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思索

2019-03-14 03:08王露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三位一体青少年

王露

摘 要: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开展落实不是关乎一方的责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共同合力作用的结果。构建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体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比拟,深入推进“家书教育”,以学校教育作为主要阵地,通过校园法治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集中促进,以社会教育作为强有力支撑,支持学校开展法治社会实践活动,三者合力丰富法治教育资源,构建法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三位一体

一、法制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含界定

法制教育有别于法治教育,198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員会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在此“法制教育”提出并广泛使用。“法制”可理解为法律制度上的,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包括法律制度、法律条文知识的宣传学习。“法治教育”的提及则是在201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治”可理解为动态过程,从“法制教育”的路程走到“法治教育”这一层面,是从外部学习走进公民内心处的过程,不仅是法律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青少年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法律精神,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之情。

二、“三位一体”法治教育的缺失

青少年法治教育本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却出现学校法治教育不到位,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未担负起应有责任之举,三者的角色定位对于促进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发展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三者未负起应尽之责,学校是法治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集结着优秀的教师资源与浓厚的学习氛围。但由于学校定位始终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于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抓分数,重视升学率)是学校的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在抓升学率之时与对促进学生法治教育的发展之间有失平衡。学生的法治教育学习主要集中表现在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基础课上,而这门课的任课教师多是思政专业毕业,即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法治教育的内容未经过统一系统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生动地把握所讲内容的准确性。

从家庭角度考虑,家庭教育应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起着重要基础作用。家是青少年居住最长久的场所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无可替代。但由于各个家庭的素养有别,教育方式不一,家庭状况不同,很难一致的在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上起到推动作用。家长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多于精神需求,忙于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学更多的兴趣班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认为最好的学校就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好的学校就能把一切教给学生。在家长眼里“优秀”是孩子能够成才,而不包括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成为一个内心有着对法律崇高信仰更好的人。

从社会因素上考虑,社会这个大舞台有着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共享,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网络媒体是其中之一,能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的本领,但由于网络信息未经过滤喷涌而来得不到有利监管,对于大量负能量信息也充斥在青少年面前。再者,受各种娱乐节目的影响也较大。

三、“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构建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起点,贯穿生活始终,有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教育作为学生主要学习场所,有着集中的师资,通过传授教学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社会作为一个有力辅助支撑,法治教育的开展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三者之间通过整合,互相补充,推动法治教育的发展,构建出推动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发展体系。

(一)家庭教育为基础,重视亲子互动

首先,学校可定期召开法治教育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参会。家长可积极主动参与到学校、社区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或是由家长中与法治教育相关的工作者开设法治讲座向家长普及法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提升家长自身法律素养以身作则。其次,重视传统的书信交流。书信作为传统的交流方式有着现代科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快节奏的社会能够拉近写信人之间的感情,抚平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平时家长忙碌会忽视掉与孩子的交流,通过书信交流可以在信中表达出孩子当面不敢说不想说的话父母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成长变化,防止孩子在成长的懵懂期走偏方向。再者,在家看法治教育频道时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也应多关注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了解孩子的思想情况,基本的法治观念,必要时积极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学校教育为主,发挥优质师资力量

学校是教育集中的地方,一是可创办家长委员会,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桥梁。针对学生在学校发生的违反学校制度、法律的事件,或是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与家长委员会沟通,引导家长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二是突出校园法治文化主题。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保日、12.4宪法日”为主题,通过辩论赛、节目演出、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宣传法治教育活动,邀请家长观看参与互动,活动的内容也可偏向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贴近的《刑法》、《民法》、《环保法》等内容的选取作为素材。三是学科中有相关法律知识的内容,包括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物学科中可谈及的《环境保护法》,语文学科涉及的相关法律课文等都可以拓展到法治教育的宣传上来。这需要学校积极推动法治教研组的发展,为教研组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并且融入到学科当中,实现各学科资源信息共享。

(三)社会教育为辅,优化教育资源

充分挖掘丰富的社会资源,为法治教育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首先,可搭建起以社区为平台的串联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媒介。社区是一个在一块片区里有着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群众居住的小型复杂社会。学校可指派辅导员定点负责相应社区的学生,对于问题学生,社区配合家长及学校对学生进行跟踪记录,要求学生完成社区实践任务。其次,设立校外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可在法治主题日或者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法治系统部门实践,通过切身感受学生能够直观接触到法治教育工作,了解法治人员的责任使命感,感受法治的公平正义,学生通过参观监狱生活,与犯人交流情感也能让其认识到不能触犯法律的底线,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再者,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信息化社会给人们带来缤纷世界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不文明负能量信息。成年人尚且难以抵挡住不良信息的侵扰更何况是处在身心发展期社会阅历尚浅的青少年。网络监管部门应担负起责任,让青少年处于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成长。学校的网络系统应直接过滤掉涉及到暴力、黄色、血腥信息,网吧应严格按照网络监管部门的要求禁止未成年人进去网吧,若违反规定,应严格按照处罚规定执行,严重者需停业整顿。

四、结语

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人成长问题,更是推动国家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各自资源平台,形成互动的法治教育体系,共同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孙小楼著:《法律教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刘云甫,朱最新.法律教师法制化管理初探[J].法治论坛,2009(03).

[3]陈宝琪.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互动教育机制的探讨[J].高等学刊,2017年7期.

[4]吴爽.“三位一体”青少年社区教育模式及其实施路径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5月.

[5]张红.民族地区中小学法治教育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1月第36卷第6期.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三位一体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