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

2019-03-14 03:08张士千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

张士千

摘 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古语言中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值得品鉴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除了这些基础的研究对象外,还设立了美学专题、语法研究、影视评赏等选修课程来辅助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本文将从分析汉语言文学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进行审美渗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策论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高校中是中文系的一个主干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一大分类,并且是中国文学领域中的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专业代码是050101,一般情况下学制是四年,毕业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在一般人眼里,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项非常枯燥的任务,但只要对文学抱着热诚的决心,自然就能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到这个专业带来的乐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并不是培养一门具体的技能,而是对学生学习技能的素质,审美观的提高。

二、问题的提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文化的复苏,适时地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几乎就在同时,在日本前卫书风的影响下,一股流行书风开始在书坛漫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丑书。当时倡导流行书风的新锐书家就包括后来的丑书名家王镛、石开等人。丑书从一开始出现在书坛就受到了广泛地争议和批判,当时受到的阻力远远超过今天的氛围。但是丑书家们并没有知难而退,并且执着地在书坛站稳了脚,闯出了一片天地,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传统书风的主流地位[1]。

三、汉语言文学的概述

(一)汉语言文学的概念

汉语言文学在我国高校中是中文系的一个主干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领域的一大分类,并且是中国文学领域中的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古语言中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值得品鉴的文学作品,目的在于培养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丰富的 ,可以专门从事汉语言工作的汉语言工作者,让这些优秀的人才能够在能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领域发光发亮,更好的宣扬中国汉语言文学[2]。

(二)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有利于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社会风气也日渐浮躁,如何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下不迷失自己,个人修养显得格外重要。古现代的优秀文学著作,蕴含着故人的智慧、哲学、人生经验等,学生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读和探析,受到深厚的文学精华的熏陶,从中领悟到真正的人生哲理和智慧,提升个人素养。

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汉语言文学作品本身具备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对读者起到文化熏陶、道德规划、精神净化等作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具有非常优秀的个人品质,学生对这一类文学作品的研读,会无形中受到其熏陶,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在这些名家名著的精神内涵的熏陶下,逐渐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使其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现代社会中去。

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中华的传统美德被充分的体现在了这些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作品中,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行为习惯。我国社会发展井然有序,社会风气和谐、向上,離不开汉语言文学的广泛传播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四、如何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提高审美渗透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加强对审美因素的挖掘

要对汉语言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对于文学作品美的敏锐度。文学作品的美在于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手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特殊的思想感情。捕捉美的敏锐度是指,在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时,要能够敏锐的捕捉到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运用某种艺术手法的含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学生的敏锐度,对课文进行赏析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用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以及文章采用的结构的含义和领悟作品中所包含的某种思想情感。通过这些引导,渐渐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要想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做到的就是要对这件要做的事提起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自己积极性和动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这在学习中也是一样的,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言文学的催化剂。在很多人眼里,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非常枯燥的专业。其实不然,只要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抱有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专业。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中,一方面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要正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寻找自己的兴趣点[3]。

(三)合理地安排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并不是培养一门具体的技能,而是对学生学习技能的素质,审美观的提高。这要求学生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读和探析,受到深厚的文学精华的熏陶,从中领悟到真正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从而提升个人素养。这便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真谛。但现在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主次颠倒,重死记硬背少灵机应变等。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当中,一方面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并合理设置课堂活动与教学进程,提高学生的灵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要正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会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自己的灵活度[4]。

五、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是其类别之下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气质,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着很好的促进意义。因此,通过对审美因素的挖掘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式,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进行审美渗透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熊建伟.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知识经济,2016(9):166-166.

[2]蔡聃.探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教育[J].时代农机,2016,43(12):129-129.

[3]李晶晶.论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8-118.

[4]王娇.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J].才智,2015(15).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审美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