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章三次出国之行

2019-03-15 02:41郑跃涛
百年潮 2019年2期
关键词:吴玉章革命

郑跃涛

吴玉章(1878-1966),原名吴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他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吴玉章一生,历经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他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称为“延安五老”,他的一生同中国近现代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其人生轨迹看,吴玉章的思想之所以不断发展变化并走在时代前列,与其三次出国经历有紧密联系。

第一次——东渡日本

吴玉章出生在一个耕读之家,受家庭环境和四川学风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热心时政、关心祖国安危。当时甲午战败,吴玉章为祖国的前途忧心如焚,急于寻找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正当吴玉章在政治上十分苦闷的时候,传来了康梁变法维新的思想,吴玉章积极参与了维新运动。戊戌变法虽然昙花一现,但是吴玉章对“新学”的兴趣不仅丝毫未降低,反而更为深厚。及至科举考试不中后,吴玉章求索新知的心情愈加急迫,1902年12月,他到泸州经纬学堂读书,但是经纬学堂极其腐败,挂的是新学的“羊头”,卖的是旧学的“狗肉”。吴玉章只学了十多天便愤而弃学。吴玉章在家中正感前途渺茫之际,他的二哥吴永锟正好打算自费去日本留学,吴玉章也要求跟随。此时,吴玉章已结婚六年,有一个不到五岁的女儿和一个不到三岁的儿子,用吴玉章的话来说叫“妻贤子幼,实在不忍分离”。自费出国需要一大笔费用,吴玉章的大哥吴永桪为了让兄弟二人能够留学,不惜变卖田产,最终凑到了200多两银子。1903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吴玉章一行九人悄悄离开故乡,挂帆而去。他形容这次去日本“好像唐僧取经一样,怀着圣洁而严肃的心情”。当船过三峡时,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吴玉章以“东游述志”为题,写诗抒情,其中有“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表明吴玉章对中国的前途还是充满信心的。

吴玉章来日本留学,但是进入什么样的学校是其考慮的一个重要问题。吴玉章想多花一些时间从中学起读到大学。当时在日本成城学校读书的四川人毛沛霖、张师孔,认为成城学校纪律很严,学习又好。在二人的劝说下,吴玉章于1903年10月进入日本成城学校速成中学的文科班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地接受了西式教育,深受启发,为日后办教育积累了经验。在成城学校上学期间,虽然功课很紧,但是吴玉章并没有停止革命活动。吴玉章在成城学校中国留学生文科班中因表现优异担任了第一班的班长,同时在1903年10月还被选为留学生会馆负责招待联络的干事。这样,吴玉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都很多,在此期间还结识了陈天华、秦鼎彝等人,并且交谊深厚。

吴玉章留学日本时期的照片及照片背面自提诗

在日本留学期间,吴玉章思想发生激烈变化,转变成为一个革命党人,并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吴玉章先后参加了1903年的拒俄运动,1905年的反美运动。

1905年后,中国革命运动继续高涨,原来的革命团体受困于地域限制,迫切需要一个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关,同盟会应时而生。1905年8月20日,在孙中山的倡议下,中国同盟会正式成立。它借鉴了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和政党的组织形式,设总理之外,还设有评议、执行、司法三部。吴玉章因在革命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被选为同盟会评议部的评议员。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配合国内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吴玉章以自己的方式来支持革命运动。首先是办《四川》杂志,宣传革命主张。《四川》杂志前身是《鹃声》杂志,由四川籍留日学生雷铁崖、邓絮等人负责管理。1907年,四川留学生决定以《鹃声》为基础创办《四川》杂志,并公推吴玉章来负责主持。当时,吴玉章已从日本成城学校毕业,考入了岗山第六高等学校工科读书,为了保证杂志发行,吴玉章特意请假一年。经过紧张筹备,在1907年末,《四川》杂志在日本东京正式出版,因其鲜明的革命特色,犀利的语言风格,受到人们热烈欢迎,销路很广。由于宣传革命和进行革命组织活动,《四川》杂志和《民报》一样遭到清政府的压制。1908年,唐绍仪访问日本时,秉承清政府意旨,要求日本政府取缔《民报》和《四川》杂志,《四川》杂志因此吃了官司。不过此时,吴玉章已回岗山继续上课,《四川》杂志实际上是由四川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同盟会员廖希贤负责。《四川》杂志被控告后,理应由廖出面,但是他不肯去,反而把责任推到吴玉章身上。当时川籍留学生都很不平,但是吴玉章认为“见义不为,无勇也”,毅然出席审判,四川同乡都很感动,还共同出钱请了一个日本律师,替吴玉章辩护。开庭后,日本法院提出了四大“罪状”:(1)鼓吹革命;(2)激扬暗杀;(3)煽动日本殖民地反对帝国;(4)反对天皇。经过一番辩论,法官宣判,查禁《四川》杂志,并处罚金100元,处罚编辑发行人员有期徒刑半年,缓期执行。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吴玉章虽然被处罚,但是在留日学生中却赢得了支持和尊重,当他走出法庭后,等候的人们都为他欢呼。

