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2019-03-12 08:16袁江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角全血表观

明 敏, 袁江峰

(湖北省阳新县人民医院 眼科, 湖北 黄石, 435200)

目前,青光眼属于致盲眼病之一,具有不可逆性,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1]。通常情况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因视盘以及视网膜出现血液循坏障碍,会导致视神经、视网膜神经等组织病变或坏死致盲[2]。近年来,研究[3]发现青光眼视功能损伤不仅与眼压升高有关,还与血液黏度密切相关。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目前已成为诊断青光眼视盘供血状况的常用方法,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研究探讨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血液流变学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20只眼睛)设为观察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77岁,平均(45.32±2.10)岁。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岁; ② 经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③ 无药物过敏史; ④ 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 ① 伴有严重肝、肾、心脏等器官障碍者; ② 无法积极配合治疗者,精神病患者等; ③ 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者。诊断标准: ① 眼压≥2.8 kPa(通常情况下1 kPa=7.5 mmHg); ② 存在青光眼视野缺损; ③ 存在青光眼视盘或视网膜损伤; ④ 青光眼房角是开房角。另选取60例正常体检者(120只眼睛)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19~76岁,平均(44.62±3.10)岁。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血液采集: 在血液采集1周前, 2组检查者均禁止口服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或活血化瘀药物等。抽血前晚禁饮食,第2天清晨空腹抽血,取肘前静脉血5.5 mL, 缓慢置于EDTA抗凝管,摇晃至均匀,放在37 ℃恒温水浴箱内待测。

1.2.2 血液流变学测量: 2组均采用 Lowhear 30-sinus流变仪测量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以及血浆黏度值,同时采用微量压积管(VITREX Micro Hematocrit Tubes)测量红细胞压积。

1.2.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 在检查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前,用复方托品酰酸胺进行散瞳,采用日本产TOPONTRC-50VT可变角视网膜照相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得到初期荧光相,将3 mL荧光素钠从肘静脉注入,开启自动计时器, 7 s左右进行连续拍照,1张/s。当视盘或脉络膜背景的荧光出现开始充盈现象,设定为臂-脉络膜充盈时间(A-CT); 当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出现完全充盈现象,设定为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A-AT); 当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出现完全充盈现象,设定为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A-VT)。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2组检查者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以及血浆黏度值、臂-脉络膜充盈时间、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检查者血液黏度值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检查者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比较 mPa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检查者血液流变学其他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2组检查者血浆黏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血液流变学其他相关指标比较 mPa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检查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指标

2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观察组臂-脉络膜充盈时间、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指标比较 s

A-CT: 臂-脉络膜充盈时间; A-AT: 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A-VT: 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开角型青光眼病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病理性高眼压与视野损害合力导致,另一种为病理性高眼压与眼底改变合力导致[5]。小梁组织的变异、静脉压增高、施莱姆管排液功能衰退、输出管等存在过多积液导致眼压增高[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特征为眼压增高(眼球功能病理性)、视神经压力过大与视乳头无法充足供血(眼球内组织学器质性)、视功能受损(慢性视野损伤)、中心视力严重损伤(急性视野受损)[7]。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术可动态观察眼底血液循环状况,同时还可明确视乳头以及视网膜的情况[8]。

1985年有学者[9]首次提出,与正常人相比,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液黏度值显著升高。随后多个研究开始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黏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其血液黏度高于正常人,并基于此推测视乳头血液循环与血液黏度密不可分,血液黏度不断升高,导致视乳头血液循环受阻而影响视神经。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患者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和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同时红细胞压积也高于正常人,而血浆黏度与常人无异。本研究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分别测量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结果证实原发性开角青光眼患者的血液黏度高[10]。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黏度异常升高现象,极易使视盘和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足。一般而言,视网膜血流速率不仅与眼压有关,还与血液黏度呈反比增长,即血液黏度升高,视网膜血流速率减慢,严重减少血液供应[2]。血液中血液成分所占压积直接影响血液黏度值,而其中最多的有形成分是红细胞,全血表现黏度深受红细胞压积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高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黏度值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臂-脉络膜充盈时间、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不断延长,表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存在血液循环受阻。由此提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流变学发生非正常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臂-脉络膜充盈时间、臂-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长于正常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循环受阻主要表现是臂-脉络膜荧光充盈与视网膜荧光充盈相倒置,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延长。

综上所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同时也有助于动态反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液黏度异常升高现象。

猜你喜欢
开角全血表观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先天性心脏病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分析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