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3+2”分段培养衔接阶段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2019-03-15 13:31白蕾杨登攀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分段阶段

白蕾 杨登攀

摘要:中高职3+2分段培养模式是面对初中起点学生,前三年在中职院校完成中职教育,经过对应的高职院校测试录取,后两年在高职院校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本文主要论述了该培养模式在分段培养衔接阶段经常出现的四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2-0121-02

Problems and Solution Suggestions in the Connection Stage of “3+2” Sectional Training i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I Lei,YANG Deng-pan

(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Qionghai 571400,China)

Abstract :The “3+2” subsection training mode of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fac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After the correspond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st and admission, the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in the next two year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ur problems that often arise in the stage of stage-by-stage cultiv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this cultivation mod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links;“3+2” talent training model;suggestion

中高职3+2分段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共同办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职业教育为核心,面向初中起点学生,学生入学后,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完成学习后,经过对应高职院校的综合测试,而不需要经过高考,进入对应高职院校完成为期2年高职教育,最后取得大专毕业证。

“3+2”分段培养模式对于区经济建设而言,特别是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针对性更强,直接为区域经济的需要培养对口的实用性人才。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改变了以往的单一办学模式,中职院校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不管是从学生习惯养成,还是职业技能培养等方面都是非常多可贵经验的,而高职院校对于企业对学生的职业要求有更深入的理解,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针对性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有优势,“3+2”分段培养将两类院校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无疑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而言,“3+2”分段培养模式可以是学生在前三年脱离传统的教育方式,直接面对职业需求,更早地接触相关职业技能課程,同时可以绕过高考,进入高校进行进一步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缓解了学生升学和就业压力,非常受到学生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1提出问题

“3+2”分段培养是要放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院校中进行的,因此,在培养衔接阶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相关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连贯

大部分中职教育偏重于学生操作技能与实践的训练,而对于学生的理解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相对重视度不高,因此导致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基础技能操作比较熟练,但是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理论知识学习,以及拓展性技能训练内容接受比较困难,达不到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

1.2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置上存在差异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可以说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目前中高职由于面对学生水平不一致,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极可能出现专业课程重复出现,学生重复学习情况,还有部分不重复出现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中职院校结束后并没有达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要求,影响了高职院校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连贯性。这样,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高职院校最终的学生培养质量。

1.3中高职院校缺乏一贯一体的学生思维习惯培养模式

中职院校在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初中阶段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形成了相应的填鸭式的思维模式,教师讲到的学一学,教师提示的看一看,教师不讲的不想不学,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职阶段大量的专业课程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出课程参与度不高,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浅尝辄止,不深入,不透彻。

1.4中高职院校质量监管体系不一致

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其质量监管评价体系也不相同,每个院校都有其自己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评价标准,评价主体与责任主体也都日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不统一导致院校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从学业到心理从中职阶段正常过渡到高职阶段。

2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以上中高职3+2分段培养衔接阶段遇到的问题呢?通过对连续几届的“3+2”学生在校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发现,高中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2.1 “3+2”分段培养模式要求高中职学校必须加强沟通,统一认识,确定共同的最终培养目标与分阶段培养目标

“3+2”制的学生接受两校教育,那么就要求两校必须要加强沟通,根据企业需求,共同协商,集中两校优势,确定最终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最终目标,结合各校自身资源与学生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心理以及学习特点确定分阶段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可以由高职院校主导,联合中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课程专业共同沟通,商定,通过岗位分析,将专业对应岗位层次化,从而进行职业分析,将职业技能人才需要的素养和能力也进行层次化,在此基础上将培养目标进行细化,按照要求进行层次的归类整理,然后根据学生特点和院校优势,建立分阶段目标。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两方面确定学校最终要完成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比如,学生在中职院校学习阶段,普遍存在学习底子差,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可以在中职阶段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纪律、学习习惯为目标,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操作,以实现低层次工作岗位的最基本人才需求。当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则以大量的实训课为主,进行针对企业需求的中、高层次职业训练,从而增强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中高级的职业人才。

