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文化交流

2019-03-12 02:20张海燕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产业一带一路

张海燕

【摘要】文化传播交流是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部署。文化传播交流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实现国际间合作互信,提升我国形象和国际话语权。“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文化交流辅助,通过共性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心理障碍,从而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关键词】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交流是人类共同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西方文明连接起来,通过经贸往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我国古代形成的商业交流思维,致力于实现沿线国家共商共建、互利互赢,加深沿线国家伙伴关系的同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利用“一带一路”經济优势促进文化交流,我国可以与沿线国家做有来有往的邻居。“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经济在夯实自身基础后开始推动经济合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参与交流和竞争,通过“一带一路”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沿线各国更好地合作交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勤奋包容的品质和努力创新的精神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中华文化愈发吸引世界目光。借助“一带一路”契机推动文化“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合作交流,有助于增进共识、互相包容、化解分歧,从而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入。

文化传播交流在“一带一路”中的发展困境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都存在很大差异,尚未建立文化互信体系,给文化交流带来很大障碍。

思想文化差异给交流带来阻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同的文化理念和宗教信仰差异较大,要想使中华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顺畅地传播和交流,必须寻找文化共性以获得情感共鸣。“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合作理念中包含各方利益,需要不断协调和消除分歧才能实现,交流合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在此之前我国相对缺乏与沿线国家交流宣传的意识,很多沿线国家对我国政治、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这种文化交流传播缺乏兴趣,给“一带一路”倡议带来障碍。

文化传播交流难度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一些国家社会动荡,存在种族、宗教等问题,电力、交通、通信、医疗、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缺口,政府无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产业难以形成体系。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国要做好与这些国家的经贸交流,让“一带一路”发挥更大效能,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长远规划发展是严峻考验。

我国文化产业保障机制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崛起,文化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但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比,我国文化产业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文化保障机制不足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保障机制,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一些欧美国家的文化产业,如体育、电影、游戏以及衍生文化产品更是风靡全球,每年都给这些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意识加强,正努力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合作,但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时间难以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文化市场秩序管理没能形成体系,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文化产品。

国际互信体系尚未建立。当前,我国文化传播交流仍缺乏国际互信,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前景仍抱观望态度,没有积极参与进来。一些沿线国家常年政治动荡,有着错综复杂的宗教、帮派、经济等问题和矛盾,给“一带一路”建设和文化传播带来风险。还有一些以宗教立国的国家,对外来文化抵触和排斥,不愿意接受外来文化思想。这些思想意识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不信任,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中互信互利机制的构建。

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切入点,形成沿线国家协同互助局面

面对文化传播遇到的困境,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分析导致文化传播受阻的根源,不断调整思想行动策略,以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意识为交流突破口,从发展共性文化、深化经济共同体利益、健全完善文化保障机制,打造互信合作共同体。

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切入点,助力“一带一路”合作。“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众多宗教、民族群体,异质文化发生碰撞在所难免,对此,我们要客观看待异域文化,汲取异域文化精华,探究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共通之处。如东南亚一带受儒家、佛教影响,在文化传播交流中可以佛教、儒家思想为基础建立共识。在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以历史上的文化经贸交往为立足点,依托历史交流展现现代合作诚意,由文化促进经贸,强化不同民族宗教间的合作与沟通,从而增加不同国家间的合作互信。

通过文化衔接形成沿线国家协同互助局面。中国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国家整体发生巨大变化,“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经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利用中国资金和技术优势为沿线国家提供经济建设方面的帮助,解决沿线国家发展上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实现合作共赢。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贸文化产业合作要推动我国相关人才培养教育工作,使更多人才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在帮助沿线国家发展建设的同时,中国文化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规范文化秩序、健全保障机制、规划文化人才培养,促进互信合作

文化产业传播发展是一项涉及多项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文化传播形成影响力和竞争力需要自身保持健康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通过规范化的监督引导,为我国文化产业创造优质文化产品提供法律保障。首先,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中要有优惠政策和资金进行扶持,通过经贸交往带动文化合作,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文化传播的驿站,扩大文化影响范围。其次,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强化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企业要重视与高校合作培养优秀文化人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那些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留学生,可以采取资助和文化交流的形式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最后,要重视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文化企业要制作精良的文化视听产品,通过网络传播扩大海外影响,为更多海外人士了解中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以中国声音促进互信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当前,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倡导参与的国际事务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然而也有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壮大心存戒备和不信任。特别是一些敌对国家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在国际上制造舆论诋毁中国形象,以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为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误解,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宣传工作,其中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利用文化交流传播,拉近了与沿线国家的距离。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都以谦虚、尊重、热情为基调,用真诚打动人心,让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感受到中国倡导共同发展的诚意。在共建国际互信体系过程中,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与各国交往,推动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合作,积极构建国际间互信体系,以此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文化产业一带一路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