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

2019-03-16 22:40刘侃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海绵水资源

刘侃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0

引言

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国家领导人也曾多次在会议中提出要将我国城市建设为绿色、文明的宜居城市。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排除城市内涝风险,改善城市水循环体系不但能保证城市的安全运转,还能帮助城市改善“热岛效应”等城市气候。顾名思义,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城市积水过多的时候排水、储水,在城市干旱的时候能提供水源缓解城市缺水问题。建立在海绵城市基础上的绿色生态城区从空间利用、资源分配、交通规划和产业安置等多个方面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分工,能在城市可承受的限度内最大地利用城市资源,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生态的绿色宜居城市。

一、海绵城市规划背景

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观念的普及,创造一个绿色家园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追求。一个城市的绿色建设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成为评价城市等级的关键要素之一,体现出人们对建设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入绿色生态的理念进行城市功能设计,而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建成绿色生态城市的基础,各个环节都将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出发点开展工作。海绵城市的特点就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好的弹性,赋予整个城市对雨水天气更好的接受能力,即海绵城市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协调城市与水资源处理的矛盾。

虽然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我国已经提出多时,但真正实施海绵城市改造的地区在现阶段还很少,很多地方的城市建设仍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绿色生态城区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并且从已经改造过的海绵城市基础建设来看,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还比较严重,违背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初衷。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有配套的建设方案、专业的施工队伍和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等,技术和经验的不成熟就容易导致建设过程中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的现象。依据我国现在已经拥有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海绵城市的推广将保持一个平缓推进的速度,海绵城市建设行业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进来,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建设更加绿色生态的家园。

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思路

我国地域辽阔,纵横跨越的地区较多,不同地区城市水源情况差异较大,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就需要针对地区气候差异性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我国地形复杂,不同城市的地形地势也不同,对城市进行改造时要考虑地形因素和在改造时对城市原有面貌的改变程度,如西安此类的历史古都,就必须考虑对文物古迹的损害程度和未来的影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最后建设出来的海绵城市一定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这也意味着城市建设方案和实施方法存在很多不能通用的地方,给整体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下文给出了现阶段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规划思路。

1.坚持绿色生态的环保理念

海绵城市作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基础,在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就要明确建设的基本方向,坚持以保护环境为宗旨展开建设工作。要实现城市建设的绿色生态,需要从建设使用的方法和材料、建设改造的区域选择和建设后城市的功能划分等多个方面保证建设过程中进尽可能地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在尊重当地城市生态体系的前提下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如原有的城市生态园林是否进行保留、城市内部小型水循环系统是否改造等问题。对城市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时除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外,还需要对改造后可能会形成的生态系统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海绵城市建设后对城市生态造成二次破坏。

2.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布

为了缓解城市水循环压力、改善城市水资源调度问题而提出建设海绵城市,但海绵城市在进行建设规划时如果只思考城市水循环体系的问题,就容易造成其他新的城市遗留问题,如城市交通道路堵塞、城市功能区位置分布畸形等给市民带来更多不便的不合理规划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前期的城市规划中,要结合当前城市各个功能区域划分情况,在多个有效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方案中选择对城市整体帮助最大的方案,而不是单纯地选择对城市吞吐水资源效果最好的方案。

3.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原则

通常情况下,在一项工程前期的规划阶段都需要对该项目需要的资金进行评估,以便项目负责人把控整个工程资金的流动。我国当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种建设项目需要的自然资源都是对大自然的索取,但在对自然资源大量开采之后我国的各种能源储备都处于一个不饱和的状态,因此在保证基本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尽可能地节约资源。除自然资源外,项目资金同样不能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可以采取对海绵城市的功能进行分期预估,依据海绵城市在未来各个阶段能创造的效益进行资金合理分配,提高整个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

三、海绵城市规划流程

1.对城市已经存在的水域进行功能评估。评估时应该将敏感水域和生活水域划分为首要考察对象,这两类水域对水质和周围环境的要求都较为严格,需要防止海绵城市建设造成生态污染。

2.划分排流路径和蓄水区域。通过对城市水域、土地资源、绿化带、城市道路等多方面的考察后,进行排流路径和蓄水区域的选择。

3.选择合适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建设方案中最关键的是对施工技术的选择,整体的施工技术和单项施工技术的配合使用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

4.明确后期水资源的分配比例。为防止城市建设完成后,出现水资源分配争议和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在城市排水方案敲定后需要同时明确各个蓄水区域水资源的使用标准。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但能有效的缓解城市内涝现象、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还能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随着人均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海绵城市、打造更加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将是新世纪的城市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海绵水资源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海绵是植物吗?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