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共治”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9-03-14 04:35李向丽宋宗惠葸英博刘晓惠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护理部安全事件差错

李向丽,宋宗惠,葸英博,刘晓惠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近年来,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尽管护理管理层改进了安全管理措施和手段,但数据表明[1],护理差错事故仍屡有发生,且有增高趋势。究其原因,许多护士对于护理安全的认识仅停留在每月护理部检查及季末考核,护士本身并未意识到护理安全与自身的关系,但其作为病情的直接观察者和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在临床工作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如何培养护士护理安全工作的主人翁意识,保证护理安全,有效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自2016年2月起,我院护理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护理安全管理经验,引入“参与共治”模式,不断进行护理安全建设与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疗教学综合性医院,现设固定床位984张,设有38个专业病区,护理人员420名,其中女性411名,男性 9 名;年龄(36.5±9.38)岁;职称:护士 233名,护师 108名,主管护师54名,副主任护师13名,主任护师2名。

1.2 “参与共治”模式的实施

1.2.1 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1)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通报各科不良事件,每季度开展全院护士典型案例分析会,结合国内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对典型案例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组内及组间讨论,剖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让护理人员切身体会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意义;(2)通报我院护理安全事故的统计情况,寻找护理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护理人员一同讨论制订护理安全防范的具体措施,并下发至各科室,严格落实;(3)各科室内部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议,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查找科室发生护理安全事故的原因,制订科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1.2.2 制订并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手册》通过全院及科室内部的护理安全会议,对现行的我院15项护理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制度、病区管理制度等进行修改完善,并对护理技术操作方面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编制成《护理安全管理手册》。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护理安全事件例数、类别、性质、主动报告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发生率、压疮发生率等,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参与共治”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事件、护理差错、主动报告及护理投诉情况

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安全事件主动报告率逐年上升,2016年达 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护理安全事件类别

2016年跌倒事件、管道事件及用药相关事件较2015年明显减少,具体类别见表2。

3 讨论

3.1 护理安全管理现状

护理安全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3]。目前,我国护理安全工作多由护理部及科室护士长监督管理,其主要手段是加强护理人员管理,如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合理进行人才资源配置,营造护理安全氛围,以最大限度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保证患者安全[4]。但临床护理工作琐碎复杂,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诸多护理安全事件,如患者身份识别差错、给药差错、压疮、跌倒等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我国多数医院设有医疗护理差错强制性报告系统,但对于一些并未或轻微引起患者损伤的差错,医护人员的自愿报告率较低,漏报、瞒报现象严重[5]。据统计,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1%[6]。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一直是国内外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表1“参与共治”实施前后护理安全事件、护理差错、主动报告及护理投诉情况

表2“参与共治”实施前后全院护理安全事件类别

3.2 造成护理安全事故的原因

护理管理者在保障护理安全中做了很多工作[7],但大多数护士认为护理安全工作是管理者的事情,与他们的关系不大。临床护理工作繁杂,护士身心俱疲,使管理人员用心进行的培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护理部及护士长的检查,不但没有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的重视,反而使护士对临床护理安全检查工作产生了抵触心理[8]。发生护理安全事故时,医院通常依照规定,以找出责任人为主,处理方式包括做检讨、批评教育、惩罚、起诉、降职停职、吊销执业证书等[9-10]。因此,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事故时,相关科室及责任人往往宁愿瞒报事故,或只报告一些不得不报告的事件,这造成责任人除了担心受处罚外,对发生事故的原因及后果并未深入思考,不能对责任人本人及相关人员起到警示作用。

3.3 “参与共治”模式用于护理安全管理的背景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提出卓越护理专业实践模式[11],其建立的初衷是为降低护士流失率,其提出的共治模式使床边护士能参与实践决策的制订,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工作氛围,认为护士及其技能和专业贡献都很宝贵。本研究提出的“参与共治”模式,使临床护士参与实践决策的制订,通过积极参与医院及护理管理研讨会,制订与护理专科服务、质量改进及与护理实践有关的决策,讨论分析典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的目的,使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深入而广泛地改进工作中的失误,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3.4 “参与共治”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参与共治”模式在我院推广应用后,我院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主动上报率也显著上升(P<0.05)。究其原因,“参与共治”模式使临床护理人员从临床一线角度切实改进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制度,一方面,厘清了护理人员的思路,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从根源上彻底解决问题,杜绝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觉上报不良事件,形成了人人参与安全、讨论安全的氛围。同时,研究结果发现,“参与共治”模式显著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其根本原因在于护士在面对护理安全事故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处理问题有条理、不欺瞒,患者对处理结果有所理解,因而投诉率下降。

4 结语

“参与共治”模式在我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施过程依然有许多程序需要细化改善:(1)目前的小组人数过多,不能保证每个人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因此,护理部计划在2018年增加组数,减少每组人数,保证护理安全教育质量。(2)改变以往每科抽人的方式参与护理部检查,集中让每科入科两年以下的护士参与。

猜你喜欢
护理部安全事件差错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民航不安全事件调查工作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