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心灵之花

2019-03-11 06:34林清标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敬亭山意境诗歌

林清标

一、小学诗歌教学现状

1、教师为考而教,教学上传统守旧。

2、小学生诗歌背诵量不够,学习上枯燥乏味,对诗歌的理解不够透彻。

3、教学上采用“对话式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自主性。

二、小学诗歌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

1、教师在观念上带有功利性,过于追求分数。

2、教师在方法上注重诗句的讲解,忽视学生的朗读。

3、师生对诗歌不够重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也不够重视。有的教师仅满足学生表面理解,零星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枯燥无味,不愿花时间背诵诗文。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学生还没真正学好这首诗歌,就要求学生背诵,有时甚至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草草了事。有的教师只要求学生把字词翻译为现代汉语就算完了,忽视了诗歌情感的体会、意境的揣摩。这些都是诗歌教学没有受到重视的体现。其实要学好一首诗歌,不仅要弄懂詩意,领悟诗情,还要揣摩诗境,品味语言。

三、小学诗歌教学策略探析

诗歌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浸润诗人真情的一朵艺术奇葩。诗歌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对于诗歌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亲身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提高文学修养。

(一)诗歌的特点

1.概括性;2.抒情性;3.想象性;4.跳跃性;5.音韵性;6.形象性。

(二)小学诗歌教学的策略

1.教学前激趣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所以教师在教前尽量选些文质兼美、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新颖独特的诗歌材料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吕岩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一样。当学生读着它们时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学前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培养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2)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教诗歌前,提供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学习、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内部学习动机。通过创设这种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所传达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如《独坐敬亭山》一诗,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敬亭山的喜爱及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画面,提出“诗人为什么要‘独坐在这座素有‘江南诗山的敬亭山上,诗人如此观望敬亭山,结合课文画面想象当时诗人可能在想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对学习的兴趣。

(3)开展多种活动,保持兴趣。教师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诗歌进行诗歌对吟比赛,或介绍与本诗相关的常识比赛,使学生长久保持对诗歌的兴趣。

2.教学中品读

(1)抓诗眼,解诗题,知作者——诗歌教学的前提。“诗眼”是传达诗歌主旨的关键词,“诗题”是揭示诗歌主旨的眼睛,“知人”就是掌握作者的生平、个性和创作风格。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诗眼,系统地了解诗歌的背景,体验诗歌的内容、情感、思想,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诗歌,去领略诗歌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2)明诗意,品语言——诗歌教学的核心。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独具特色,意思跳跃,语句精炼,节奏富有音乐性。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对照诗句说说或演演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进一步启发和激发学生深入地体验和审视感受,领悟诗句中蕴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通过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蕴藏的思想内容。

(3)悟诗情,解意象,揣意境——诗歌教学的重难点。诗歌以极简炼的语言,借助多种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倾注自己的情感,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知识素养揣摩诗歌的意境。

(4)读诗文,诵诗文——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诗歌需要朗读,朗读需要指导,指导的技巧在于先读后导,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体悟。诗歌篇幅短小,蕴含丰富的情感,诵读诗歌可以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的方法很多,大致分为“初读、范读、逐字逐句读、整体读、有感情地读”。

3.教学后升华

(1)诵读,仿写。在学完诗歌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背诵诗歌,进行仿写。所谓仿写,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以一定的语言材料为范本,根据一定的要求重写一个和范本类似的语段。如《妈妈的爱》教师在教完这首诗歌后,可引导学生以“妈妈的爱还是什么”进行仿写,使学生更深层地体会妈妈的爱。

(2)自主改写。小学阶段的诗歌,大多是写景的、叙事的作品,只要学生展开想象,都可以将其改写成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

(3)实践创作。小学生思维活跃,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且感情丰富多彩。诗歌的结构具有跳跃性,形式短小灵活,在教完诗歌后学生会相应的产生一些情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感受,进行诗歌创作,获得成就感。

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阐述:“读诗使人明智”。可见,诗歌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文化品位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诗歌的教学,以此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敬亭山意境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春色满园
为什么要去敬亭山(诗)
《独坐敬亭山》主题质疑
一朵花的意境
独坐敬亭山
诗歌过年
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