦市对不同规模的大豆生产主体制定了标准化实施方案,加快了科技园区建设步伐,特别是广泛应用了先进栽培技术。2017年,全市共建大豆科技展示区23个,每个乡镇都有1个,总面积达到7500亩。通过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进而也提高了大豆供给的质量与“需求侧”结构升级的协调性。

7、大豆流通市场化。自2015年以来,海伦市实施玉米、大豆收储制度改革,取消大豆“临储”政策,按照“市场收购、价补分离”原则,大豆完全实行市场化购销,对农民提供补贴。适应市场化购销,海伦市以提高效益为目标,不断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他们把终端产品销售作为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强营销手段的活力,采取三项措施努力拓展市场空间:一是“做强、做优”贸易龙头。在商品大豆营销上,该市以“海北大豆”集散地为带动,吸引全国从事大豆贸易客商300多家常驻海伦,其中年经销量在万吨的营销大户有20多家,最大的一户年经销量高达5万吨。海伦市大豆市场,特别是海北镇大豆专业批发市场成为辐射带动周边3区20多个市县的大豆销售,年营销量达150万吨。二是建立中国海伦大豆批发市场。为了进一步扩大海伦大豆的营销,该市投资1076万元,建立了中国海伦大豆批发市场。包括一座交易大厦和5个现货市场,集产品展示、贸易结算、信息发布和商贸洽谈于一体,成为背靠产地、面向国内外大豆现货市场的交易中心。三是建立专卖店。在海伦市建立富硒农副产品专卖店,出售小包装富硒大豆及制品,以及大米等农产品。此外,海伦市内有大型商场10多家,其中北极星市场、商业大厦、海伦一百,以及粮食批发市场、北方果菜批发市场等,都属绥化市较大的综合性商场。在这些大型商场中都设有海伦优质农副产品的销售区,常年出售本地名特产品。四是搭建中介平台。海伦市积极鼓励个体从事大豆经销贩运,全市季节性从事大豆经销贩运的大小车辆达3000多台,从业者达5000多人。海伦市积极拓展大豆市场化购销,不仅有效扩大了大豆销售渠道,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据调查,农村经纪人登门收购大豆和玉米,不仅方便了农民销售,而且在多个收购主体的竞争下,提高了大豆价格。海伦市大豆价格与周边市县相比,每斤高出5分钱,全市农民仅此一项就可增收近3000万元。

随着农业粮食产业的发展,海伦市在全国100个农业增加值最高县中列第84位。农民收入的30%和市乡财政收入的20%也都来源于大豆产业。非转基因、富硒优质大豆及其制品,成为海伦市的一张鲜亮的名片。大豆成为为“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

三、行走在海伦黑土原野上的思考和联想

今年,黑龙江省受前期干旱、中期连续低温阴雨,以及早霜等不利天气影响,致使全省大豆总产量降低。然而,与其他地区相对照,海伦市大豆单产仍然保持300—400斤/亩的高水平,取得了好收成,大豆质量也好,大豆蛋白质含量略降1-2个百分点,蛋白含量不低于40%,仍属高含量。如今新豆的贸易已活跃开展起来。其原因何在?笔者走访在海伦市广袤的大地上,不时驻步凝望、绵绵联想。

(一)发挥优势,优化质量,是海伦大豆产业振兴的根本举措。海伦市大豆产业之所以快速振兴、成长为全国著名优质大豆之乡和全市重要支柱产业,基本原因在于:坚持扬优势,优质量,强品牌。海伦市严格保护和充分发挥本地的天然区位优势、丰富资源优势,以及产品品牌优势,着力坚持质量“兴豆”,品牌“强豆”。海伦市首先从农业粮食转型升级、从数量扩张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转变入手,狠抓农业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促使其与“需求侧”结构升级相协调。他们通过调整农业粮食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着力培育和发展大豆深加工业,特别是把振兴大豆产业的关键定位在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培育、推广大豆优良品种。例如,培育、推广“东生7”、“东生17”高蛋白豆、“东生1”芽菜豆,以及“黑农”35号、“绥农”76等高蛋白、高油优良大豆品种。该市始终坚持着力打造“非转基因”、“富硒”大豆的响亮品牌,并精深加工高大豆蛋白粉、优质大豆油等品牌产品,有效提升了大豆产业的供给质量,满足民众“优质、多样、营养、保健、安全”的消费升级的趋势,让群众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满足对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迄今,海伦“非转基因”、“富硒”大豆品牌越来越响亮,不仅享誉全国,而且远销国内外大市场,为振兴海伦市大豆产业注入内生的力量,开拓持续发展的广阔前景。

