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赤色体育对当前体育的现实指导意义研究

2019-03-14 03:08幸世宇姜剑邱志群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价值中央苏区

幸世宇 姜剑 邱志群

摘 要:我国对体育产生全新认知的是五四运动之后,可以说彼时的体育是为了革命和战争而锻炼身体。到红军建立根据地之后,体育训练是为能够快速奔袭、提高作战速度和能力而进行的特别训练,因此这是赤色体育,当时之所以将百姓也纳入进来,其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提升百姓身体素质,提高其反应速度,实现军民配合,降低伤亡。赤色体育之所以得到民众拥护,是有着特定历史原因,不过对我们如今的体育开展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央苏区;赤色体育;教育价值

一、前言

中央苏区赤色体育活动是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的,是非常成功的全民体育实践,从政府、军队到从民众,无不积极配合,从政策到管理给体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而且体育活动多姿多彩,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在体育竞争中提升体质并凝聚战斗力。对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的研究对如今体育活动开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中央苏区赤色体育成功的原因

彼时的体育活动能得到全面开展,是有着特别的历史背景的。但是从政策到管理来看,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政府的政策、制度支持,管理上的多种手段结合比如印发教材、自制器具、官兵同训、军民同乐等等。

(一)政府支持

当时毛泽东等领导人认识到了体育运动于战争的作用,于是从政府层面开始发起体育锻炼的号召,而且出台了不同层次的政府文件。比如一九三三年为了纪念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苏维埃政府特别提出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决议中倡导在具体的庆祝活动中开展体育活动,须知这次活动是我国第一个建军节活动。彼时因为战争所需,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各部门的第一个任务,这次大会开始前各地区便开展了运动会,为大会精选精英。而且当时在政府的努力下,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后勤得到了积极保障。体育运动意识已经深刻地扎根于军民心中。

(二)印发教材

在苏区的小学基本上都有政府印刷的体育运动教材简本,将体育活动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项来抓。之所以如此是有原因的,彼时需要小学生拥有好体力,能够长跑跳跃,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逃生以及配合红军进行战争。当时的体育游戏中也添加了很多战争因素,时刻提醒学生爱国,为了保护当地群众安全而锻炼,为了祖国强大而读书。也就是说,当时的简本体育教材实现了很好的核心素养培养,让学生利用体育来提升体质,也提升了爱国情操。

(三)自制器具

在彼时资源匮乏的状态下能够开展省一级运动会,并得到广大官兵和群众支持,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体育活动热情高,并能够围绕在党和政府周围,积极地出谋划策,而且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来进行创造。一九三三年的第一次建军节体育运动会,因为缺少大量的基础设施和竞赛器具,后来全民参与积极创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竞赛器具的制造,保证了运动会的及时开展。军民一心让人感动。

(四)官兵同训

当时体育运动是不分官兵都要参与,官兵之间没有区别,都站在一样的比赛规制之下进行比赛和锻炼。一九三三年的建军节运动会中,朱德参与了篮球运动项目,成为了整个运动会中的亮点,提升了与会者的热情。这一点与当时的蒋家王朝的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当时体育运动的这一特点来看,其实已经佐证了我军的民主特色。官兵同训参与体育,是因为当时官兵认清了当前的情况,明白体育锻炼和战争的关系[1]。

(五)军民同乐

在那艰苦岁月里,体育锻炼给军民同乐创造了基础。史料记载,一九三三年体育运动举行的比较密集,比如“五一运动”“五卅运动会”以及建军节运动会,这些大会迅速地带动了苏区军民运动热情,以体育为媒介促进了军队和民众的情感交流,为扩充军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苏区赤色体育的当代价值

(一)功利性体育活动少开展

从中央苏区的赤色体育运动来看,当时进行的是普遍的体育锻炼,竞赛类活动比较少。而今世界范围内的体育运动会的功利性比较强,体育运动成为了一部分人的运动。在我国适合全民运动的活动并不多,除了民运会之外,根本没有影响大一些的适合全民参与的运动会。各级政府開展的当地民族运动会的关注程度不高,得不到民众积极回应。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在平日的工作中和群众拉开了距离,造成了两者间的沟通成本升高,这一点非常值得反思。

(二)体育活动需要建立在同一需求基础上

赤色体育能够得到积极开展,是因为当时军民官兵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必须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提升体质、增强战争素养、躲避追击的目的。而今的体育活动缺少这种统一的大背景。体育活动到底为什么开展,为了提升全面体育素质?还是为了通过体育来盘活经济?从当前各种主题的体育活动来说,都有不同功利性,没有实建立在广大人群的统一需求基础上。那么全面素质提升是不是一个统一背景呢?笔者认为其是一个目标,还不能称之为统一背景。窃以为统一背景是需要用体育来解决的一个全社会大问题。“健康”比较符合这个统一背景标准,但是如何使之和大众联系更加紧密,这个需要我们去开动脑筋[2]。

(三)领导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

回首赤色体育,领导干部甚至是伟大领袖都频频出现在体育锻炼中,领导的示范作用是强大的,是能让军民得到激励的,这源于领导领袖的伟大人格魅力。而今少见省市领导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都是以官方开幕致辞等形式现身,这不得不说现代体育已经成为有钱、有权的身份象征,比如那些贵族特色的高尔夫球等等,体育活动也成为了划分基层的标准,多少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事实上却有不少领导不参与广大民众运动会,却偏偏参与这些所谓带有小资情调的高尔夫等活动,是工作所需还是虚荣心使然?如今信息数字时代,信息流通加快,如果领导们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全面体育活动开展具有的促进作用是表较大的。小范围来说,企业内的领导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调动企业员工的参与体育的热情,更可以拉近二者关系利于工作的开展。

(四)联合群众才会让体育活动拥有生命

赤色体育时期利用体育来链接群众,来提升群众身体素质,因为当时我党认识到人民才是政权的基础。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更是要为社会发展为为人民健康而服务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更要明确。因此联合群众普遍地开展体育运动,才能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才能让体育活动拥有生命力,将各行各业群众凝聚起来,以体育为媒介实现高效沟通,打造无以伦比的核心竞争力。

(五)创造性创新性是体育活动得到持续开展的关键

赤色体育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当时的器具不足,群众和官兵都花了不少心思,可谓是频出创新。正是因为创新才给了体育发展的动力。否则当时物质极度匮乏再不创新,根本没有体育器具以及运动场所。而今物资相对丰富,我们更要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发明更多的群体性运动,来更大程度地吸引群众参与锻炼。广场舞是一种很好的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发动脑筋,去将那些怡情的运动搬运到广场上。甚至于我们可以利用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来推广一些新型运动,使之成为万民推崇的宠儿。比如活跃在手机荧屏上的鬼舞步等等,都是不错的创新创意[3]。

四、总结

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给我们的启示太多,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朴素的体育运动观念已经被商业、经济等色彩冲淡了,体育和经济链接更加紧密而合体育活动对身体改造提升功能的本身渐行渐远。让体育活动回归本质,是值得我们思考且积极地付之行动的。

参考文献:

[1]郑彩壮,郑胜.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236-237.

[2]魏明东,刘芳,张福德.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特征论析[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3):58-59.

[3]何斌.浅谈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J].福建党史月刊,2013(16):19-20.

猜你喜欢
教育价值中央苏区
“点石成金”——中央苏区新闻出版的物资困窘及其应对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儿童读经热”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影响
农民与革命: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考察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