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枢纽经济发展的成效、短板与对策

2019-03-12 00:44郭玲玲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产业交通

郭玲玲

摘要:本研究梳理了河南枢纽经济的发展成效和制约短板,指出面对激烈的内陆枢纽之争,河南必须超前科学谋划,加快提升枢纽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全球供应链节点,大力培育枢纽产业体系,努力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推动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相互融合,加快推动综合枢纽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变。

关键词:枢纽经济;交通;产业;供应链节点

当前,发展枢纽经济已成为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河南以郑州等交通枢纽城市为节点,不断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发展枢纽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已成为全国发展枢纽经济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区域之一。随着枢纽经济正在从沿海枢纽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内陆枢纽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各内陆中心城市如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地为抢得先机,纷纷采取举措,大力推进枢纽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需要认真梳理河南枢纽经济的发展现状、制约短板和努力方向等。

一、当前河南枢纽经济的发展成效

1.交通集疏网络不断完善。一是国际陆空运输通道更加通畅。郑州—卢森堡国际国内双枢纽战略全面推进,基本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枢纽航线网络。目前,全货机航线数量、航班量及通航城市等重要指标居全国第4位。中欧班列(郑州)境内境外双枢纽、沿途多点集疏格局已经形成,境内以郑州为中心,集疏范围达1500公里,覆盖全国四分之三省区市;境外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1个城市。二是国内立体集疏网络更加完善。目前,河南已基本形成以高铁为核心,公路和航空为辅助的陆空对接、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立体高效集疏网络。以郑州为中心,4小时高铁圈可覆盖除珠三角外的全国主要经济区域,2小时航空圈可以覆盖约占全国90%人口和95%GDP的广大地区。

2.综合枢纽功能不断强化。一是郑州国际性枢纽功能显著增强。郑州东站实现多种交通方式便捷换乘,新郑国际机场配套建成立体化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郑州国际物流园、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等一批公路运输场站建成投用。二是洛阳、商丘全国性枢纽功能持续提升。洛阳拥有河南第二大机场;境内陇海、焦柳铁路形成十字交叉,郑西高铁过境并设洛阳龙门站;境内连霍、宁洛、二广国家高速公路穿城而过。商丘境内陇海铁路、京九铁路和郑徐高铁、规划建设的京九高铁形成双十字交叉;连霍、济广、商周、商登高速穿城而过;商丘民用机场正在推进前期工作。三是多层次枢纽节点建设统筹推进。南阳、安阳、许昌等区域性枢纽,新乡、三门峡、漯河、信阳等地区性枢纽城市加快建设支线机场、高铁车站、城际车站、港口码头及公路运输场站等枢纽场站,配套建设公交枢纽站、城市轨道站等换乘设施。

3.平台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一是开放载体平台日臻完善。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战略平台获得国家密集批准,战略叠加优势初步显现,形成了支撑河南开放发展的新引擎。二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建成6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8个功能性口岸,成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内陆省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内陆地区率先上线运行,集聚电商、支付、物流、仓储、报关报检等多项功能,實现货物“秒申报、秒通关”。三是多式联运规模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郑州机场“卡车航班”完成3.5万班以上,年运送货量近30万吨,覆盖国内70多个大中城市。郑州国际陆港加快建设中欧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发投用20个信息子系统。郑州交运集团与郑州铁路局在161个铁路货运站点和240多家公路营业网点开展联运服务,公铁联运规模居于全国首位。

4.枢纽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一是航空经济领域加快发展。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航空物流、生物医药、商贸会展等产业加快集聚。2017年,实验区手机产量近3亿部,成为全球主要智能终端研发生产基地,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跃居全国第一位。二是跨境电商产业持续增长。郑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建成服务全省的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12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集聚郑州,带动了仓储分拨、物流配送、交易展示、结汇支付、加工制造等行业蓬勃发展。2017年,河南跨境电商交易额1024.7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9.6%。三是物流产业集群初步构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已入驻企业416家,包括普洛斯、丰树、安得等世界500强物流企业,“四通一达”及顺丰、宅急送等全国快递行业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众品冷链等企业区域总部、结算中心先后落户园区,以总部经济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初步构建。

