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菌株LB-1对烟草白粉病的抑制效果及对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019-03-11 06:44刘彩云许瑞瑞刘春香
中国烟草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防离体发酵液

刘彩云,许瑞瑞,刘春香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山东潍坊 261061

烟草白粉病是由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1-2]或奥隆特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 orontii)[3]侵染引起的病害。两种白粉病菌都可通过分生孢子产生初生芽管、附着胞,并以吸器从寄主细胞获取营养物质从而导致烟草叶片枯黄、整株枯死、调制后缺乏弹性和香气[2-4]。目前我国烟草白粉病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生防菌研究较少。已报道的对烟草白粉病具有生防效果的微生物有云芝菌(Coriolus versicolor)[5]、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6]、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7]、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8]等。

毛壳菌(Chaetomium spp.)是一类极具生防潜力的真菌类群[9],被报道具有生防作用的有球毛壳(C.globosum)[10-12]、螺旋毛壳(C.spirale)[13]、角毛壳(C.cupreum)[14]等,但毛壳菌应用于烟草白粉病防治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前期筛选获得一株近缘毛壳菌株LB-1,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都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15]。本文以白粉病感病烟草品种中烟90[4]为供试材料,研究了LB-1对烟草白粉病的抑制效果及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为烟草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烟90种子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提供。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PDA)培养基(20%土豆煎汁、2%葡萄糖、2%琼脂粉)培养生防菌株LB-1,采用马铃薯葡萄糖液态(potato dextrose broth,PDB)培养基(20%土豆煎汁、2%葡萄糖)振荡培养获得LB-1发酵液,采用琼脂保鲜培养基(0.6%苯并咪唑,2%琼脂粉)培养烟草离体叶段。

1.2 方法

1.2.1 盆栽烟苗的培育、接种

中烟90种子催芽后播种于育苗盘中,隔离培育(17~25℃,自然光照)至成苗期后移栽到小花盆中。烟苗隔离培养7 d后采用孢子沉降法接种烟草白粉病菌,即放置盆栽苗于接种筒底部,将预先繁殖的新鲜烟草白粉病菌通过黑色纸卷从接种筒上部吹入,使病菌孢子散落在接种筒底部的盆栽苗上。

1.2.2 菌株LB-1菌悬液和发酵液的制备

刮取PDA平板上预先培养的LB-1菌丝体,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为1×105cfu/mL的菌悬液;以体积比1:10的比例接于PDB培养液中,25℃、120 r/min振荡培养15 d,培养液经双层纱布过滤,4℃、12000 r/min条件下离心15 min,上清液即为LB-1发酵液。

1.2.3 菌株LB-1对烟草白粉病的抑制作用

盆栽苗测定:烟草盆栽苗在接种白粉病菌前和接种后24 h分别叶面喷施LB-1发酵液和菌悬液各1次(每株烟苗喷施20 mL),继续隔离培养(17~25℃,自然光照)至对照植株叶片充分发病后,参照国标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16]分析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每一处理设15盆烟苗(每盆1株)。调查时每个植株从顶部第3个叶片开始,向下取3个叶片。对照植株接种前和接种后24 h分别用无菌蒸馏水喷施一次(每株烟苗喷施20 mL)。

离体叶段测定:剪取健康烟草植株主脉两侧的叶片组织,在菌株LB-1发酵液和菌悬液中分别浸蘸后,正面朝上放置在琼脂保鲜培养基平板上,孢子沉降法接种后培养8 d(22℃,12 h光照),调查离体叶段上的病斑数,计算抑制率[17]。每个处理设9皿,每皿2个叶段。为使LB-1菌悬液和发酵液在烟草叶片上更好的附着,LB-1发酵液和菌悬液中分别加入了0.03%的吐温20[18],并在实验中设置0.03%吐温20处理,对照为无菌蒸馏水处理。

1.2.4 菌株LB-1发酵液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采用孢子沉降法接种烟草白粉病菌于薄层PDA平板,每皿喷施LB-1发酵液1 mL,22℃、自然光照下培养。2 h、18 h后培养皿直接置于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情况,统计孢子萌发率,并观察孢子和芽管的形态。处理和对照各设5个培养皿的重复,统计孢子萌发率时每个培养皿随机取3个视野,每视野萌发孢子占总观察孢子的比例为萌发率。孢子初生芽管长度超过孢子体一半即视为萌发。对照为无菌水处理。

1.3 数据分析

采用SAS 8.1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检验各实验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LB-1对烟草白粉病的抑制作用

菌株LB-1对烟草盆栽苗和离体叶段白粉病的抑制作用检测结果如表1、表2所示。LB-1菌悬液叶面处理对烟草白粉病发生无明显影响,但LB-1发酵液能显著降低中烟90叶片白粉病的发生程度,烟草盆栽苗和离体叶段上的防效和抑制率分别为44.90%和53.11%。0.03%吐温20作用效果甚微。

表1 LB-1菌悬液和发酵液对烟草盆栽苗白粉病发生的影响Tab.1 Effects of LB-1 suspension and culture broth on tobacco powdery mildew in pot seedlings

表2 LB-1菌悬液和发酵液对烟草离体叶段白粉病发生的影响Tab.2 Effects of LB-1 suspension and culture broth on tobacco powdery mildew in detached-leaf segments

2.2 菌株LB-1发酵液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

接种在薄层PDA平板上的烟草白粉病菌孢子经LB-1发酵液喷施处理后,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发酵液和对照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1.79%和89.70%,但发酵液处理的孢子体出现了皱缩畸形(图1A),而对照无菌水处理的孢子则表现正常(图1B);18 h时,LB-1发酵液处理的孢子虽然萌发产生了芽管,但是芽管短,有的出现了分叉,孢子体皱缩畸形(图1C),而对照无菌水处理的孢子则发育正常,形成了附着孢(图1D)。

图1 菌株LB-1发酵液处理的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特点Fig.1 Characteristics of conidia germination of E.cichoracearum DC treated by LB-1 culture broth

3 讨论

蔡琳等[8]研究发现,枯草芽孢杆菌第2次和第3次叶面处理后对烟草白粉病田间防效分别为44.93%和71.58%;而王静等[6]研究发现,短小芽孢杆菌AR03不同浓度菌悬液处理对烟草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中近缘毛壳菌株LB-1发酵液在接种白粉病菌前后叶面处理烟草盆栽苗2次,可获得44.90%的防效,与蔡琳等[8]测定的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相当。

LB-1发酵液能够引起烟草白粉病菌孢子皱缩,芽管发育畸形,这表明发酵液中含有影响病菌孢子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但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还有待于明确。LB-1菌悬液对烟草白粉病菌无明显生防效果,这表明LB-1菌体与烟草白粉病菌无直接互作,但LB-1是否能够通过定殖烟草叶片发挥生防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检测。

猜你喜欢
生防离体发酵液
生防菌剂防治葡萄白粉病
辣椒枯萎病生防木霉菌T21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利用残次果发酵液提升梨果品质
低温刺激对不同温型香菇发酵液菌株酶活性的影响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一种防治蚜虫寄生曲霉的分离与防效试验
食用菌发酵液中水溶性糖类含量的检测研究
植物内生真菌防治线虫机制研究进展
灵魂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