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理实一体化微课开发研究

2019-03-15 13:31孟彩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

孟彩文

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当今高职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微课作为“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宠,在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研究理实一体化微课在推动高职教学改革和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提出理实一体化微课的开发思路、流程及原则,旨在为一线教师进行微课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理实一体化;微课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2-0074-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方法,目前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本人在几届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班容量较大,课堂教学照顾不到全部学生,后排同学上课容易走神,教师实训辅导工作量大,学生课后复习缺少相应的指导材料,所以目前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所存在的缺陷,可以采用理实一体化微课辅助教学的方式进行优化。那么,如何开发适用性较强的微课以辅助教学?

1 开发思路

依据教学内容与呈现需求的不同,微课可以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与开发技术进行开发。常见的微课开发技术有实拍视频、屏幕录制、二维或三维动画、后期编辑类及HTML页面类等几种,视频展示形式有可汗学院式、课堂实拍式、录播室拍摄式、实景拍摄式、访谈式、讨论式、录屏式、讲坛式、PPT动画式、Prezi动画式、二维或三维动画式及虚拟抠像式等[1]。

《计算机应用基礎》属于计算机操作类课程,所需硬件设备单一,主要实战项目都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其理实一体化微课的视频呈现形式主要为录屏式,开发技术主要采用屏幕录制技术。本研究选用Camtasia Studio+Microsoft Office组合作为具体开发方式,这种开发方式适用于教师同步讲解与操作演示的微课。Camtasia Studio是一款专业的屏幕录像及视频编辑软件,可以完成从屏幕录制到视频编辑、转换再到发布的一系列过程,功能强大,操作简便,适于开发系列微课。

2 开发流程

本研究认为开发理实一体化微课需要经历“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屏幕录制→后期编辑→视频输出” 这六大步骤:

(1)微课选题

选题是决定微课能否成功开发的第一步,题目选得过大、过空,在有限的时间内微课内容只能泛泛而谈,没有重点,无法深入;太小则容易形成“知识孤岛”。因此最好是选取课程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进行开发,每个理实一体化微课用来解决一个小问题或小技能[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六个模块下分别设置有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涵盖了若干个知识点与技能点,本研究将这些知识点与技能点进行整合,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序化[2],从而形成了若干个微课题目。如模块四“项目4-4 用图表表示空气质量指数”,可以提取出2个知识点:图表的概念、图表的分类;4个技能点:插入图表、设置图表布局、设置图表样式、设置图表格式,然后进行整合和序化,形成“图表的制作”及“图表的美化”两个微课题目。

(2)教学设计

也就是创编微课的脚本。脚本的具体内容需要根据微课的题目来定,但是全都包括了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教学环节、设计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设计的方法可以参考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进行重构,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或相关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想象设计。

(3)课件制作

包括课件模板的制作及PPT动画的制作。在制作之前需要将文字素材、图片及音视频资源搜集好,文字素材来自详细教学设计,图片及音视频资源可以自主开发或从网上下载。然后开始制作课件模板,系列微课需要统一风格的PPT模板。如图1 为本研究设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五理实一体化系列微课课件模板。

最后是PPT动画的制作,包括课件其他页面的制作及动画的设置,这是课件的主体部分。课件内容主要根据微课的详细教学流程进行添加,动画设置则依教学需要、文字数量及图片的清晰度来安排时间。这里要注意的是需为各部分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片或动画并尽量用框图、流程图等图示来呈现教学内容。一张恰当的图片可以很好地为文字“传情达意”,一个合理的图示能清晰地表达教学内容,而大量的文字放在PPT上只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如图2为模块五中微课“动画效果的制作”中的部分PPT页面。

(4)屏幕录制

录制前需准备好以下工具与软件:电脑、耳麦(附带话筒)、屏幕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PPT课件及办公自动化软件Microsoft Office。启动Camtasia Studio软件,点击“录制屏幕”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可进行相应设置(如图 3所示)。“选择区域”功能区用于设置屏幕的录制区域是全屏或自定义大小;“设置”功能区用于设置音视频录制方式,单击“摄像机”后若出现个人头像框,则可同步录制个人头像,录制的头像一般位于视频右下角,单击“音频”可设置旁白声的音量大小,单击“音频”旁边的下拉菜单选择“选项”将打开“工具选项”对话框,在这里可对音视频的来源等进行详细设置。设置完成后单击红色的“rec”按钮后开始录制,教师可边讲解边进行 PPT 翻页或操作演示,同时利用“效果”工具栏进行屏幕勾画或光标高亮显示以突出显示效果,完成后按F10快捷键停止录制,并保存文件为.camrec格式的录像文件。

(5)后期编辑

将录制好的.camrec录像源文件导入到Camtasia Studio剪辑箱并拖放到时间轴轨道,进行视频分割、剪切等操作,然后添加测试题、添加字幕;最后插入片头、片尾,并保存成.camproj 格式的项目源文件。

(6)视频输出

在Camtasia Studio窗口单击“生成视频为”命令,再选择“自定义生成设置”,可将文件导出成 mp4、wmv、avi、flv、swf等多种视频格式,本研究选择mp4格式,一般的手机都支持而且占用存储空间小。

3 开发原则

本人结合微课开发的创作实践及教学经验,总结了设计与开发理实一体化微课应该遵循的五点原则:简短性、实用性、易懂性、启发性和形象性。

(1)简短性原则

微课录制的时长要短。基于edx数据的统计,无论视频多长,用户实际注意力集中观看的时间都不超过6分钟。因此,理实一体化微课录制的时长要尽量短,以5~10分钟为宜,其中操作演示部分不超过5分钟;同时开发出的微课资源容量要小,这样才能方便学习者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下载或在线观看。

(2) 实用性原则

工作任务或教学案例要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理实一体化微课所选取的工作任务或教学案例须结合工作生活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既便于理解,又能促进知识迁移的发生。比如本研究中的微课《数据的分类汇总》,其中的工作任务是将“计算机设备销售表”按地区进行分类汇总,实验证明当学生知道这类问题是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时,马上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且一旦学会对“计算机设备销售表”分类汇总,再给“公司员工工资表”“汽车销售情况表”等都会举一反三。

(3)易懂性原则

微课要易于学习者理解。计算机操作所需的工作环境就是一台电脑,本研究中的理实一体化微课将计算机操作的理论与实践整合在一个微视频中,实践部分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通过录屏技术呈现给学习者,教学的环境与工作的环境相一致,学习者可以直观地看到任务完成的过程,更容易理解;同时需要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把握好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既不可太难,也不可过于简单。

(4)启发性原则

微课要能够引发学习者的思考。如果微课仅仅是平铺直叙地罗列知识、演示操作步骤,不仅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开发的价值。为了避免这种误区,可以在微课的前、中、后分别设置问题以引发学习者的思考,或留下可以提出问题的点,在教学总结提升阶段提出拓展思考题。例如,微课《动画效果的制作》中通过问题“如果我们在添加動画时由于操作失误点错了动画效果,或者对已经添加的效果不满意应该怎么办?”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出第二个子任务。

(5)形象性原则

尽量以图的形式动态呈现教学内容。文本是一种抽象符号,会带给人较多的认知负荷,若在几分钟的微课中去理解和掌握文字性的知识是较为困难的[3]。所以微课应尽可能为每个教学内容配上相应的图片、图形图像或图示等,并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形象,最大程度地降低学习者的认知难度及认知负荷。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微课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设计开发计算机类课程的理实一体化系列微课,并合理应用于教学,对促进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1.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9.

[3] 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