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瑞映经典,紫韵赋华章
——浅谈紫砂壶“云肩如意”的艺术内蕴

2019-03-12 08:22白洪欣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蕴紫砂壶紫砂

白洪欣

(宜兴214221)

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艺术形式随时光陨落,而有的却经久不衰,愈加丰满。 在这其中,宜兴紫砂壶就是属于后者。

紫砂壶诞生于江南宜兴, 因此地生产得天独厚的紫砂泥矿料而被抟砂成器,闻名天下。 它的发展过程饱经沧桑,幸运的是时至今日,紫砂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集艺术、实用、文化于一体的高雅手工艺品。

紫砂壶源于民间,并且在很长久的一段时间里,它都是作为民间工艺, 由民间手艺人不断发扬光大的,因此,紫砂壶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民间文化韵味。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等,在很多时候都是为其所承载的文化情感所服务的, 尤其是随着文人墨客的参与,紫砂壶的文化性能被进一步放大,流传下无数经典,也激励着后人推陈出新。

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备受后人敬仰的紫砂艺术大师, 他的一生都致力于紫砂壶艺的传承创新和推广, 所创作的紫砂壶款式十分丰富,并且富于情感、思想和时代意义,经典佳作不胜枚举, 不仅一次次刷新了紫砂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更成为了后人学习鉴赏、临摹改良的优秀模板,值得每一位紫砂艺人去认真探究和研习。

紫砂壶“云肩如意”(见图1)的原型就来自于顾景舟大师的同名经典之作“云肩如意壶”,这是一款耳熟能详且深受大众喜爱的壶型, 同时也是很多紫砂艺人喜闻乐见的创作典范,可以说,无论是顾大师的原作,还是后人的临摹作品,均不乏精品之作,可见“云肩如意壶”的艺术内蕴之丰富,同时也对于做这一壶型的艺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云肩如意壶

当我们重塑一件经典之作时, 绝不可将视角仅仅停留于作品外观这种表现层面, 更应该通过作品去窥见历史,挖掘人物情态、创作动机等,并对作品所赋予的文化内容加以理解,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全面剖析一件作品整个“生命过程”的来龙去脉,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际创作。

“云肩如意壶”是顾景舟大师在20 世纪40 年代中期所创作的一款新品, 当时的顾景舟经过在上海仿古的多年磨练, 技术和艺术均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而这款作品无论是器型审美,还是制作难度,都是其当年个人艺术状态的外在表现。 同时,在那个战乱年代, 正值年富力强的顾景舟也用这款成熟的紫砂作品,传达着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整把壶所流露的情感基调是积极乐观、大气张扬的。

在对顾景舟大师的“云肩如意壶”创作背景进行梳理时,我不仅被壶型的美感所吸引,更被其内涵的情感力量所震撼。 紫砂壶之所以久经风云沧桑而依旧存在,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顾景舟这样充满能量的紫砂艺人不断赋予这门民间手艺生命力的源泉。 由此,自己对这一壶型抱有极高的热情,并展开实际尝试。

就整体壶型而言,此壶式呈一向上伸展之气韵,给人以振奋之感。 扁圆鼓状壶身,壶流呈管状微曲三弯,蓄势待发;壶把呈环形,末梢收于壶身;壶底为外撇三足,呈鼎式,延展的弧度使壶体在视觉上更显挺拔,气度更为高逸。

与此同时,“云肩如意壶” 的艺术内蕴与文化情怀融于一体,进而刻画出作品整体独特的风格气场。它从祥瑞文化展开,取中国文化艺术的象征物象,通过装饰细节呈现于壶上,达到锦上添花之效。 “云肩”为古代中国妇女传统衣饰,绕脖一周,佩戴于肩,因多做成如意云朵式,并多以彩锦绣制而成,如雨后云霞映日,故称之为“云肩”,将其装饰于壶身,更显古雅吉祥。 宝珠式壶钮的四面装饰如意云头, 云端向上,似花蕾含苞待放,寓意希望。 壶的盖沿与口沿上下对应,装饰“回纹”,细腻整齐,寓意“富贵不断头”。由此,装饰与造型合二为一,气度雄浑凝练,技艺精雅工致,整把壶既有青铜器的古韵,又蕴含传统吉祥寓意,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云肩如意壶”虽然为顾景舟大师原创的壶型,但却在一代代壶艺人的传承创新中不断发扬光大。经典的意义不仅在于作品本身, 更在于作品背后的精神力量、价值信仰和对民间工艺的赤诚情怀。 通过重塑紫砂壶“云肩如意”,我更深刻认识到一把壶成型成器的不易, 它的艺术内蕴绝不止我们能够读出的这些,很多感受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对于“云肩如意壶”而言,它的艺术生命一定会继续被一代代壶艺人所延续,愿其祥瑞映经典,紫韵赋华章。

猜你喜欢
内蕴紫砂壶紫砂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从外缘到内蕴:《红楼梦》异文的诠释空间与小说特质
电影《老炮儿》内蕴的儒家伦理道德
购买紫砂壶4忌
在对旧时光的回眸里发掘生命的内蕴——王峰《旧时光里的小团圆》读札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