2.2 统筹管理,确定教学计划,加强课程衔接与过渡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确定课程体系,明确课程要求与目标,中高职院校本着合作精神,根据两校师资与硬软件情况,协调确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专阶段可以侧重于基础应用课程以及通识教育课程,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使学生具备基本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应用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发展能力;高职阶段专业课程则突出学习的针对性,针对企业的中高级人才需求,,加强实践性与环境性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方式,最终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2”教学计划的编制,统一按高职院校“3+2”教学管理要求编制;课程类型可以根据课程在职业岗位中的作用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综合素质拓展课程,集中实践教学课程,每一种课程类型有又可以根据其难度与课程特点,分为中职完成和高职完成。所有实验、实训、集中培训类课程统一按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课程,可以考虑分阶段学习,两校共同协调完成校本教材,确保课程的连贯与统一。这样既保证了课程目标的统一,又保证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2.3合作协调,资源共享,两校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两校合作需要相互充分调研,整合学校的各类软硬件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做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进入中职的学生普遍成绩偏差,学习自信心不够,主动学习意愿不强,加上“3+2”的学习模式,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可以规避高考,进入高校学习,这也导致一些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入学后自我约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如果不加以干涉,这样的学生即使进入高职院校,当大量的集中性技能训练开始的时候,往往表现出现明显的课程跟不上情况,在高职阶段,再来尝试纠正学生的固有的学习方式,不管是从学生习惯培养,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都是不现实的,于是,就会出现学生不能顺利毕业的情况。因此,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但要抓高职教学质量,也要提高中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应多进入中职院校,协助中职院校完成课程大纲,课程计划的修订,两校教师也可多加交流与沟通,相互听课、评课,沟通教学进度与课程内容。两校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与彼此院校特点,根据院校与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及早协助中职院校完成教学改革。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由高职院校老师开设一些网络课程作为中职阶段的选修课,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已经辅助学生及早对高职学习有所了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早进行生活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的干预,使其能跟上整体的教学规划,完成在中职阶段的学习任务。尤其在中职最后一年,高职院校的老师甚至可以进入中职院校挂职,承担“3+2”学制学生一些稍微有难度的专业课课程的授课任务,及早让学生对高职院校特点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与体会。

2.4共同協调,完善质量监管方式,统一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的不一致必然会影响课程的连贯性。中高职院校可在统一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应沟通协调课程的评判标准,建立以职业化为核心的统一质量监管评价体系。尽量减少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方式,而要让评价多元化,兼顾到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体现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将其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搭建基础。

中职在进行基础类课程的教学评价时,不仅仅要评价学生对现有课程知识掌握的完备度,更要进一步试探学生对于更深一步高职知识的接受度,并将其作为评价元素记入评价体系,这样无形间会鼓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初步建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除了不仅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内容,阶段性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分层次考核,更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其列入考核范围。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深入中职院校,对中职院校的评价体系给出合理化意见,以确保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切切实实是已经完成了中职阶段职业技能的训练,并有能力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3 结论

中高职3+2分段培养模式是符合中高职院校以及学生实际需求的,其对于区域化经济建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中高职分段培养因为在两校进行,其衔接阶段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生思维习惯养成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上没有达成一体化和连贯性,造成学生学习不适应,重复教学等等问题,但是只要中高职院校坚持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本着合作的精神,多沟通,共同协调,资源共享,必然可以集中两校的优势,培养出符合企业,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登攀,白蕾. 中高职“3+2”分段培养“明确岗位,分层实施,模块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软件,2018(6):26-28.

[2] 夏瑶英.中高职衔接“3+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1):56-57.

[3] 邢和平. 以职业化为核心的高职教学评价标准制定[J].科教文汇,2014(3):117-123.

[4] 贾越华.谈对“3+2”中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思考研究[J].南方农机,2018(16):210.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分段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分段计算时间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