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从未后悔留在大陆

2019-03-15 02:04口述胡守为整理刘建勇
文史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傅斯年中山大学陈寅恪

口述/胡守为 整理/刘建勇

我是在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学毕业的,陈寅恪先生1949年到岭南大学时,我正好升入岭南大学。他在政治历史系任教,我读的是历史专业。我们班只有三个同学,我、胡景钊、张观呼。有一个学期,是1950年,陈先生讲唐代乐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修了这门课。陈先生是用诗证史,例如,他讲《秦妇吟》,讲这首诗里看到的唐代末年的情况:皇朝、节度使、交通路线等等,竟讲了差不多半个学期。

我本应是1953年毕业的,后因为肺病,休学了一年。1954年毕业后我留在了中山大学(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一直到现在。刚毕业的时候我没教书,被学校安排给陈先生和其他先生做助手。

请陈先生来岭南大学的,是校长陈序经(1903-1967,教育家,社会学家)。他们两个在西南联大的时候就认识了。抗战胜利后,牛津大学请陈先生去任教,他去了,顺便到伦敦一个医院治眼睛,开刀,结果没治好,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1948年回国后陈先生还是在清华大学任教。

平津战役打响后,国民党要把一些大知识分子“抢救”出去,国民党的青年部长陈雪屏(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训导长,西南联大教授)喊了几次,要陈先生坐飞机去南京,陈先生拒绝了。后来胡适喊他一起离开北京,他觉得胡适还比较可靠,就和家人把他的书收拾了,和胡适一起飞到了南京。胡适到南京就被蒋介石请到府上去了,陈先生在南京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到上海去了。陈序经就是在上海请到陈先生的。

岭南大学是个教会办的大学,学校发的薪水是美基金会发的港币。当时还在打仗,国民党政府发的钱不抵钱,港币好些。岭南大学好多教授生活都困难,陈先生的薪水是岭南大学最高的,他的生活一直蛮好。他二女儿和小女儿都在岭南大学的附属中小学读书。

傅斯年(1896-1950,历史学家)1928年的时候创办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个所分历史、语言、考古三个组,陈先生是历史组的组长。傅斯年一直很欣赏陈先生,1949年,傅斯年当台湾大学的校长,给陈先生写信、拍电报要陈先生去台湾。陈先生一直拖着不去,讲“广州的天气好”敷衍,他和傅斯年是很好的朋友,不好讲别的。

国民党撤到台湾后,傅斯年让国民党给陈先生准备了一架专机,要陈先生也去台湾。陈先生不肯走,他讲 “我反对的是俄式的共产主义,我不反对共产主义”。

我从当陈先生学生开始到他去世,从没听他讲过后悔留在大陆。

1953年,陈先生病了一场,交代我们历史系的同学到图书馆借了些弹词小说给他,其中就有《再生缘》。陈先生不能看,是黄萱读给他听的。陈先生听了后对《再生缘》及其作者很感兴趣,口述“写”了篇《论再生缘》。

《论再生缘》“写”出来后,陈先生坚持自己油印,不拿给出版社出版。1960年,香港一家出版社把《论再生缘》出版了,华裔知识分子余英时在香港写了篇文章,说《论再生缘》没在大陆公开出版是因为书里谈到了思想自由。

事实是,三联书店重版陈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时,编辑曾要求他改改某些地方,例如把安禄山叛乱改为起义,当时认为任何反政府的行为都是革命,要改为“起义”。这个事情让陈先生不放心,怕再碰到这样的编辑,才自己油印《论再生缘》,和思想自由无关。这点,当时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冯乃超很清楚,他说香港方面的一些言论“无非想挑拨陈和党的关系,党信任陈寅恪,不会让别人的挑拨得逞”。

1957年,大批判,有学生讲陈先生误人子弟,还有人讲陈先生研究《琵琶行》时很无聊,讲陈先生的考证就是一部“妓女春秋”。其实不是这样的,陈先生认为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的历史,他的教案是从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去分析这首诗的。这些人讲陈先生是假权威、伪科学。陈先生气不过,跟校长说坚决不再开课了,还要马上退休,搬出学校。陶铸(时任广东省第一书记)很关心这件事,中山大学下不来台,后来陈先生让了一步,没搬出学校,但只做学问,没教课了。

陈先生是大知识分子,不仅陶铸关心,周恩来总理也关心,在说要团结一切爱国人士时特意提到了陈先生的名字,要有关部门给陈先生“考虑科学家待遇”。三年(1959-1961)经济困难时,陈先生的白面、牛奶供应都很好。

1969年陈先生去世的时候,是全国政协发的讣告。陈先生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当时请这些大知识分子加入政协,是要经过他们同意的——中山大学的教务处处长去征求陈先生的意见,陈先生没反对。

猜你喜欢
傅斯年中山大学陈寅恪
傅斯年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陈寅恪的哀而不怨
郭沫若、陈寅恪致沈兼士——关于《“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的通信
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陈寅恪与唐筼的爱情故事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傅斯年向夫人认错
陈寅恪:我的徒弟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