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实习模式对高职护生实习前焦虑的干预研究

2019-03-14 04:35夏晓华崔秀娟聂金桃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临床

夏晓华,崔秀娟,聂金桃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护生职业素养、提高护理技能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五年制高职护理课程设置为:在4年的护理理论学习后集中安排临床实习1年,将护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分开进行,导致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护理技能的掌握仍较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影响临床实习质量。

焦虑是一种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情绪反应,是关注临近或预期的事情,对未来结果强烈的暗示而产生精神上的烦恼、激动、恐怖和痛苦,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感[1]。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由于将要面对陌生的临床环境、担心护理操作技术不够熟练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等问题,护生实习前焦虑检出率高达57.6%,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49.32±5.42)分[2]。因此,有必要对实习前护生进行综合干预,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专业素质,为顺利适应临床实习做好准备[3-4]。为尽快缩短临床适应期,更有效地将在校教育与临床实习融合,我校结合五年制高职护生特点,在临床实习前安排护生进行预实习。本研究探讨预实习模式对五年制高职护生实习前焦虑的影响,以期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及缓解压力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3级五年制高职护理1~3班(共1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9.13±1.14)岁;其中女生128名,男生17名。学生均已经完成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理论学习,即将进入临床实习。

1.2 研究方法

(1)预实习模式:我校与本市某“三甲”医院签订协议,安排高职护生在第八学期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前,进入重点临床科室进行为期8周的预实习。护生每4人为1小组,指定1名护师为带教教师,每3小组为一大组,指定1名主管护师负责指导。预实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医院的设置与布局;讲解护理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熟悉护士的着装、仪态及行为规范;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强化常见基础护理操作;参与对患者的护理评估与整体护理;学习人际沟通技巧;掌握有效规避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方法等。(2)焦虑自评量表(SAS):采用由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在预实习前后对护生进行测评。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共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描述一个症状,主要用于评定近1周内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SAS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按照中国常模结果,将焦虑程度分为4级:<50分为正常(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5]。(3)焦虑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自行编制焦虑影响因素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实习工作内容不明确、护理操作成功率低、临床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发生差错事故、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经济困难。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1)预实习前后护生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 1。

表1 预实习前后护生焦虑程度比较[n(%)]

(2)影响护生实习前焦虑的主要原因见表2。通过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得出护生认为实习前影响焦虑的主要原因为:实习工作内容不明确、护理操作成功率低、临床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发生差错事故、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经济困难。

表2 护生实习前焦虑影响因素调查[n(%)]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实习前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生在即将进入临床实习前中重度焦虑占9.66%。临床实习是护生将在校学习的护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护理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护生职业意识养成和向护士角色转化的有效途径。从学校教育到临床实习,护生面临着角色的转换及环境的适应。由于担心不能适应临床实习,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6]。

3.2 临床实习前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经过调查显示,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产生焦虑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为:实习工作内容不明确(62.76%)、护理操作成功率低(51.72%)、临床环境适应能力差(46.90%)、人际关系处理不当(34.48%)。护生经过4年的学校学习,虽然已经初步掌握了基础护理与临床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但由于我校没有附属临床实习基地,故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临床护理工作,造成护生对真实的临床医疗环境不熟悉,不能适应临床工作,不了解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和程序,不能尽快实现实习护生角色的转变。在面对患者进行实际护理操作时过于紧张,面对突发情况时更是手足无措。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护生一直在校学习,生活经历简单,思想单纯,缺乏社会经验,而进入临床实习后,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由于沟通能力不强,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方法,担心不能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且护生多为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担心与其他学校的实习生不能和睦相处和良好合作。另外,五年制高职护生因入学年龄小、学历起点较低、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较差,对自身能力不自信,常常表现出自卑心理,在临床实习前担心所学理论知识不够用,不能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充分结合,不能胜任临床护理实习工作。

3.3 预实习模式是衔接学校教学和临床实习的重要桥梁

为能够尽快调整心态完成角色转变,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护生需要早期接触临床。目前我国护理教学模式中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方式以临床见习为主,但是见习时间相对较短,且见习期间护生大部分只能观看,不能实际参与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无法将所学护理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预实习护生在临床可参与一些基本护理操作,既不同于临床见习,也与临床实习相区别,是护生在校期间将护理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的预实习模式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巩固专业思想,强化动手能力,增强沟通能力,促进实习护生角色转变,提高护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7]。

3.4 预实习模式可有效改善高职护生的实习前焦虑情绪

通过提前进入临床,在临床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护生直接与患者接触,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从而达到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并在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不断培养沟通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实习后,护生中重度焦虑从9.66%降至2.07%、SAS量表总分从(57.86±4.93)分降至(30.84±4.21)分,提示采取预实习模式可有效改善高职护生的实习前焦虑情绪。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预实习使护生增强了护理专业意识,正确理解了护理工作的职责和意义,熟悉了护理工作流程、制度和内容,对临床护理工作和生活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形成了更为科学的职业观。护生在预实习中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作用,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明白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做好了实习前的思想准备。通过预实习,护生熟悉了医院的环境和布局、就诊流程,消除了对医院的陌生感,减轻了对临床的恐惧。预实习中,带教教师引导护生参加临床实践,结合实际病例回顾所学理论知识,将护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解决患者实际护理问题,使护生既强化了理论知识,也熟练了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在护理患者时,带教教师让护生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情感交流,学会运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生由于缺乏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害怕在实习中出现护理差错,因此带教教师不但要教会护生熟练的技能操作,更要培养护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帮助护生有效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情绪。

4 结语

在临床实习前,护生通过预实习能熟悉医院环境、了解护理工作、明确实习任务、强化护理理论、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从而有效缓解实习前焦虑心理,较快适应角色转换,缩短临床实习适应期。为提高预实习质量,应重视预实习医院和带教护师的选择,同时也建议增加医院教学基地,增加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机会,延长预实习时间,使护生能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护理职业。此外还要向护生传授心理压力自我调适方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轻实习前不良情绪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临床
《五年制高职一体化育人论纲》推介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五年制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的标准化刍议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