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丧文化”侵蚀青年

2019-03-12 22:09代俭英张君玲
人民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亚文化青年人心态

代俭英 张君玲

【摘要】青年的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避免青年陷入“丧文化”的泥沼。对此,要引导青年克服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心态面对社会,通过价值观引导、物质文化需求的合理满足、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消除“丧文化”带给青年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丧文化” 形成根源 正确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丧文化”指青年以颓废心态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的社会现象。“丧文化”主题思想与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主流文化相背离,这种文化并不为大众接受,却能得到部分年轻人认同,究其原因,是因为它迎合了一些年轻人面对种种压力内心愤懑、迷茫无奈而又缺乏行动力去改变现状的复杂心理。因此,应对青年思想行为进行干预和引导,使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压力,进而消除“丧文化”给青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丧文化”形成的根源

“丧文化”的形成既有青年自身主观因素,又受环境、信息等客观影响,多角度考察“丧文化”形成的根源,有助于对青年进行健康的思想引导。

一是生活压力下形成的自我思想解脱。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强烈反差,导致年轻人内心负重过载,会对人生目标和发展前景产生焦虑和迷茫,诸如“累成狗…‘什么都不想千…‘放弃了…‘看不到头”等低落情绪时常出现,降低了他们对人生事业追求的动力。此时青年人的内心渴望获得情感理解和慰藉,并希望与有着类似遭遇和感受的群体进行交流。因此,这群年轻人借助“丧文化”表达内心感受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这是“丧文化”不断获得部分青年人认同,并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

二是社会环境客观因素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给初入社会的青年带来严重的精神、经济困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青年人会产生迷茫、无奈,甚至对未来感到焦虑和怀疑,然而因缺乏作出改变的行动力,所以会产生颓废和逃避的心理。不少青年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感,因此这种共同感受让更多青年人理解并传播“丧文化”。这说明“丧文化”能获得部分青年人认同,是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三是网络传媒助推“丧文化”生成。互联网技术扩大了“丧文化”的传播面和覆盖面。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后,青年往往会在网络世界中发泄。部分青年以“丧”情绪宣泄内心的失落,很容易引发有相同遭遇青年的共鸣,进而推动“丧文化”的扩散。各类“丧文化”段子、表情、短视频上传,会引发更多青年关注,一些青年会与“丧友”一起创作“丧文化”段子,并依托网络媒体各社交平台,在短时间形成蝴蝶效应进而扩大“丧文化”传播。

四是亚文化产业链促进“丧文化”生成。商家根据部分青年崇尚亚文化特点制作相关文化产品,以亚文化情感推销“丧文化”产品。当前,此类亚文化产品在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推出,受到部分青年人的喜爱。如被一些青年追捧的“厕所餐厅”,就是以厕所造型为餐具,各种食材被制作成大便状,这吸引了不少寻求刺激的年轻顾客;“丧茶”奶茶店以“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等颓废意识为主题设计;还有各种“丧文化”服饰文化衫等商业营销。这些“丧文化”产品通过展现颓废博取人们的眼球,由此引发年轻人对这些商品进行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丧文化推广。

帮助青年建立健康心态,引导青年认同主流价值观

“丧文化”是青年消极面对现实的一种情感行为表达,一旦陷入这一泥沼,势必不利于青年人的发展,因此,要引导青年培育健康心态;同时对社会环境进行净化,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更好满足青年对物质文化的合理需求,使其从思想意识上正视“丧文化”,进而消除其负面影响。

帮助青年建立健康心态。青年表现出的“丧文化”心理特征,是内心无助空虚的表现,要引导青年用其它方式排解内心不良情绪,可参加社交、体育活动,增加活力调整情绪心态,消除“丧文化”带来的心理影响,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青年的心态会对国家民族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注重对年轻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自尊自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要消除“丧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首先要了解“丧文化”在青年人中生成的主因,通过对主客观因素的分析,引导他们理性认识自身社会地位,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难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拒绝消极堕落。在调整过程中逐渐消除“丧文化”带来的心理阴影。

在思想理念上重视培养主流价值观。“丧文化”获得部分青年认同并广泛传播,是对主流价值观的背离和颠覆。“丧文化”之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得以传播扩散,说明当前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青年思想受到干扰并发生改变。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地位受到冲击,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和社会应给予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纠正社会公众对事物的偏见、理性表达思想疏导负面情绪,通过沟通交流化解社会矛盾。因此,应在青年群体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公众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和深意,继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引导使青年明白,无论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热情,有效降低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其生活的信心和幸福感,使其勇担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担。

关注青年物质文化需求,加强网络文化媒体监管

引导青年正视物质文化需求。“丧文化”在部分当代青年中传播,有一定的影响力,它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社会矛盾带给青年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表明青年的物质文化需求一定程度上未得到满足。因此,要对青年精神世界進行价值引导,同时也要满足青年对物质生活的合理需求,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营造适合青年人发展的社会环境,为青年人千事创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提升青年对从事职业的认同度和获得感,通过降低生活压力来缓和社会矛盾冲突。政府应在文化产业建设上多关注青年人精神世界的发展,特别要鼓励并引导商业营销将社会公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多发展承载社会公德和社会美德等主流文化的产品和产业,尽量避免不良文化产品给青年带来的消极影响,尤其是以“丧文化”为代表的颓废精神对青年价值观的侵蚀。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范围,激发青年活泼上进的动力。

加强网络文化媒体监管建设,净化网络环境。网络文化传媒对“丧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应加强网络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网络平台要担负起社会责任,特别是一些信息娱乐平台不能为了利益便不择手段吸引网民参与,要更多报道传播饱含正能量的内容。网络媒体平台要善于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引导青年理性看待“丧文化”,不应沉迷于对“丧文化”的追求。网络媒体平台应注重传播主流文化,通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扩大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传播方式和手段上,应采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现代表现方式,如说唱、公益广告、网络短剧等,将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寓教于乐传递给年轻人,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影响力。在网络文化建设上要提升媒体素质和网民文化品位,使网民认清“丧文化”本质,从价值观上引导青年思想进行转变,使之能主动认清“丧文化”对人生发展的负面影响从而放弃它。总之,青年唯有自身思想意识得到提升,才能有效消除“丧文化”带给生活工作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亚文化青年人心态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材料作文“做一个Nice 青年”导写
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分钟
把脉“腐败亚文化”
大师摇头的玄机(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