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相关手术护理配合及职业防护探讨

2019-03-17 15:46黄振梅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垃圾袋双层艾滋病

黄振梅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扬州 225125

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将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自从1984年,世界首次报道了医护人员因职业原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开始受到普遍关注[1]。我院是艾滋病专科收治医院,护理人员与艾滋病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治疗、护理过程中难免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暴露源以及手术中传递、交接锐器等时极易发生HIV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是指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2]。因此,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和职业防护措施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我院对艾滋病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及职业防护措施的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34例确诊为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2-74岁,手术类 型有淋巴结核手术7例、臀部及肛周疾病手术6例、骨科手术7例、腹股沟斜疝手术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3例、剖宫产1例、腘窝囊肿手术1例、急性肠梗阻手术1例、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2例、胸壁肿快1例。

1.2 方法 该方法是从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及职业防护措施。主要有以下:

1.2.1 术前准备及护理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前驱步骤,是杜绝和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重要前提。

1.2.1.1 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尤其重要 艾滋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常有情绪低落、焦虑、恐惧、抑郁等症状,担心家属的厌弃、医务人员是否歧视、手术是否成功、术后恢复情况等[3]。如今艾滋病无法有效达到治愈,对艾滋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显得尤其关键[4]。护士应及时访视患者,根据艾滋病患者不同类型的的心理问题,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心理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其措施如下:①首先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信息资料应严格保密,尊重患者的各项权益。要以良好的沟通能力,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医疗歧视,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给于鼓励和安慰,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②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麻醉方法、手术步骤、术前准备的重要性、术中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介绍同类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③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支持,免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运用,相信通过配合正规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抑制艾滋病毒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相关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2 医护人员的准备 术前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培训,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职业防护培训;安排巡回护士2名(1名负责手术间巡回,1名室外传递所需物品),器械护士1名,参加者须有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良好的心态,娴熟的手术配合技术,并且全身无皮肤感染或者皮肤破损,无呼吸道感染等。

1.2.1.3 术前病例讨论 接到注明“HIV阳性”手术单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及时到病房查阅病案,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各种检查化验结果、术前常规准备情况,与医生讨论手术的全过程,制定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对于术中的关键步骤如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手术器械的摆放,手术刀、缝针等尖锐器械的传递等进行情景现场反复演练,以保证医护术中操作配合密切,做到手术操作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杜绝职业暴露的发生。

1.2.1.4 术前物品装备 除准备好手术相关物品外,还要准备好职业防护用品:医用外科口罩、帽子,一次性防水无菌手术衣,防护眼镜,防护面屏或防护面罩,长筒鞋套或长筒靴等;盛放医疗废物的用品如锐器盒、大垃圾袋等及消毒物品的准备。

1.2.2 术中配合

1.2.2.1 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热情接待患者,介绍手术间设备及器械,安置患者,使用回缩式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协助手术人员穿戴职业防护用品,术中加强巡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时刻提醒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制度和标准预防原则,禁止人员随意出入手术间,术中所需用物由室外护士负责传递,以减少环境污染范围。

1.2.2.2 器械护士护理配合 器械护士提前15分钟洗手上台,戴双层无菌手套,有研究表明[6]。戴用双层手套可使血液接触率由戴用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4.69%,且内层手套穿孔率仅为0.52%。整理器械台,熟练安装、拆卸手术刀片,保持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正确执行职业防护措施,时刻关注手术进展,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正确使用弯盘间接传递针、刀等尖锐器械,严防锐器刺伤皮肤,避免患者的血液、体液溅出等不良现象。发现受伤及时消毒处理。据报道,每毫升血液中HIV传播颗粒仅10-103个,形成有效感染HIV需0.1 mL血液[7]。保持台面器械摆放整齐有序,及时收回不用的器械。取出的手术标本放入双层标本袋分别密封,贴上HIV阳性红色标识,交专人送检。术中使用过的纱垫、缝线残端等敷料集中收集于一次性无菌垃圾袋中,避免污染地面。

1.2.3 术后处置 运用化学灭菌法对手术用品和手术间进行消毒处理。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2%过氧化氢溶液;70%酒精)足以灭活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对紫外线、电离辐射不敏感,但对于干燥、阳光却很敏感,在干燥的环境中很快死去,3天就测不出病毒[8]。

1.2.3.1 手术人员的处理 手术人员按规范脱去防护用品,到手术间外间反复认真洗手,换鞋出手术间,洗澡更衣。以上一次性用品均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及时密封,袋外注明“HIV阳性”红色标记,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1.2.3.2 器械处理 巡回护士协助器械护士用无菌生理盐水清除器械血迹后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分别封口,注明“HIV阳性”红色标记,送供应室遵循消毒-清洗-灭菌的原则[9]。

1.2.3.3 一次性用品及布类处理 一次性的针刀电刀头等尖锐器械放于锐器盒密封,并注明“HIV阳性”;所有一次性类用品包括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耗材、医护人员的一次性职业防护用品、室里设备仪器的保护套等毁形后均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密封;布类巾单、手术衣裤、患者使用过的被套等放于双层黄色垃圾袋里密封,均注明“HIV阳性”红色标记,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1.2.3.4 患者的接送 用双层一次性中单完全包裹平车,医务人员穿一次性防水隔离衣,戴橡胶手套搬运患者,再用双层一次性中单包裹患者,然后用盖被将患者盖严保暖后送回病房,搬运过程中保证患者身上各种管道连接紧密,防止脱落污染环境,平车推回后及时用含氯消毒溶液或者酒精彻底擦拭消毒。

1.2.3.5 手术间的处理 手术间1.5米以下的墙壁、所有台面、设备仪器表面、电源线、电极线等用酒精反复擦拭,地面用含氯灭菌溶液拖地,空调净化系统消毒30分钟以上。

2 结果

34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手术室护士发生1例针刺伤HIV职业暴露,无1例医护人员发生HIV感染。

3 结论

艾滋病患者相关手术治疗对手术室医护人员是一个严峻而危险的挑战,手术护理配合中面对的是潜在的暴露源,所以严格执行手术护理配合规范和职业防护措施至关重要。文献报道[10],在对艾滋病患者的手术过程中,术中针刺伤感染率为0.3%-0.6%,皮肤破损感染率则高达为5%-6%。手术过程中若被针、刀等尖锐器械刺伤,应立即脱去手套,尽量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后,最后用0.5%的碘伏或75%酒精消毒创面,包扎伤口,同时向主管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评估感染风险后再决定是否预防用药,若评估认为危险性高,需要在24 h内服用阻断药物。若能在暴露后3 h内服药效果更佳。追踪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完善术前准备可提高患者手术和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保证了患者安全。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实施消毒隔离和职业防护等各项操作,密切配合医生手术,制定规范合理的操作流程,实施标准职业防护措施,并不断完善职业暴露处理预案和职业防护体系,确保手术的顺利和安全。同时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猜你喜欢
垃圾袋双层艾滋病
垃圾袋里有证据
会飞的垃圾袋
双层最值问题的解法探秘
《 世界艾滋病日》
吸管妙妙妙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双层巴士”开动啦
极简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