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株洲经验

2019-03-12 02:20唐任伍肖彦博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株洲市株洲分类

唐任伍 肖彦博

【摘要】株洲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构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分类分批为工具,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住房保障、健康扶贫”四大精准扶贫模式为框架,以内源扶贫为内生动力,取得了精准扶贫巨大成效,贫困县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株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为我国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 株洲市 经验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脱贫攻坚顶层设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治理贫困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理论在扶贫攻坚阶段的发展延续。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理念: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将精准扶贫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宏伟目标,以精准性为核心要义,以分批分类为工具特征,以精神扶贫、内源扶贫和科学扶贫为主要内容,以精准的流程设计、完善的政策体系以及科学行动为主要实现路径,构建了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从实际出发,找准扶贫对象,摸清致贫原因,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四个问题,充分实现了从“大水灌溉”到“喷灌”、定点“滴灌”。

株洲市的扶贫实践紧扣精准要义,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注重抓好顶层设计,构建了“1+7+6”精准扶贫政策体系。“1”指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株洲市脱贫攻坚总目标、基本原则、具体实施和组织保障;“7”为加快推进贫困人口“七个一批”精准脱贫,“6”指加速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六大贫困”,主要关注面上和区域、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问题。扶贫政策体系的建构为株洲脱贫攻坚系统性和精准性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以创新实践模式为框架,科学设计扶贫工作机制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保证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株洲市在社会扶贫、健康扶贫、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四个方面探索出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四个模式,打造了株洲精准扶贫基本框架。株洲市以试点上线“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契机,奋力探索了“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的“三个一”社会扶贫模式。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异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政策基礎上,以炎陵县为重点,针对农村危旧土坯房多的问题开展“土坯房改造工程”;以茶陵县为重点,针对农村特困贫困无能力建房户多的问题,开展实施“幸福安居”工程。以明确“四有”目标、坚持“四走”路子、开展“四百”行动、实行“四级”联动为准则,构建了产业扶贫“四个四”模式。

在创新精准扶贫实践模式基础上,株洲市坚持全市“一盘棋”,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科学设计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精准考核的流程工作机制。通过“三方比对+两层筛选”、全面调查摸底等途径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性,通过人口患病人类评估、中国社会扶贫网等工具确保帮扶实施的精准性,通过及时跟进、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健康信息卡等方式保持动态管理,通过“主题月”“现场会”“暗访督查”“强化问责”等工作确保考核精准性。

以分类分批理念为工具,实现“分类救治”健康扶贫;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打造特色产业扶贫基地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环节,是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防线。株洲市以分类分批为原则,构建了“精准分类、精准施策、精准保障”的“分类救治”健康扶贫模式。通过“三方比对+两层筛选”确保精准分类,选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精准分类为“病情不可逆转”“能够一次性治愈”和“需长期健康管理”三类;通过“三个一批+三个覆盖”实现精准施策,对三类人员分别采取“兜底保障一批、集中救治一批、签约服务一批”以及“公共服务全覆盖、家庭医生全覆盖、个性管理全覆盖”,确保政策精准实施;构筑“四道防线+三条底线+三个机制”实现精准保障。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株洲市建立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补充,在“四道防线”基础上,追加“三条底线”:医疗机构减免一部分、政府财政解决一部分、社会资金解决一部分。

产业扶贫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最根本最长效的扶贫机制。株洲市研究出台了《株洲市开展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五县(市)均出台了《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和系统的产业扶持政策,开创了县有特色产业、乡有产业园区、村有企业带动、户有增收项目的“四有”产业扶贫新局面。株洲市根据自身特征,发展县域支柱产业,壮大扶贫特色产业,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株洲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打造四大产业示范基地。在芦淞区白关服饰产业园建立“光伏扶贫产业园”,在职教城建立“就业培训脱贫示范基地”,在高科园建设“转移就业脱贫示范基地”,并借助网络平台建设“电商扶贫基地”,缓解贫困地区农产品难卖的问题。

以“互联网+”为重要载体,充分释放社会扶贫潜力;以内源扶贫为内生动力,保持精准扶贫持续发力

株洲建立了“三个一”模式的社会扶贫机制,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契机,搭建起各类社会扶贫平台,通过“互联网+”架起了爱心人士与贫困户的对接桥梁,培育了多元社会扶贫主体。通过社会扶贫网,株洲建立了贫困户需求信息发布、管理员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升平台公信力,实现了帮扶资源与帮扶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株洲社会扶贫联盟,形成了联盟先动与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通过注册成立的“株洲社会扶贫联盟”,组织动员429家慈善机构、行业协会、爱心企业组成株洲社会扶贫联盟、捐款捐物8126万元。通过株洲产业扶贫基金,开辟了社会化产业扶贫的新途径。

此外,为保证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株洲市从三个方面不断激发贫困户参与的内生动力,一是用好用活帮扶资金,将产业扶贫资金量化到户到人,对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农户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扶贫资金,禁止帮扶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以简单发钱给物代替扶贫,根除贫困农户的“等靠要”思想;二是以县为单位设立风险抵押金,当贷款总额高于风险抵押金时及时予以补足,在所有贫困村和大部分行政村建立“金融扶贫工作站”,对贫困户贷款发展产业免抵押、免担保,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在放贷银行对应建立利益补贴账户,采取“先缴代扣”,季度结转利息,年终综合核对的方式为贷款的贫困户足额贴补利息,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购买保险,降低农户风险。三是开展“脱贫之星评选活动”,市财政安排500万元财政资金给予“脱贫之星”荣誉上的表彰和资金奖励,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同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使贫困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猜你喜欢
株洲市株洲分类
株洲为何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攸县学子摘冠航天知识竞赛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湖南攸县煤矿事故确认18人遇难
给塑料分分类吧
童心画廊
湖南省株洲市道教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