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价值分析

2019-03-14 07:47刘素云
关键词:高敏血尿酸脂蛋白

崔 坤,刘素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典型临床表现在于心肌梗死及心绞痛,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同时也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此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十分重要,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1];我院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选取研究对象为80例受检人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6年0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心病类型分为三组,即为观察1组(急性心肌梗死)、观察2组(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3组(稳定性型心绞痛),同期选择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且对各组受检人员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观察及评估。

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23±1.35)岁,年龄60~78岁。

观察1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25±1.37)岁,年龄61~78岁。

观察2组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21±1.32)岁,年龄59~78岁。

观察3组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19±1.30)岁,年龄58~78岁。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2]:①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认知功能正常,无药物禁忌症;③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④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史。

排除标准[3]:①合并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②合并严重心力衰竭;③于近期1周服用过降尿酸药物;④存在严重应激反应,不愿参加本次研究。

1.2 方法

四组受检人员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其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选择酶联免疫法,血尿酸选择酶比色法,高敏C-反应蛋白选择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400系列)检测各指标数值,按照说明书执行操作步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四组受检人员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小于168 ng/mL表示为低风险,而大于或等于则表示为高风险[4]。

血尿酸正常值为男性149~416 umol/L、女性

89~357 umol/L。

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值为0~6 mg/m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1.00软件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对比意义,以P>0.05表示无对比意义。

2 结 果

2.1 相关指标比较

由表1可看出观察1组患者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观察2、3组及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四组受检人员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四组受检人员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n)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ng/mL) 血尿酸(umol/L) 高敏C-反应蛋白(ng/mL)观察1组 20 212.78±8.32 432.15±17.52 10.56±1.85观察2组 20 187.55±7.68 388.52±16.23 8.41±1.32观察3组 20 175.25±7.05 358.95±12.78 6.85±0.98对照组 20 132.02±5.23 232.12±10.05 3.56±0.56 T观察1组与对照组 - 36.75 44.29 16.20 P观察1组与对照组 - 0.01 0.01 0.01 T观察2组与对照组 - 26.73 36.64 15.13 P观察2组与对照组 - 0.01 0.01 0.01 T观察3组与对照组 - 22.02 34.89 13.04 P观察3组与对照组 - 0.01 0.01 0.01

3 讨 论

经调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特征在于炎症反应,与斑块进展及稳定性具有密切相关联系,尤其是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即是血管内特异性炎症因子,可对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起到明显促进作用,以便于在血液中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程度,由此说明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格外重要,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5];该指标在临床上又被称为血小板活性因子乙酰水解酶,是钙离子依赖性磷脂酶,可分为两种类型,即一种存在于循环中,另外一种存在于动脉粥斑块中,经调查发现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含量及活性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活性及含量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由此证明该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与此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在临床上检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意义重大,对预测心绞痛及心源性死亡具有积极作用[6-7]。

也有学者研究表明: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也可作为促进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预测指标之一,均参与炎症反应,前者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即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最主要及最敏感的指标之一,一旦浓度持续上升则能够活化炎症细胞,造成血管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痉挛及脂代谢异常[8-10];而后者指标的升高能够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及脂质的过氧化,导致血小板血栓的发生,加上尿酸结晶能够在血管壁沉淀,从而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1]。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发现观察1组患者的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观察2、3组及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健瑜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说明以上三种指标可用于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同时也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辅助指标,对尽早实施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可用于预测冠心病,以便于为治疗提供正确方向,与此同时还能反映冠状动脉进程。

猜你喜欢
高敏血尿酸脂蛋白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代表中国
低密度脂蛋白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