吴玉章还亲自参与辛亥革命活动。1909年国内的革命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同盟会组织的许多次武装起义都遭到失败,许多革命党人愤不欲生,想通过暗杀清朝重要官吏,促使革命打开新的局面,吴玉章也曾参与其中。1909年秋,汪精卫、喻云纪、黄复生等赴北京组织暗杀摄政王载沣,吴玉章在日本负责购置器材和筹措经费。暗杀载沣计划阴差阳错,功亏一篑,汪精卫与黄复生被捕下狱。1910年夏天,吴玉章为了营救汪、黄二人,从日本经朝鲜潜伏北京。这时候中国的革命局势越来越有利,吴玉章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并推动了四川省荣县独立,荣县革命政府成立,这是辛亥革命时期由同盟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政权。

第二次——西赴法国

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革命的果实。同盟会会员宋教仁欲借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组织成立了国民党,并在1913年议会大选中获胜,这与袁世凯大力推行独裁专制的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同年3月,宋教仁在北上组阁路上被刺身亡,事后调查的证据指向了袁世凯的心腹——时任内务部秘书的洪述祖。与此同时,袁世凯急于派兵镇压南方的革命党,不经议会同意于1913年4月与帝国主义列强签署了《善后大借款》。至此,袁世凯假民主、真独裁的目的大白于天下。吴玉章积极反对袁世凯的独裁,1913年3月,他来到上海并向孙中山建议,国民党控制的粤、赣、皖、湘四省应发表联合通电,反对袁世凯不经过参议院就向帝国主义大举借款的违法行为,并声明在合法政府成立以前,不接受违法政府的命令。吴玉章的建议因国民党内部反对,最终未获通过,反倒是让袁世凯抢先免去了四省都督,政治上取得了优势,二次革命迅速失败。吴玉章因在二次革命中积极反袁,遭到袁世凯的通缉,他只好流亡海外。1913年末,吴玉章登上了开往法国的轮船,第二次出国留学。

吴玉章来到法国后,一直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希望能再次回国参加革命。但袁世凯控制下的北洋军阀对政权的控制越来越稳固,吴玉章回国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于是,他决心埋头苦读。与在日本学习电气工程不同,吴玉章这次入法国巴黎法科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他的学习方向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转变。吴玉章流亡法国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的两个帝国主义集团,彼此疯狂杀戮,整个欧洲沉浸在血泊之中,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暴露无遗。这引起了吴玉章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怀疑,而欧洲思想界社会主义思潮风起云涌,吴玉章为社会主义书籍中所描绘的人人平等、消灭贫富的远大理想所鼓舞,对世界远景有了一种期待。但此时的吴玉章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仍感到迷茫。

在留法期间,吴玉章发起组织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早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是李石曾,后来吴玉章也参与其中。吴玉章早在1912年5月间就同吴稚晖、张静江、朱蒂煌等人在中国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鼓励中国青年赴法留学。流亡法国后,吴玉章仍然支持和参与留法运动,1914年春和季宗孟、吴蜀奇等组织成立了留法留学会,并担任会计一职。吴玉章还曾以留法留学会负责人的名义,于1915年11月致函四川巡按使,提出留法学生生活困难,希望四川地方政府给予资助。为了帮助更多的留法学生成才,1915年6月,吴玉章还同蔡元培、李石曾等人共同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1916年3月,吴玉章又与蔡元培、李石曾、汪精卫和法国有关人士发起成立华法教育会。由于留法既能工作赚钱,又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吴玉章大力推动勤工俭学运动,他曾致函自己的革命老友黄复生,敦请他在国内设法组织筹办留法勤工俭学会及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同时,他还致电云南督军唐继尧,建议云南省趁法国招工之机,选派优秀青年以工兼学,以达到学习西方文化、为国家储备人才的目的。

留学法国时期的吴玉章

在留法期间,吴玉章还参与了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统治的活动。作为华法教育会的主要负责人,吴玉章认识了法国的一些政要。吴玉章认为,法人素重自由平等,性质稍良,可以为我所用。1916年4月,恰逢中法教育会副会长、法国议员穆岱访问英国,吴玉章与李显章同穆岱一同出访英国,以取得英国政界对中国反袁势力的支持。经穆岱介绍,他认识了英国国民党领袖阿可洛,工党领袖戈斯登、瓦德尔,自由党领袖郝尔蒙四名议员。经过交谈,他们均表示愿意支持中国国内的护国运动,并在英国议会提出禁止借款给袁世凯政府的议案。这次出访英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袁世凯政府内外交困,他本人也于1916年6月暴病而死。随着袁世凯的死亡,政府对吴玉章的通缉自动取消。同年9月,吴玉章结束了近三年的留法生活,同蔡元培一起坐轮船返回中国。

