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仔猪流行性腹泻原因总结及对策

2019-03-11 09:28杨龙圣
猪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耳病抵抗力产房

杨龙圣

(1.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安佑集团养殖事业部,湖北 武汉 430070)

自2017年秋冬季节以来,仔猪流行性腹泻呈现上升趋势,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养殖场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比例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到了2018年春夏季节,仔猪流行性腹泻在一些养殖场依然频繁发生,给养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该病也成为众多猪场所造成损失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文章就近一年来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解决建议,旨在为养殖企业提供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降低仔猪流行性腹泻疫情带来的损失。

1 仔猪病毒性腹泻发生的原因

仔猪发生腹泻的原因很多,其中因病毒性原因发生腹泻的病原可见表1。

其中,PEDV为主要致病病原,PEDV分为G1、G2型,其中G2型占比90%,为近年来的流行毒株。

1)母猪猪瘟或猪蓝耳病带毒。母猪带毒后,新生仔猪带毒,7~10日龄小猪出现黄白痢,继而传染到更小的仔猪,发生PED。

母猪猪瘟带毒:母猪由于猪瘟疫苗免疫不足或母猪亚健康不足以产生较高的母源抗体,使得母猪猪瘟带毒,继而新生仔猪带毒,抵抗力不足,当到10日龄时,仔猪出现40 ℃发热,黄白痢,继而传染到5日龄左右仔猪使腹泻,最后导致新生仔猪1~3日龄发生黄白痢以及脱水样流行性腹泻。

表1 引起仔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

母猪蓝耳病带毒:母猪由于生物安全,保健,基础免疫(包括猪瘟)不足,外来引种隔离时间不足,导致母猪抵抗力下降,母猪携带猪蓝耳病毒,猪场属于猪蓝耳病活跃场。具体表现在母猪流产,皮肤有出血点,抗体S/P值超过2.0。新生仔猪蓝耳病带毒,抵抗力下降,10日龄仔猪出现发热及黄白痢,继而逐步导致新生仔猪出现脱水流行性腹泻。近一年的发病检测表明,猪流行性腹泻与猪蓝耳病交叉感染明显;

2)后备母猪或育肥猪发生腹泻,继而导致母猪发生腹泻,导致产房仔猪腹泻。后备猪没有免疫过腹泻疫苗,加之长途运输应激,容易出现腹泻,育肥猪也易出现腹泻,继而传染基础母猪,基础母猪再传染至产房仔猪发生腹泻;

3)母猪腹泻疫苗免疫不到位,母源抗体低下,母猪奶水和粪便带PEDV,新生仔猪发生腹泻。目前市场上的腹泻疫苗(新毒株)已经可以达到60%以上的保护率,再使用活+灭的免疫程序,可以使仔猪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其中sIgA是免疫力正相关的一个重要指标。当抗体不足时,母猪也易携带PEDV,新生仔猪通过接触奶水和粪便感染发病;

4)猪场生物安全漏洞,人员进出随意,工器具不能消毒和隔离,粪污倒灌,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很多腹泻病毒是由于生物安全隔离不充分,通过工器具或车辆等把病毒携带到场内,从而导致仔猪发病;

5)温度或湿度不达标。产房温度低于20 ℃或高于30 ℃,温差变化大,湿度大,新生仔猪发生腹泻;

6)产房基础管理不到位,卫生不良,诱发仔猪腹泻并助推其扩散;

7)产房母猪饲喂量不足,产房温度高或母猪炎症导致母猪采食量低,母乳不足,新生仔猪发生腹泻。母猪哺乳期间平均日饲喂量5.5 kg,最高峰达到6.5~7 kg,这样才能保证母猪正常泌乳以及母猪断奶后膘情损失在合理范围内。母猪在产前产后需在饲料中添加保健药,分娩后,需连续3 d注射保健针,子宫内投药或冲宫保健;

8)技术力量不足,保健措施不到位,剪牙断尾去势操作应激大,新生仔猪感染炎症,新生仔猪发生腹泻。仔猪剪牙断尾去势的应激较大,在每次操作之后,仔猪都会有短时间内的不适应期,在此期间,仔猪抵抗力低下。仔猪的3 d内需有一针保健,如果保健不到位,仔猪可能会出现细菌感染,也会使得抵抗力低下,从而使腹泻来得更为容易。

