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加强人文关怀制度化建设的思考

2019-03-15 10:43周婷婷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关怀

周婷婷

如今各行各业都在逐步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具体到公立医院层面,一方面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推进医院人文关怀的实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医护人员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关怀,与时俱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医院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医院人文文化内涵[1]。本文就目前公立医院中加强人文关怀建设思考如下:

1 人文关怀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文关怀是医院服务的灵魂,也是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医院的关键[2]。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公立医院破除趋利性回归公益性,同时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发迫切,对医疗技术和就医感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医疗资源紧张,医患矛盾加剧[3],因此,迫切要求公立医院加强人文关怀建设,提供人性化优质医疗服务,培养医务人员对于病患日常治疗之外的“大爱”,提高服务水平,德术并重,诚信友善,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人文关怀不仅体现在医患关系中,医疗机构对自身医务工作人员的关怀也十分必要[4]。医务工作人员是医学行为的一线工作者,工作强度高、难度大,工作对象复杂,为医务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医务工作者的福利待遇也十分必要,可以激发医务工作者良好的心理愿景,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

2 人文关怀制度化建设在公立医院的具体体现

2.1 彰显医德仁心 对待患者做到德术并重、诚信友善,全面关爱患者身心,积极有效沟通,获取患者信任。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护礼仪、沟通技巧、护理风险管理与病人安全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做带教老师,培养新入职医护人员和实习生的沟通、服务技巧等。

2.2 注重慰藉帮助 探索设置患者服务中心和陪检制度,为行动不便或无人陪护的患者提供陪检、陪护服务;通过开设服务窗口、配备含查询功能的自助机等措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信息、医药价格、医保政策等信息的获取方式;推行诊间预约、床边结算等便捷服务,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努力减少患者不必要流动;建立临终关怀病房,精心照顾终末期疾病病人,舒缓治疗以减轻其病痛,提高其生命质量;推进优质护理,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加强医院后勤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膳食质量和营养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努力实现医院进出无障碍通行。

2.3 保障患者安全 在患者就医过程中,要全力实现患者安全目标,遵循18项医疗核心制度,切实履行“三查七对”,防范和减少院内感染和意外伤害,鼓励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确保患者就医时享有最有利的健康安全保障、最适合的诊疗决策;建立和完善医院伦理委员会或相关组织,健全患者安全评估制度;加强制度管理,优化就医流程,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患者安全保障水平;贯彻落实“平安医院”创建各项工作,保障医疗秩序平稳有序。

2.4 保护患者权利 保护患者的人格尊重权、基本医疗权、知情同意权、医疗选择权、保护隐私权等权利。主动公开最新就医信息,方便患者就医;尊重患者的民族、宗教和风俗习惯,保障患者公平的就医权利;尊重患者的医疗选择权,结合患者意愿开展个性化治疗,做到及时告知、充分知情、自主选择;尊重和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权,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和病房设置隐私保护设施;对患者个人信息资料有效管理,杜绝患者敏感信息泄露。

2.5 加强医患沟通 创造条件,实现充分有效的医患沟通。医务人员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和诊疗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有关询问等。杜绝服务态度冷漠生硬,避免沟通缺乏技巧、不分场合、无视患者情绪等问题;建立完善医务人员医患沟通知识和技能定期培训和交流制度,按照“双向知情、体现尊重、建立信任、充分交流”的工作要求制定医患沟通的标准,建设或改造谈话室和诊室;规范院内投诉管理,提供有效途径供患者投诉,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患者集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回应、持续改进。建立《随访工作管理制度》,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用药、康复等专业技术性指导,提升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2.6 规范诊疗行为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树立规则意识,严格执行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做到“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定期开展“三基三严”全员培训,重点加强医务人员临床实践培训,规范临床诊疗服务行为,提升临床技术水平,推动医院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等持续改进,培育医院质量文化;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逐步推进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价、绩效考核等综合考评,完善奖惩机制。

2.7 关爱医务人员 关爱医护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激发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向患者传递关爱。严肃打击严重影响医疗秩序、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和人格尊严;优化医疗服务岗位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避免一线医务人员过度劳累;对临床一线岗位进行风险和压力评估,加强医务人员心理评估、咨询和疏导,缓解医务人员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通过院科两级绩效考核,建立重实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优化科室资源,实行综合目标责任制,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成本控制、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为综合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挂钩,鼓励优劳优得,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2.8 构建医院文化 将人文关怀列入医院文化建设核心,多方开展相关活动,不断提升全院职工人文关怀意识和素养,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在继续教育、院校临床教育、职工日常培训中引导医务人员自觉提高人文关怀素养,强化服务意识,体现精医精心[5];坚持以患者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医院在健康促进工作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医学模式转变,大力推进健康促进工作。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体现在医院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要坚持以患者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体现医院公益性,将人文关怀与医院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提高群众就医和医务人员行医感受,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关怀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