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一带一路”文化圈

2019-03-12 02:20张翠波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跨文化倡议

张翠波

【摘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在跨文化交流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人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解读,对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未来,我们应不断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打造文化品牌。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文化融合

国际交流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5年多来,成果斐然。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虽然历经坎坷、遭遇质疑,但却翻开了世界发展进程的崭新一页。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正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带一路”倡议融入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基因和文化基因,充分依靠现有的双边与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致力于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及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发展哲学,更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全球公共产品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一带一路”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发展哲学,更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全球公共产品。

之所以说“一带一路”是一种理念,是因为其建立在互联互通与全新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不同形式将不同国家、各国人民置于普遍联系之中;之所以说“一带一路”是一种发展哲学,是因为其致力于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及责任共同体,将整个世界纳入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轨道之中;之所以说“一带一路”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是因为其开辟了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新路径,摒弃了零和博弈、联盟同盟性质的旧思路,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方案与智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无一不说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交流沟通、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重要性。

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文化是沟通交流的纽带,跨文化交流强调的是互动、互学与互鉴。国际文化交流不是“独角戏”,而是“大舞台”,需要各方展开积极对话。当前,面对全球形势纷繁复杂的发展状况,推动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意义重大。

首先,文化交流能够增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信任与往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能够使不同民族在差异中寻求共识,进一步增强包容性、增加信任感。其次,文化交流有利于消除误解与偏见。误解的存在源于不正确的认知,偏见的存在源于不全面的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土壤,就是充满文化活力的民间交往和交流。通过交流互鉴,可以使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再次,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互鉴互学,可以为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冲突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彼此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认同,而文化交流则有助于各国更好地建立文化认同,减少甚至消除冲突。只有加强文化交流,不同文明体才能真正相生共存,整个世界才会拥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说明: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全力打造世界各国共建共享的全球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国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等方面相互融通的优势,才有助于破解当前全球治理失灵、失衡、失序的发展难题,推动世界朝着光明的未来阔步迈进。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丝路精神,把我国的发展同沿线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跨文化交流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是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其中有彷徨、犹豫,有疑虑、困惑,国际社会中也不乏一些歪曲的杂音,但我们最终仍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回顾5年多来的实践历程,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就是跨文化交流问题。

其一,对“一带一路”真实内涵的不同理解甚至曲解、误读,是跨文化交流中必须要正确对待、科学认识的首要问题。“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和包容的,旨在促进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与互利共赢。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使我国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和而不同、互鉴互惠,尊重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是“一带一路”的基本遵循。对于这些内涵,我们应当有清楚的认识。

其二,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传统知之甚少、知之不足而难以融入当地社会,是跨文化交流中必须要谨慎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涉及到经济合作,还与文化沟通、文化融合密切相关,而语言文化沟通不畅,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最大瓶颈。不了解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就不易融入当地社会,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沿线国家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持续拓展文化贸易渠道,在学习中不断交流,在融入中不断提升。

其三,文化交流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切实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有效的交流机制与丰富的人才储备。因此,我们要多措并举,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平台建立相应的跨文化交流机制,培养与储备相关人才,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一带一路”建设。

不断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打造文化品牌

不断完善文化交流机制。《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指出,要“积极贯彻落实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的文化合作(含文化遗产保护)协定、年度执行计划、谅解备忘录等政府间文件,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化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组织和重点国家逐步建立起城际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同时,我们还应当支持民间文化机构、文化团体、艺术家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相关团体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繁荣丝路文化。

培养更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我们要通过发展新兴学科、开展合作办学、提供留学服务等途径,不断培养和储备对外文化交流的优秀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强大的智力保障。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我们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全方位提升我国文化领域的开放水平,尊重各国文化差异,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在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领域开展国际合作;向沿线各国推广中国的文化品牌,鼓励文化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共同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跨文化倡议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倡议书的写法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Happy Afternoon Tea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