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红:有内容的形式主义艺术家

2019-03-14 23:51高佳欣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游园丙烯形式

高佳欣

编者按:被称为中国当代画坛中“大姐大”的喻红,创作中带有很强的感情和对绘画的激情。作为女性艺术家,喻红以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基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记忆,在喻红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的传统题材,她善于借鉴传统的形式,表现新颖的现代话题。在她的创作中,有自己的人生,有普通人的人生。这些话题和这些信息直接表现在她的绘画中,直击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生存状态,也直击人们的内心。

喻红 春恋图 布面丙烯 250×1200cm 2008 年

一、形式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家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及:艺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结构通过某种特殊方式构成的形式以及形式间的组合,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体验,给人以美的感受和感动,这样的形式可以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这样的艺术作品可以称之为有意味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如何用有限的形式语言承托作品的深刻内涵是从古至今的艺术家们追求的永恒课题,在喻红的作品中,形式语言背后交织着来自女性的社会压力、家庭、个人、幻想、希望、梦想等种种因素。

初看喻红老师的作品,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她的作品用独特的形式语言表现出深刻且细微的生活场景,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语言对极具个人风格特点的形式美学进行诠释。喻红1966 年出生在西安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1984 年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现实主义的美术教育,她的绘画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不起眼的瞬间,但深刻的话题、独特的构图方式以及独有的色彩却可以引起广大社会群体的共鸣。

喻红 天井 布上丙烯 500×600cm 2009 年

对于喻红来说,自我和生命的追求一直是她的作品的起点。女性是喻红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她持续保持着对于身体和生命的敏感。2008 年的作品《春恋图》,她将唐朝《步辇图》的构图形式用于对现代女性的描绘上,现代女性的压抑情感也通过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表现出来。现代女性仿佛受到了比过去更多的来自社会和群体的压力。每一阶段的彷徨无助和迷茫也伴随着这一主题跃然于画面上。

从2008 年创作的《天梯》到2009 年的《天井》再到2010 年的《天问》《天幕》和2011 年的《昏睡百年》《不能自已的律动》,观者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看到的是青年一代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在开启新世纪生活篇章之后,人们经历的社会压力和无奈。《天梯》这一作品中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层次的人们都在上升,在生活中不断向上进阶,独特的构图将各个阶层的人物连接在一起,画面本身的构图也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形式。《天井》中拉长比例的人物以向上的姿态直指画面中心,独特的透视形式使得画面严谨且不失趣味性,这种中心聚集的构图形式也使画面的表现更为独到,观众仿佛被画面吸进去了,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画面中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还是人物背后的精神气质和社会共通感。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形式背后的文本能够给人带来惊人的共鸣感和现实感,生活中的感触就像是画面人物表现出来的直击心灵的共鸣。这一系列的作品基本都做到了用宏大的构图和历史的眼光去进行描绘,画面本身也不仅仅是图像而已,而带了形式色彩,图像母题就是她捕捉到的来自生活的瞬间感悟。2010 年创作的作品《天幕》中画面本身像一个卷轴,但是画面中还会出现画,画中画无疑增强了画面的文本性和更深层的意味。

喻红 奥菲利亚 布面丙烯 250×300cm 2016 年

喻红 游园惊梦 布上丙烯 510×910cm 2015 年

喻红 她——艺术家 布面丙烯、照片 绘画:150×300cm 照片:150×68cm 2005 年

喻红 重量 布面丙烯 250×300cm 2018 年

二、一个作为母亲的女性艺术家

在艺术史的发展过程中,女性是作为画面中最经常出现的形象被讨论和被观看的,而女性艺术家表现的女性形象和男性的艺术家更有所不同。对于女性艺术家而言,绘画更像是她们对于外界的刺激所作出的应激反应,她们在绘画中表现的大多是生活中的琐碎以及社会带来的压力。喻红于20 世纪90 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正值青春年华的她,更能明了青年人的迷茫,她创作了一系列的表现青春期的少女内心和生活的画作——“肖像画”系列作品。王璜生曾经在为喻红策划的名为“时间内外”的展览中,从更多女性被关注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成长”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持续的梦与现实相交织的过程,这里包含着个人、家庭、社会、历史的种种因素,充斥着幻想、希望、感性现实等,男人的世界中更多是现实和社会,但是女人的世界中往往充满了个人和感性的色彩。喻红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是在喻红的作品中,我们却能感受到她作为女性的独立思想和对女性自由灵魂的渴望。

2016 年一整年的作品都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去叙事,喻红选择了当下社会中比较有争议的女性群体,网红、杀马特、农民工、性工作者等诸如此类的人,她隔离了她们原有的环境,而将她们置于一个风云变幻的幻想的世界中。如《尘世》(2016)、《大风起兮云飞扬》(2016)和《奥菲利亚》(2016)。大胆的构图、色彩和画面的内涵相结合,体现在2016 年创作的《不负春光》这一具有争议的作品中,左右画面构成一个具有梦幻感的场景,这一场景中的两个女主角正是当下的网红形象。画面中面部被塑料纸蒙住的女性形象和左侧的躺在浴缸中无比放松的女性都是网红群体的人生写照,呼喊的羊群和绿色植物的大面积衬托,能感受到虚无、彷徨和脆弱的女性内心状态。

三、绘画中的图式和文本的独立

喻红的作品《游园惊梦》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游园惊梦”这一文本来自于16 世纪晚期汤显祖的戏剧《牡丹亭》,之后被改编成昆曲由艺人传唱。之后对于“游园惊梦”的创作和各种渠道的传播使得“游园惊梦”逐渐被添加了许多的标签。在喻红的《游园惊梦》中,百子戏、刻舟求剑、水中捞月、盲人摸象等具有传统意义和寓言的标签成为画面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和后现代的浮躁,也没有装置艺术、拼贴艺术、行为艺术中的那些晦涩的语言形态,只是对于文本寓意的忠实再现,这基于一种对绘画语言的坚守。

在画面中,喻红似乎并不在追求画面的传神与否,而更追求其形似而已,例如,在描绘“盲人摸象”这一寓言故事的时候,为了避免对盲人的“盲”的刻画,她刻意避免将画面中人以正面形象示人;“刻舟求剑”中也是将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刻舟的场景进行绘制,在她的画面中,一切组合的元素似乎变得很和谐,比如将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时信息放进画面中去,例如天津爆炸事件、叙利亚难民事件、俄罗斯坠毁事件等一系列能表现当下信息量的事件。这样的信息在充满了传统故事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似乎又显得十分和谐,趣味性十足。

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到“把物体看作是纯形式也就是把它们自身看作目的”,喻红在对这些事物进行处理的时候似乎就是做到了这一点,才使得如此庞大和嘈杂的叙事能在同一画面中出现,在“游园惊梦”这一组画中,画面中每一个图式的排列组合都有其目的性,都有形式自身的美感。

喻红的绘画风格不追求形式与画面的制作效果,写实的绘画风格使得画面更具有纯粹的表达意义。画家将生活中的细节编织成一个丰富的世界,朴实但不平凡。喻红将传统的绘画理念与现当代的艺术思想相结合,在形式间不断地创新,极具趣味性而耐人寻味。她用自身的内心感受表达着个人的经历以及对于人生和生活的思考。

猜你喜欢
游园丙烯形式
《共生》主题系列作品
游园小问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收获 刘瑞森 布面丙烯油彩 190cm x 190cm 2022年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
小议过去进行时
苯丙烯菌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