2 腹泻发生前预防措施

1)尽快实行和完成母猪三周批生产。三周批安排使得仔猪在3~5 d内很快分娩,一旦某几窝出现腹泻,可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扑杀,其他仔猪会很快度过发病易感期,而下一批仔猪出生在21 d之后,这中间有充足的时间来采取措施;

2)猪舍改造,密闭改造,通风改造。很多猪场的产房在保温性能和通风上都不能很好地兼顾,尤其是一些猪场的保温效果很差,当外界温度降到零下10 ℃时,舍内低于20 ℃,新生仔猪很容易发生腹泻;

3)猪舍保温设施配备。热风机,地暖,保温灯,及时调整温控保温灯等,保证温度24~28 ℃;

4)工器具物资的充足配备,如保温箱垫板,拖把,抓猪器,接生粉,毛巾,生石灰。在临产母猪进产房之后,产房须准备好相关工器具,以保证分娩时的隔离使用;

5)做好基础母猪的猪瘟免疫(后备母猪还有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基础母猪按照技术方案做好抗猪蓝耳病的保健(包括产后保健),提高母猪抵抗力;

6)基础母猪做好秋冬季节腹泻疫苗免疫。活疫苗+灭活疫苗组合,变异株;

7)后备母猪在隔离场返饲(须经病料检测合格后操作)或强毒攻击,使其感染腹泻;

此操作须保证返饲病原没有其他病毒污染,且一次攻毒全群猪群腹泻发病,而后有1个月以上的隔离期;

8)基础管理培训,人员储备充足,操作专业性和责任心。

人员储备充足是保证生产的重要条件;

9)加强生物安全,尤其是人员及工器具的进出和隔离,产床充分冲洗消毒;

10)做好妊娠舍和产房母猪饲喂,确保母猪膘情和乳腺发育,确保母猪奶水充足。按照妊娠期饲喂标准进行饲喂,注意乳腺发育期的饲喂量,妊娠后期要日饲喂3.5 kg/头,这样才能保证产房能够在高峰达到6.5~7 kg/头;

11)母猪上产床前体表必须用温水清洗干净,然后用碘伏或卫可溶液对其消毒;

12)产房门口铺设生石灰,并设置脚浴盆内装烧碱溶液。

3 腹泻控制措施

1)对于已经腹泻的仔猪断奶, 改用奶粉饲喂。饲喂方法 :35 ~ 40℃温水1:6稀释,少冲泡,多次喂奶,饲喂量见表2。冲泡好的奶粉30 min内吃完。料盘及时清洗;

2)根据仔猪脱水严重情况及腹泻仔猪数量决定是否直接扑杀;

3)新生仔猪停止剪牙断尾去势等操作,待10日龄之后再操作;

4)减少人员抓猪频率,禁止人员上产床;

5)产房饲养员要严格隔离,饲养员进出要换鞋;

6)无奶水的母猪立即断奶,并以奶粉替代母猪饲喂;

7)仔猪断奶后,将产房杂物清理干净,拆卸产床主要部件用5%烧碱浸泡30 min以上然后冲洗;

8)产房清洗干净后先用碘伏消毒,然后用石灰乳白化(建议采购污泥泵喷洒石灰乳),有条件的猪场尽量做到甲醛熏蒸消毒,产房彻底干燥后再进猪。

4 腹泻控制的难点

1)猪舍冬季保温措施不到位;

表2 腹泻仔猪喂奶量

2)母猪疫苗免疫程序执行不到位;

3)腹泻原因很多,包括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营养性等,其中以病毒性腹泻最难控制;

4)病毒性腹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高,一般60%~70%;

5)腹泻的病毒性病原也很多,其中PEDV占比60%以上,PED疫苗毒株与发病毒株PEDV同源性不高,使得免疫无效;

6)不同的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PEDV,TGEV,RV,γ-冠状病毒等混合感染使得腹泻反复发生,持续时间长,损失大,且不同时间发病的主要病原在变化,给控制带来难度。

5 腹泻控制的误区

1)采取返饲措施进行控制。返饲病料里面须不含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等病毒,由于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很少,它会使得猪场疾病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所以采用返饲的方法来控制疫情并不可取;

2)在观念上,完全依赖于疫苗,或只依赖于基础管理。事实上,控制腹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基础是做好猪场生物安全和产房基础管理,锦上添花是做好免疫,使母猪的抵抗力更强,只有做好母猪健康与泌乳、仔猪护理、环境温度、生物安全这几个大方面,仔猪腹泻减少才能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耳病抵抗力产房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当动物画上眼睛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外的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