(二)补足短板,综合服务,是海伦振兴大豆产业的必要条件。海伦市在不断提高大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过程中,注重补足农业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短板”。他们建立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终端消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大豆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切实建立健全“五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大豆良种培育推广、科学合理施肥施药,方便高效市场化购销,以及技术和资金服务等,覆盖了从大豆种植、田间科学管理、收获到销售的全过程。这里,着重进一步阐述其中的两项:一项是科技信息服务的专业化。海伦市成立优质大豆生产技术指导组,专门负责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并组织市乡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对优质大豆生产进行全程技术服务。另一项是,海伦市采取多种措施拓展市场空间,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少环节的大豆及制品的销售体系和网络。一是“做强、做优”贸易龙头;建立中国海伦大豆批发市场;建立专卖店;采取电商销售方式;鼓励个体从事大豆经销贩运,以及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形成辐射力强的跨市县、跨省的大豆集散交易中心,年销售交易量高达150万吨。

(三)扩大规模,发展合作,是海伦振兴大豆产业的广阔道路。海伦市大豆产业化水平之所以不断提高,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扩规模,兴合作,促增收。即扩大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健全农民股份合作制,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海伦市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规范力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推广农民股份合作制,创新大豆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组织经营形式。截至目前,全市发展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6636家,其中:种植大户3092家,家庭农场948家,农民合作社2596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土地达341万亩,其中:200~500亩规模经营面积为117万亩;500~1000亩规模经营面积为50万亩;1000~3000亩规模经营面积为53万亩;3000~5000亩规模经营面积为68万亩;50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为53万亩。

特别是,海伦市积极倡导和发展具有多种优越性的农民股份合作制的组织经营形式:首先,它坚持了“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石。采取农民股份合作制组织经营形式,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唱好“三部曲”: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农民分享财产权。其次,农民以土地作股份加入合作社,可按股份分享红利。农民可以外出打工,也可以参加劳动,并按照劳动量取得工资,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再次,农民以土地入股,是农民易于和乐于接受的形式,既促进了土地流转,又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而提升农业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最后,股份合作制是保障农民主体地位的的经营形式,由于农民以土地入股,因而是合作社的股东,保证了农民在发展大豆产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这些优越性决定,它成为海伦市大豆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形式。

(四)转变导向,勇于创新,是海伦振兴大豆产业的强大动力。完善和提升大豆产业化水平,把产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三链”相互结合,促进“五优连动”。海伦市大豆产业在其成长过程中,以转导向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以促“联动”为抓手,把要素资源优化组合,把产品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等相互融合,促使大豆产业“五优连动”:(1)强化由增产向提质导向转变,着力实施“优豆优产”。即:推广绿色种植,采用良种良法;限量施化肥,增量施有机肥;科学管理,推进大豆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2)强化政府与市场“两手”有机结合,协同发力,着力实施“优豆优购”。即放开大豆市场购销,由市场形成价格,并自由购销,对农民提供合理补贴。2018年,每亩补贴300元。(3)强化技术革新与改善储存管理,实行“优豆专储”。即转变普通品种大豆与优质品种大豆“混储”的办法,实行“优豆优储”。(4)强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着力实施“优豆优加”。即对大豆进行精深加工,生产富硒、高蛋白豆粉大产品,提高附加值。(5)强化灵活高效的大豆市场流通机制,着力实施“优豆优销”。即建立健全市场购销体系、大豆集散地,促进大豆销售,特别是探索采用“互联网+大豆”流通新模式,推广电商销售,实现市场化、网络化、电商化,有效扩大了海伦大豆的市场份额,有力促使其“五优连动”,拾级而上。

猜你喜欢
海伦市海伦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海伦市大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作家死亡之谜
海伦市古筝社会教育现状
促进海伦市玉米生产的对策措施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