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获17项发明专利“护士发明家”走上大学讲台

2019-03-12 00:55佟雨航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注射器武汉大学神经内科

□佟雨航

32岁的陈美桂是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由于“扎针”技术一流,被病房内的患者人送外号——“陈一针”。其实,陈美桂还有另外一个更为响亮、更受人尊敬的称号——“护士发明家”。自2015年以来,陈美桂一边上班勤恳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搞发明。短短三年时间,她已经获得了17项国家发明专利,另有十余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审核中。去年,仅有本科学历的陈美桂,被母校武汉大学特聘为客座教授,给健康学院的本科生讲授护理创新课程。

为解病患疾苦她业余时间搞发明

2010年7月,24岁的陈美桂从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护理专业毕业,进入到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神经内科做了一名护士。进入神经内科后,陈美桂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地为病区内的患者服务。

能将木偶肘到如此形神兼备,整个戏班子里,也只有王爷。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别把木偶当木偶,既然肘在你手上,就得连着你的身体人的心,你怎么想它怎么想,它怎么想你就得怎么想。他是把整个身心都化在这木偶里了。

陈美桂不但待患者和蔼可亲,她的“扎针”技术更是一流,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血管多么细、多么难以辨认,她都能“一针见血”,很多血管不好扎的病人都点名要她“扎针”,患者们亲切地称她为“陈一针”。

除了上班做好扎针、配药等本职工作外,陈美桂还热衷于利用业余时间搞发明。她所搞的发明全部与医护工作有关,发明灵感也全部来自医护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2015年初,陈美桂被轮换到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做护士。神经内科重症病房经常收治一些急性脑中风患者,急性脑中风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吞咽困难,护士们必须通过鼻饲置管才能给患者喂药。但有些固体口服药不易溶解于水,护士们在为留置鼻饲管的患者服口服药时,通常要将药物放入碾药碗中碾碎,再将粉末药剂倒入药杯中用温水溶解后,最后通过鼻饲管喂给患者。

这次意外的事故让陈美桂有了新的想法。她想:“输液滴速太快,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会有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会让患者心脏负荷增大,严重时危及生命。如果能将输液滴速‘锁定在安全滴速’就好了。”有了初步的思路,陈美桂立刻投入到发明研究中,她想过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用光控的方法来控制滴速,但许多药物光照后会发生反应,影响药物效果;用压力原理,等到只剩半袋液体时,滴速会减慢,缺点就是成本太高,推广意义不大……那段日子,陈美桂简直像着了魔一般,买菜时琢磨,炒菜时琢磨,吃饭时还琢磨,乃至烧水时都烫伤了好几次手。不擅长画图的她,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并反反复复地进行修改。

有心人,天不负。最终,经过十个月的反复尝试、打磨,陈美桂终于创造了一个成本只有两三毛钱、可以反复利用的塑料调节器。它由4个螺旋卡扣组成,样子像一个迷你的小车轮轴承,应用时,把调节器放在输液管外面,调好滴速后,护士将其中一个卡扣收走,患者就没法再乱调滴速了,可以达到“定速”的目的。

自那以后,陈美桂为患者用鼻饲置管喂药时,就特别留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琢磨如何改进。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一个新型鼻饲注射器的设计在她脑海中日渐成型。她把脑海中构思的设计在图纸中还原出来,并经过反复多次修改,最终,一种带有碾磨功能的固体药物鼻饲注射器成功出炉了。经过临床实际应用,新型鼻饲注射器取得了令人非常满意的效果。不但杜绝了药物串用的风险,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受到了神经内科广大患者和护士的一致称赞。

一天,神经内科二病区住进来一个老头儿,老头儿脾气特倔、性子特急,护士刚给他扎上针,调好了输液滴速,并一再强调不要乱调滴速。老头儿当面答应得好好的,可当护士转身一走,老头儿立马就把输液滴速调得跟流水一样,家属劝也不听。结果,由于输液滴速过快,老人心脏出现问题,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才转危为安。

一发而不可收3年申请17项国家专利

作为职业学校需要大力推广产学研结合,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来学习知识,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把好的对口的企业迎进校园,一来为学校的实践创业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以及发展提供很好的环境,二来可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进行进入企业环境参加实践实习活动,三来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等活动提供很好的环境,从而为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打好基础,全面的促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快速发展,为创建国家级重点专业而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初次搞钻研发明,陈美桂对自己的发明成果并没有保护意识。直到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在律师事务所当律师的同学听说她发明了新型鼻饲注射器后,便建议她尽快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发明专利,以保护自己的发明成果不被他人盗用。在律师同学的帮助下,陈美桂为自己“新型鼻饲注射器”的发明成功地申请到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给患者通过鼻饲置管喂过几次药后,陈美桂细心地发现,用鼻饲置管给患者喂药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碾药碗中可能会有药物残留,如果冲洗清洁达不到要求,很容易出现各种药剂的串用,增加患者用药安全的风险,会给医院带来医患纠纷的隐患。陈美桂想,能不能发明一个集碾药、喂药为一体的装置呢?不但能让碾药方便省力,还可杜绝药物串用的风险。

