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9-03-14 03:08王子钒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王子钒

摘 要:朋辈辅导是指年龄相仿者给予需要心理帮助的朋友心理安慰、辅导和支持,简单理解为非专业心理教育者为朋友提供心理辅导的帮助行为。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方教育人士的重视,本文重点分析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期提高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塑造健康心理。

关键词:朋辈辅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朋辈辅导是由非心理专业人员向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心理辅导的行为,具有较强的义务性、有效性和自发性,通常由年龄相仿者担任心理辅导员。朋辈辅导虽然没有专业辅导取得的效果好,但辅导者与被辅导者的年龄相仿,思想观念会比较相似,更能理解被辅导者的实际需求,可以缓解被辅导者的心理压力。

一、朋辈辅导的优势

(一)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由于朋辈辅导的辅导者与被辅导者年龄相仿,所以更容易获得被辅导者的信任,建立信任关系相对容易。在高校中,能够担任朋辈辅导人员的学生多数是心理专业的大三学生、大四学生或者班级心理委员,相对于专业心理医生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来讲,他们更具有亲和力,与同为学生的需要心理帮助的被辅导者拥有较多共同语言,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朋辈辅导能够让接受心理教育的被辅导者打开心扉,有利于快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帮助这些具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生活学习中。

(二)实施方式自由灵活

相较于西方,我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和医生较少,许多高校只设有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却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医生坐诊,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其大学生活与学习。朋辈辅导不需要辅导者与专业心理辅导医生处于相同水平,只要能够为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便可,在高校从事朋辈辅导的辅导人员,多数是本校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心理专业学生,他们可以与被辅导者一起生活、学习、参加活动,能够及时发现被辅导者的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1]。朋辈辅导实施方式相对专业心理辅导较为自由灵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二、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一)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发展进步,我国各大高校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了重视力度,开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然而由于课程开展时间不长,加上大学生并不重视该门课程,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部分不顺利,没有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对此,高校应将朋辈辅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借鉴西方成熟教育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融合自身发展特色,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模式,让大学生心理俱乐部、各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健康专业高年级学生充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助理。由于同龄人更能带动课堂气氛,所以这种做法不仅能够缓解大学生上课不认真的缺点,还能帮助心理专业的学生积累工作经验,解决心理健康辅导人员不足的问题,可谓是一举三得。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

将朋辈辅导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高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估体系,以此保证朋辈辅导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朋辈辅导模式尚未建立或刚刚成立,尚处于不完善阶段,实际开展效果并不理想,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完善和维护。如果贸然将其引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所以高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对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即时反馈,以此保证朋辈辅导的高效性。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評估体系管控下,朋辈辅导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促使大学生提高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当大学生懂得自行调节心理压力、缓解心理问题后,便能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因学生心理问题给高校造成损失。评估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应用了朋辈辅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评估:第一,评估朋辈辅导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朋辈辅导具有义务性,并不会获得收益,尽管辅导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应受到质疑,但还是要注意朋辈辅导人员是否能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某些人不做实事。第二,评估朋辈辅导人员的专业性,朋辈辅导并不一定是心理专业的学生,但是一定要具备丰富的心理专业知识,严格遵守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原则,不恶意泄露任何被辅导者的秘密,不因逞强接受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工作,对被辅导者要心存善意,认真聆听他人的困惑,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2]。

(三)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氛围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式仍是“满堂灌”,教师在讲台上照着教材念知识点、讲解案例,大学生在下面画知识点、玩手机、睡觉,二者做着各自的事情,不互相干涉,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严重不达标,只有极少“学优生”真正学会了心理健康知识。为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将朋辈辅导引入课堂教学,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和探讨式的教学方法,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

例如,心理健康教师在讲“共情”这章知识时,可以创设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近的教学情境,邀请学生与朋辈辅导人员进行角色扮演,由某一名学生扮演心理需要帮助的被辅导者,其他学生充当观察员,在表演结束后分别请朋辈辅导人员、被辅导者和观察员谈论感受。这种角色扮演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局面,既有利于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又能帮助朋辈辅导人员积累经验。将朋辈辅导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还可以令大学生切实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压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朋辈辅导的作用,相继开设朋辈辅导渠道,有效的缓解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和负担。朋辈辅导能够弥补专业辅导人员不足的缺陷,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申雯.朋辈心理辅导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戏剧之家,2017(16):138-139.

[2]郭宁.新形势下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提高[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368-36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