第三次——北上苏联

自1916年返回祖国后,吴玉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留法的教育上,但是时局的变化将他卷入了政治漩渦。吴玉章先后参加了护法运动、四川省自治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为了寻求救国之路,吴玉章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来观察世界。1925年4月,已经47岁的吴玉章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民主革命者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吴玉章利用自己老同盟会员的身份,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大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中国的革命吓坏了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他们从革命阵营内部拉拢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分子,颠覆了革命。大革命失败前,陈独秀为了笼络汪精卫,于1927年6月13日在《响导》杂志上刊登了《武汉国民政府与共产党》一文,该文将吴玉章、林伯渠等六位在国民党内担任要职的中共党员身份公开,这对吴玉章等人的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吴玉章在参加完八一南昌起义后,被党中央秘密安排去了苏联,这一去就是十年。在苏联期间,吴玉章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首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提升理论水平。1927年11月,吴玉章到达苏联。留苏期间,吴玉章时间较为充裕,他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得到升华。刚到苏联后,吴玉章就开始反思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并于1928年5月写出260多页的专著《八一革命》。1929年2月,吴玉章还与林伯渠、何叔衡、徐特立等人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主攻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成绩优异。在此期间,吴玉章尝试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自己的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吴玉章和林伯渠发现中国的土地问题十分复杂,是关系中国革命的根本,都感到有深入研究土地问题的必要。在搜集了大量资料后,吴、林二人尝试以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成了一篇三万余字的《太平革命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分析》专论和《中国土地问题》专著。这是吴玉章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观察中国历史问题。1936年吴玉章从海参崴再次回到莫斯科后被分配到东方大学任教,担任历史教员。为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吴玉章编写了《中国历史教程》,这是吴玉章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中国历史的一本著作,为日后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式。

其次,参加教学,培养中国革命力量。1930年,为期两年的学习告一段落,吴玉章被分配到远东地区,他先后在伯力共产主义大学、海参崴苏兆征中国党校、远东边疆国际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吴玉章为了搞好教学,认真备课,他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教学经验,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讲授,深受学员欢迎,教学效果很好。为了提高学员们的理论水平,了解中国革命,吴玉章和林伯渠一起倡议,成立了中国问题研究室,并搜集一些珍贵图书资料,订购中文报刊供大家学习研究。吴玉章还经常组织报告会、座谈会,对中国革命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学员们都畅所欲言,民主的学术风气很浓厚,这些做法使中国问题研究室逐渐成为传递中国革命信息和宣传中国革命的阵地。

再次,积极从事中国汉字改革的推广和研究。1931年苏联开展了扫盲运动。吴玉章认为在苏联工作的大批中国工人也需要扫盲,但是广大工人学习中国汉字十分困难,迫切希望有一种简便易学的新文字能代替汉字。为了适应苏联华工的要求,吴玉章积极参加了汉字改革工作。他着力研究汉字的产生和变迁以及它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文字的切韵及字母的发明,试图找出一条改革中国汉字的方法。1936年9月,在海参崴召开了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吴玉章作了关于文字改革的报告,还与林伯渠、萧三等人成为新文字方案的起草人。经过仔细研究和认真讨论,最后制定了《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吴玉章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新文字改革。他一方面到工人中去进行实验,一方面又积极进行理论研究,先后写出了《中国新文字的新文法》和《中国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由于吴玉章新文字改革的方法来源于实践,新文字简单易学,非常受欢迎,在海参崴一地,一年就有1500多人学会新文字。

最后,积极参与抗日活动。吴玉章在苏联的十年,国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日本的步步侵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吴玉章时刻关注国内局势,他非常赞同共产国际主席季米特洛夫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观点,认为中国出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契机。1935年6月,吴玉章出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会议。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范围应该扩大,共产党应该提出新政策。同年7月,吴玉章化名王荣出席了共產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吴玉章等人的推动下,审议通过了中共代表团提交的关于中国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并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对于推动中国的抗日运动有重要意义。

1935年10月,吴玉章曾短暂去巴黎负责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创办的《救国报》(1935年11月改名《救国时报》)的工作。《救国报》在巴黎创刊,在巴黎出版,编辑部在莫斯科。从1935年到1938年,《救国时报》共出版发行了152期。它主要刊载许多中共中央文件和毛泽东同志著作;报告国内抗日运动的发展情况;揭露蒋介石阴谋妥协投降的活动,鼓舞中国人民为抗日而战的决心。由于报纸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因此广受欢迎,发行量与日俱增,发行范围遍及43个国家。吴玉章还以《救国时报》为媒介,多方联系欧洲抗日力量,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力量。因国内局势的需要,吴玉章于1938年3月启程回国,开始了新的革命工作。(编辑

叶松)

猜你喜欢
吴玉章革命
将革命进行到底(节选)
做了一辈子好事的吴玉章
吴玉章的硬气
吴玉章:“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
吴玉章的爱国故事
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简介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