二、河南发展枢纽经济的制约短板

1.发展规划不系统。一是省级层面缺乏顶层设计。目前,全省层面还没有出台有关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枢纽产业发展思路、功能定位、空间布局等还不明确。已有的规划中,要么是仅涉及单一枢纽节点,如《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要么是仅涉及单一领域,如《河南省“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二是枢纽城市之间缺乏互补。目前包括郑州在内的各枢纽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比拼政策优惠,忽视高端要素布局,导致产业布局重复,同质竞争严重,没有体现枢纽经济应有的层级性特征,没有形成新型竞合关系,难以实现向心发展、错位发展、互动发展。三是交通枢纽与通信枢纽之间缺乏融合。河南是全国十大互联网骨干枢纽之一,处于国家互联网网间互联架构的顶层关键环节。但是,综观各枢纽城市发现,鲜有将交通枢纽与通信枢纽统筹发展,没有充分考虑交通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发展。

2.产业支撑层次低。一是传统服务业占比较大。受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制约,多年来河南第三产业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且在第三产业内部,支撑枢纽经济发展的传统服务业占比一直较大。2016年,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住宿餐饮业在第三产业内部占比分别为17.66%、11.46%、6.57%。二是新兴服务业占比较小。长期以来,河南工业结构自身重型化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现代枢纽经济关联的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占比较低,致使新兴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2016年,除金融业在第三产业内部占比达13.35%以外,信息技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仅为4.54%、3.97%、2.39%。三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转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大部分产业集群发展不够成熟,产业结构雷同,专业分工和协作水平不高,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之间配套不紧密,严重阻碍了河南集聚经济要素的能力,使得枢纽功能与产业发展难以进行深度融合。

3.枢纽功能不完备。一是枢纽城市自身辐射能力有限。郑州作为河南枢纽体系的龙头,由于经济首位度不高、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等,辐射带动能力还仅限于周边不远的县市,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带动区域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枢纽城市内部交通便利性不足。枢纽城市交通微循环不畅,枢纽配套功能不够完备,枢纽资源的联结整合还不够紧密,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之间都还存在脱节或是衔接水平不高的情况。如郑州机场夜间航班与地铁、城铁运行时间不对接,还不能完全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三是枢纽场站功能单一。大部分枢纽场站综合开发滞后,缺乏与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土地利用等的有效结合,导致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区之间相互脱离,影响城市运行效率。如枢纽场站主体建筑主要用于满足交通功能,大多不能实现建筑综合体的城市功能;枢纽场站周边综合开发层级还较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跟枢纽的功能定位相融合。

4.开放功能不完善。一是口岸开放载体有待完善。虽然郑州目前已经形成了空陆高效衔接的全方位口岸开放格局,但还未能充分将口岸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而且在全省范围来看,口岸开放载体总量不足,例如洛阳作为全国性枢纽城市,仅有航空口岸1个一类口岸,还仅限于中国籍飞机开办对外航空运输业务。二是海关场所布局有待优化。商丘作为全国性枢纽城市,目前还没有设置海关机构,仅有一个海关办事处开展业务,难以与其交通枢纽地位相适应。再如,洛阳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城市,仅有一个公用型保税仓库和一个出口监管仓库,辐射范围极其有限,不利于打造豫西地区工业品、消费品集散中心。三是优化营商环境依然任重道远。尽管河南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与发展枢纽经济密切相关的服务业开放、投资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企业发展诉求、国际通行标准及枢纽经济发展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加快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河南加快发展枢纽经济的建议

当前,面对发展枢纽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各内陆枢纽城市纷纷采取举措,如南京提出以空港、海港、高铁港三大枢纽经济区建设为载体,着力发展枢纽型经济;成都提出构建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打造高铁枢纽城市,构建“148”高铁交通圈,并推动“交通圈”向“经济圈”演进;重庆充分发挥综合交通优势,不断完善多式联运,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武汉规划了371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发展区;西安则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等。河南要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就必须科学谋划,加快提升枢纽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全球供应链节点,大力培育枢纽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推动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相互融合,加快推动综合枢纽优势向产业竞争优势转变,将河南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枢纽经济高地。

