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究

2019-03-14 04:35袁云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微课

袁云霞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在我国,微课的概念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教师最先提出的。在他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中职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桥梁。该课程包含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及医学免疫学三大学科教学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零散难记、原理深奥抽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大。护理专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内容不仅抽象而且枯燥,不易记忆和掌握,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这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笔者将微课应用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笔者所执教的4个班中,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2个班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笔者教学班级,所选用教材、理论实践学时数、教学内容均相同。实验组为2016级护理1班共62人,对照组为2016级护理3班共64人。两组均为女生,都是初中毕业学生。在年龄、其他基础课成绩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具体如下。

1.2.1 微课选题 微课的选题选择恰当的制作点很重要,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微课教学。要选择重难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热门话题;要选择目的性强、简明易懂、难度适中的内容,侧重知识点的突出和精炼。笔者根据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合制作的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等作为微课的制作点。如蛔虫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蛔虫生活史;超敏反应中的难点内容: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2.2 微课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采用自制的统一模板,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若用于课前预习的微课,还需制作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便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1.2.3 微课制作 根据微课类型不同,选择的微课制作方式不同。如需动手操作的实验类微课可以借助DV、录像机等拍摄工具直接拍摄操作过程;如显微镜的使用、革兰染色就是用摄像机直接在实验室拍摄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的过程;如讲授类微课可以先搜集相关素材和资源制作好PPT,由PPT直接转为视频,也可借助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进行录屏。为了让微课更加丰富多彩,可以借助万彩动画大师、EasySketchPro3、口袋动画等软件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如蛔虫生活史笔者就采用了 PPT、Aurora 3D Animation Maker、EasySketchPro3、Camtasia 9、口袋动画等多种软件来制作。

1.2.4 准备微课辅助材料 微课是以视频为核心,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搜集到的相关素材、PPT课件、教学反思、练习和测试、学生反馈、在线答疑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1.2.5 上传微课 通过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上传微视频及教

学设计、学习任务单、练习和测试题等辅助性资源,学生可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依据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视频,做好练习和测试,检测学习效果。

1.2.6 点评反馈 学生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及时反馈学习状况,还可以在QQ群或微信群进行提问、沟通和答疑,教师适时予以解答及评价。

1.3 效果评价

采用综合方式进行效果评价,从学生学期总评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评价。

1.3.1 两组学生学期总评成绩比较 学期总评成绩由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得出,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出题,满分均为100分。两组学生考核方式、考核试卷、考核时间、阅卷标准均相同。

1.3.2 问卷调查 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结束后,将问卷发放给两组学生匿名填写。发放问卷126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Colaizzi关于现象学资料的七步分析法[2]。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学期总评成绩比较[n(%)]

2.2 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5)

表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n(%)]

表3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n(%)]

表4 学生的学习难度调查结果[n(%)]

表5 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n(%)]

3 讨论

微课是一种在当今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学科知识碎片化,视频时间短、课程容量小、教学内容精练,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资源适用面广泛,既可用于课堂上的集体教学,又可用于课堂外的个别化教学。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目的明确,学生通过提供的微课对重难点更加明了,自学能力有很大提高,自学过程中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与教师或同学交流互动,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此时微课起到导学、助学、互学的作用。课中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学习检测情况,发现学生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观看微课,随后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微课程起了辅学、引学的作用。课后学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和其他网络资料,实现了教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此时微课起了促学、活学的作用[3]。

4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及辅助性资源,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微课
《中国免疫学杂志》关于彩图处理的有关说明
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探索与实践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