农业植保是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必然环节,但是传统的农业植保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而在小型无人机设备的使用下,能够对各区域进行规范化作业,弥补人工植保、机械植保的不足。同时,要想更好地展现无人机设备在农业植保中的地位,则需不断优化无人机结构、提高无人机质量、优化植保手段等,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拿到“新型鼻饲注射器”国家发明专利证书后,陈美桂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无穷的动力,她搞发明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了。她开始有意留心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认真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进而创造出新的发明。

“滴速锁定调节器”研制成功后,陈美桂立刻把它应用到护理工作实践中,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就连医院里的一位资深老教授也连连夸赞:“不错!不错!真不错!”据这位曾经留学海外的老教授讲,国外大型高端医院也有同类产品,但只能嵌在输液管里,而且只能使用一次,一个就得40元。假如病人住院20天、一天用一支这样的输液管,就得额外多花800元。而使用陈美桂发明的外置式滴速锁定调节器,同样住院20天,费用仅为40元。

在老教授的鼓励下,陈美桂为“滴速锁定调节器”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并顺利地拿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采用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采用锁定钢板皮外放置,不跨关节,不需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锁定钢板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从而使早期康复得以实施。锁定接骨板皮外固定外形较传统外固定支架相对小巧,对患者日常生活干扰较小,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也更加积极,有利于提高功能结果。

是金子就会发光“护士发明家”走上大学讲台

短短一年时间,陈美桂便搞出了两项新型实用性发明,并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让她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让她搞发明的热情空前高涨且信心百倍。于是,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发明研究中。

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陈美桂白天上班护理病人,下班后构思发明方案,每天不到凌晨不睡、清晨6点就起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美桂又相继研究出了“痴呆患者识别手环”“多图形采血试管架”“置留采血组合装置”等近30项发明,其中17项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有十余项发明产品正在申请审核中。

式中,Bi为多时相近红外最小值合成图像上第i个像元的灰度值;Bmax和Bmin分别表示在多时相全色图像上提取的积雪范围内,通过近红外波段多时相最小值合成后图像上的最大像元值和最小像元值.当上式成立时,像元值赋为1,表示为积雪,否则为0,表示为非积雪区.

3年获17项国家发明专利,可谓成绩斐然。陈美桂也因此声名远播,被医院的同事们赞誉为“护士发明家”。陈美桂在发明创造上取得的斐然成绩,也引起了母校武汉大学的关注。2017年元月,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向陈美桂抛来橄榄枝,特聘她为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为健康管理系的本科生讲授“护理创新与创业”的课程。

得到这一消息时,陈美桂几乎不敢相信,她没想到自己一个本科生也能有资格走上大学讲台,给本科生们当老师讲课。当然,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为此,武汉大学健康学院健康管理系副主任张青给出解答:“虽然陈美桂只拥有本科学历,但她在护理实践和发明创新等方面成绩突出,因此破格让她担任选修课程导师为本科生授课。”

陈美桂也不负母校重望,她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感想,深入浅出地为学生们讲授“护理创新与创业”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出色地完成了学院的教学任务。同时,为了能把课讲得更得心应手,陈美桂还报考并考上了武汉大学医学院护理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由于学生们太喜欢陈美桂的课,学院已决定把原本两年的聘用合同延长签至2020年底。

如今,陈美桂工作、读研、授课、发明一个都不少,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就像极速旋转的陀螺一样紧张而忙碌。因为要护理病人,她每天配药、挂水、扎针,穿梭于各病房之间;因为要搞发明,所以她要学习多种学科知识和查阅很多资料;因为要给大学生讲课,她要提前备课和准备教案;因为要读研提高自己,她废寝忘食地进行着学习。虽然每天都忙忙碌碌,但陈美桂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陈美桂的4项专利,已经有企业确定要投入批量生产,其它的专利也正在积极接洽厂家。陈美桂还想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把这些发明专利再仔细推敲琢磨,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改进,再创新。现在,陈美桂最大的愿望是早日看到这些专利真正用于临床护理、造福于病人。

糖。模型判对率为84.09%。该模型可对孕妇引产时选择药物提供参考。因此本研究所提出的亚组判别方法简单、可靠,适用于双臂、阳性对照设计下的亚组识别。

最后,当被问及搞发明的初衷时,陈美桂由衷地说:“我搞发明一不为名,二不图利,只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因为在我八年的护理生涯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患者身心所经历的种种痛苦,所以我希望自己能用发明换来患者的尊严与笑容。”

猜你喜欢
注射器武汉大学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
校训展示墙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用错注射器,西班牙浪费上万剂疫苗
李斌雄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注射出来的画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