1.尽快制定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一是科学谋划布局。放眼全国发展大局,从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多个层面,深入分析河南与周边、枢纽龙头与枢纽节点、有形的交通物流枢纽与无形的互联网骨干枢纽等之间的发展互动关系,科学谋划河南枢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二是加强规划协调。密切跟踪国家重大规划的制定进展,积极争取将事关河南枢纽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布局之中。引导河南各枢纽节点在全省总体布局下,加强自身枢纽经济发展的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合理定位发展目标、功能方向和规模路径。三是统筹规划空间。围绕规划目标、设施建设、产城发展和空间布局等,妥善处理枢纽设施、枢纽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内在关系,真正实现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四规融合”,确保枢纽经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四是强化规划执行。切实增强规划的严肃性、连续性及约束力,切实把规划要求全面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明确好责任分工、任务节点,确保枢纽型经济发展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2.积极打造全球供应链节点。一是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依托自贸区、自创区建设,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加强供应链整合,促进河南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向高端递进,推进产业格局重构。同时,依托境外产业园,鼓励河南企业深化对外投资合作,设立境外分销和服务网络、物流配送中心、海外仓等,建立本地化的供应链体系。二是创新产业组织体系。发展基于供应链的生产性服务业,鼓励相关企业向上游拓展协同研发、众包设计、解决方案等专业服务,向下游延伸远程诊断、维护检修、仓储物流、技术培训、融资租赁、消费信贷等增值服务,推动制造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提升河南制造产业价值链。三是参与全球供应链规则制定。推动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化水平,提高供应链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标准制定,推进供应链标准国际化进程。依托全球供应链体系,加强与主要贸易国家的磋商与合作,推动建立有利于完善供应链利益联结机制的全球经贸新规则。

3.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加快构建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和县城为节点的向心布局、网状辐射、开放式中原城市群分级交通圈,形成跨区域、多路径、高品质的现代交通网络。二是完善综合运输通道。依托郑州机场,开辟、加密连接全球重要枢纽机场和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形成贯通全球的空中运输通道。依托新亚欧大陆桥通道,打通东联西进的国际陆路通道,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依托京港澳通道,打造贯通南北的运输通道,对接国家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三是强化综合枢纽功能。全面提升枢纽设施一体化水平,切实将郑州打造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支持全国性、区域性及地区性枢纽加快建设枢纽场站,配套建设换乘设施,着力提升集疏流转效率和便捷换乘能力。四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创新应用,构建支撑跨区域、跨部门、跨方式协同管理与服务的交通信息系统。推进国家物流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交通物流要素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

4.重点培育枢纽特色产业集群。一是依托交通枢纽,优化发展服务经济。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取向,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创新、融合、集聚、优化发展步伐,全面构建以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仓储、信息数据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通过信息和智力要素的生产、扩散与应用引导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二是依托物流枢纽,重点发展多式联运。以自创区建设为契机,强化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加大多式联运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推进标准、制度和规则创新,探索制定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规范标准,不同运输组织间的协同、分享机制,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多式联运的匹配、对接。三是依托组织枢纽,突出发展平台经济。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于大平台、大市场、大关联、大集约,規划建设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公共性,对提升河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带动作用和全局性重大影响的平台项目。

5.努力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构筑“一中心四支点多支撑”的口岸开放新格局。推动郑州、洛阳航空口岸扩大开放、提升能级,推动洛阳、安阳和商丘、漯河、信阳、南阳、三门峡等地以铁路口岸为方向,申建具有口岸功能的多式联运查验场所,推动信阳、周口以水运口岸为发展方向,按需建设投用具有口岸功能的海河联运查验场所。二是探索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创新口岸通关作业制度,减少口岸通关现场执法内容,不断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强化跨部门、跨区域、跨境的通关协作,优化通关流程,做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提供支撑。三是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以自贸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不断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有竞争力的成本环境和规范安全的监管环境,不断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枢纽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与对策”(2018B09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产业交通
繁忙的交通
新交通 心沟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交通拯救人、关注人、爱护人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