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体会

2019-03-15 21:27樊康玉
安徽医专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舌虚火口疮

樊康玉 王 上

口腔溃疡是由于口腔或舌黏膜上皮的局部组织缺损或凹陷,炎性坏死组织的腐肉脱离所致,并可累及上皮全层以及下方的结缔组织,其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在口腔黏膜病中发病率最高,各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生。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病程7 天左右,溃疡灼痛明显,妨碍饮食及言语。若该病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增加复发率,甚至伴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1]。目前西医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仅认为可能与患者的情绪紧张、细菌病毒感染、局部创伤、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激素水平改变以及遗传基因等有关。临床上也并无公认的治疗药物,较为常见的有VitB、VitC、西咪替丁、利多卡因联合蒙脱石合剂等。而中医认为,本病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2]等有关。通过中医辩证论治,以内治法(中药、食疗)及外治法(含漱、敷贴、耳穴)等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因此,笔者就近年来临床遇到的数个通过中医理论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谈谈中医治疗口腔溃疡,尤其是阴虚火旺型的心得体会,抛砖引玉,期待与诸位同仁共同探讨学习。

1 中医理论中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 口腔溃疡,中医又称“口疮”“口疳”“口疡”“口糜”“口破”等。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相关记载:《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此为“口疮”一词的最早出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著名的“病机十九条”又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的初步认识;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深化、拓展了对口疮的理解。隋《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认为心脾热盛导致本病:“心气通舌,脾气通与口,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之后又认识到口疮可分虚实:如宋《圣济总录》曰:“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而为口疮,主要由于脾胃积热,心火上炎……又有胃气弱,谷气少,虚阳上发而为口疮者,不可执一而论,当求其所受之本也。”明《医贯·口疮论·卷五》:“口疮,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明代大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阐述了对口疮的治疗原则:“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寒热之当辨也”。

1.2 现代认识 根据历代医家的探索总结,现代中医通常认为,口疮的形成与各脏腑关系密切: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脾开窍于口,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夹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十二经络循行中上齿龈属胃,下齿龈属大肠;上唇属脾,下唇属肾。其中实火者为诸脏之热过助君火,心火上炎,灼于口舌;虚火者为诸脏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灼于口舌。因此,口疮的发生虽然应于口舌,但不能独责一脏,需要整体考虑。临床上分出了数类证型,治疗上采用标本同治,内外同治的方法,针对各证型,相应采取清热泻火、理气凉血、滋阴清热、益气健脾等治疗手段,皆取得良好疗效。

1.3 口疮中医治疗外用内服方法[3]①外用:创面治疗:西瓜霜、冰硼散、青黛散、云南白药、养阴生肌散、黄连散等;引火下行:山茱萸、丁香、细辛研末醋调外敷涌泉穴。②内服汤剂:脾胃蕴热型:脾胃积热,上灼口舌,脾胃积热,上灼口舌,以凉膈散、清胃散、玉女煎等加减;心火上炎型:心经有热,循经上炎(或下移),清心降火,凉血利尿,以导赤散、泻心汤、小蓟子饮等加减;肝郁蕴热型:肝胃不和,郁而生热,清肝泻火,理气凉血,以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等加减;阴虚火旺型:素体阴虚/内热耗阴阴不制阳,虚火上炎,滋阴降火,清热生津,以六味地黄汤、甘露饮等加减;脾虚湿困型:脾气虚弱,湿浊内停,益气健脾,利湿化浊,以健脾胜湿汤、五苓散、平胃散等加减;气血两虚型:气虚血亏,机体失养,气血双补,以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

2 笔者的临床经验

2.1 临床分析 近年来临床以阴虚火旺型的口疮患者居多[4]。究其原因,多因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较大;人们工作、娱乐熬夜,睡眠不足、质量不佳;嗜食辛辣,饮食不节;房劳过度,暗耗肾精。这些因素都会引起阴精亏耗,阴不制阳,虚火上炎,从而出现口腔溃疡。肾为水火阴阳之宅,肾虚则阴阳不安。《金匮翼·口疮》:“而肾虚之侯,又有二端,一者肾脏阴虚,阳无所附,而游行于上者……一者肾脏内寒,阳气不安其宅,而飞越于上者。”同时,他脏阴虚亦会累及肾脏,从而导致肾阴虚。阴虚火旺型口疮的特点为:溃疡反复发作,此起彼伏,溃疡色淡,表面光红,伪膜少;可伴有口燥咽干、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夜眠不安、腰膝酸软、溲黄便干等症状;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数或沉、弦细数。

2.2 病例举隅 ①病例资料:朱某,男,56 岁。初诊日期:2018 年上半年不详。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6 月余,无发热。溃疡好发于舌、唇黏膜。发作时疮处疼痛难忍。曾于2018 年10 月就诊于北京301 医院,全面体检后结果无明显异常,使用西药加外用药(药名不详)效果不佳,遂寻笔者求助。患者体型中等,上、下唇及两侧可见溃疡数个,大小不一,周边色暗红,中有白色伪膜;舌黏膜烧灼样疼痛;伴有咽痛,纳差,口渴引饮;夜间睡眠不佳,时有盗汗;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数。西医诊断为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中医诊断为口疮,阴虚火旺型。治疗方法为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病例回访半年未复发,同时他症亦有改善。②病例分析:《内经》云:“年过四十,阴气自半。”患者已过知天命之年,上有老下有小,压力较大;平日工作繁忙,睡眠不足;酒桌应酬较多,饮食不节。从而阴液不滋,虚火上扰,发为口疮,反复难愈,令患者痛苦不已,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该病证以“阴虚”为本,“火热”为标,应采取滋阴清热并用之法,宜选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知柏地黄丸方。并考虑到该患者使用汤剂不便,故改为便于携带服用的丸剂。

2.3 辩证施护 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使用药物治疗口疮的同时,患者也应注重对自身的调养[5],从饮食、作息、心理、体质等多方面合理调整身体阴阳,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

3 结 语

口腔溃疡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在西医治疗形式单一,尚无特定药物的情形下,考虑采取中医治疗,在阴虚火旺型上切实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6]。同时需要注意,口疮虽多因火热上扰,却要考虑实火虚火之分,辩证论治不可一味苦寒泄热,反伤根本,令溃疡缠绵难愈;亦不可在实邪亢盛时滥用补药,以免资敌助邪。此外,我们可以考虑尝试中西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中西医优势互补,这值得临床探讨、探索。

猜你喜欢
口舌虚火口疮
羊口疮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诗词去“虚火”才能更健康
入冬这把“火”多是虚的
羊口疮治疗方法
作业布置:不妨费点“口舌”
吃饭咬舌头或是体内有火
老农捡田
布置作业,不妨多费“口舌”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