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角度分析调整口令“一二一”变读“幺二幺”

2019-03-17 08:45万双双
长安学刊 2019年1期

万双双

摘要:军训或集体体育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到队列口令,其中最常用的用来在行进间调整步速、统一步伐的调整口令“一二一”经常变读成“幺二幺”,这一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且普遍存在。尝试从语音学角度研究和解释这一语言现象,从音高、音强、音色三个物理属性方面对比分析“一二一”和“幺二幺”的差异,得出“幺”和“一”韵母及主要元音的语音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幺二幺”较“一二一”更加洪亮,更能满足队列口令清楚和洪亮的要求;同时和队列口令要有节奏感和顿挫感有关。

关键词:语音学:调整口令:变读:“一二一”:“幺二幺”

文章编号:978 -7 - 80736 - 771 -0(2019) 01 -124 - 03

一、引言

口令,即口语命令,常用于军事活动和体育活动。口令的下达和接受是军事活动和体育活动中重要的口语交际形式之一。本文讨论的调整口令是队列口令中的重要的一类,调整口令发挥着重要作用,起着让行动动作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作用。

“当前对队列口令的研究多见于军事训练的教材”.[1]从语言学角度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论文比较少,从语音角度研究的则更加少。主要研究成果有焦雪芬主要研究队列口令的语调特点,包括音高、时长两方面的内容。[1]范金平主要研究中俄两国的军事共同条令,包括语音、语汇、语法、语义四个考察角度,分析了语用效果、异同和异同产生的原因。[2]向音主要研究了军事语言的概念问题、领域特征、语体特征和泛化现象四个方面的内容。[3]赵京华运用音乐的知识记录和描述口令,揭示了口令中的形式美。[4]胡曦临“通过借用音乐节奏符号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口令进行了归类、划分、记载”[5]。本文写作前没有发现专门就一条具体口令进行语音学角度的专门研究,因而本文的研究仍有一定研究空间和价值。

本人注意到调整口令“一二一”经常被教官或教练叫成“幺二幺”。当然,“队列口令词汇的最大特点是用语固定,没有随机性。队列口令选用的词汇都是《队列条令》规定的专业术语,都有特定的含义,由它们规定的种种队列动作规范性强,随意性小。”[6]本文所说调整口令“一二一”被叫成“幺二幺”只是研究队列口令在使用中的字音变读现象,用同音字“幺”表示“一”变读后的读音。本文通过语音实验的方法和语音学相关理论从音高、音强、音色三个物理属性方面对比分析“一二一”和“幺二幺”的差异,找出调整口令“一二一”在使用时变读的原因,并对变读后的语用价值进行阐述。

二、语音特征和语用效果分析

PH《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第八条规定队列指挥要求是口令准确、清楚、洪亮。[7]其中“洪亮”主要是指声音大,响亮,属于语音学上的要求。而调整口令“一二一”发生变读“幺二幺”也是为了更好满足队列指挥口令的要求。

声学特征和听觉特征实质是指语音的物理属性,在物理属性角度出发分析可以发现,队列口令具有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四个要素,那就是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四要素。有学者指出语言中存在着主观感受与声学特性的解释问题。马大献认为,“人耳的主观量是响度、音调和音色,相应的声音客观量是强度、频率和波形(谐波的组成),但前三者与后三者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三三对应的关系。”[8]92-98即人耳感受的声音响度与声音强度、频率和波形密切相关。

“一”用国际音标标注读音其语音形式是[i55].“幺”用国际音标标注读音其语音形式是[iau55].比较二者用国际音标标注的语音形式可以发现,两者均为零声母,单字音声调均为阴平55,可以得知发音之后人耳感知到有区别主要是因为韵母有差异才导致的,而韵母里最重要的成分是韵腹。[i55]的韵母成分[i]是齐齿呼单元音韵母,发音由韵腹[i]决定,[i]为不圆唇、舌位高、舌面前元音。[iau55]的韵母成分[iau]是齐齿呼中响复元音韵母,人体发音时,声音从前面的具有轻而短的语音特征的韵头[i]滑到中间具有较响亮的语音特征的韵腹[a],处于音节最后的韵尾[u]的语音特征也是轻而短的,所以可以得出,音节[IaU55]发音特征也主要是由中间较响亮的韵腹[a]决定。对[a]进行语音分析可得出,元音[a]是不圆唇、舌位低、舌面后元音。综上可得出,“一”[i55]和“幺”[iau55]的不同主要是各自主要元音(韵腹)[i]和[a]的不同造成的。

本文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和参考相关资料,得到了8个标准元音波形图。并运用praat软件测量了调整口令发“一二一”和“幺二幺”的发音波形图和声谱图如下:

(一)音高

音高由发音体颤动的快慢决定。音高和频率的关系具体可阐述为:发音体颤动频率越高,发出的声音也越高,反之则低。从图1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元音[a]的频率快于元音[i]的频率,所以元音[a]音高高于元音[i]。可以得出“幺”的语音形式[iau”]的主要元音(韵腹)[a]的音高高于“一”的语音形式[i”]的主要元音(韵腹)[i],而一个音节的主要语音特色由主要元音(韵腹)决定,故而音节[ictu55]的整体音高高于音节[i55]。

看实际发音情况的praat基频语图,比较图3和图4可以看出几乎相等的发音时长内发一条完整的调整口令,变读过后的口令“幺二幺”的语图黑色区域多于没有变读的口令“一二一”,且两图的音高曲线都有明显变化,可得出两个音节虽然理论上都是阴平55调值,其实在发音过程中是发生了音变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图3中教官“幺二幺”发音频率高于图2中教官“一二一”发音频率,且图3中教官“幺二幺”音高也略高于图2中教官“一二一”的音高。因而实际发音中音节[iau55]的音高也是高于音节[i55]的,所以“幺二幺”相对于“一二一”来说人耳主观听起来音调更高,更洪亮。

(二)音强

音强由发音体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决定。音强和振幅的关系具体可阐述为:发音体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反之则弱。从图1可以得出,元音[a]的振幅大于元音[i]的振幅,所以[a]和音肯定比[i]音强;对比图3和图4可以得出,图3图形上波形图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跨度值大于图2波形图上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跨度值,因而实际发音中,图3教官“幺二幺”口令的音强也高于图2教官“一二一”口令的音强,表現在人耳的主观听感上就是口令“幺二幺”的响度大于口令“一二一”的响度,因而发令者在发布调整口令的时候为了让口令更洪亮,就偏向于发成“幺二幺”。

(三)音色

音色主要由发音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的差异决定。形成不同音色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三个方面。从图1可以得出结论:元音[a]和元音[i]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所以音质肯定存在差异。元音[a]和元音[i]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发[a]的时候口腔共鸣器形状跟发[i]的时候不一样的缘故。下图是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本文将结合主要元音发音方法的不同,解释因共鳴器形状不同导致元音[a]和元音[i]的音色不同的原因。

参考图4可以得出,元音[i]是不圆唇、舌位高、舌面前元音。元音[a]是不圆唇、舌位低、舌面后元音,比较元音[a]和元音[i],可以得出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人体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和舌面的前后不同,而人体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人体发音时发音器官开口度的大小,进而影响发音时口腔共鸣腔的大小。舌位、开口度、共鸣腔、音色四者的关系可阐述为: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口腔共鸣腔越大,扩大声音的能力越强,声音越洪亮;反之则弱。因而“幺二幺”的主要元音[a]比“一二一”的主要元音[i]声音更洪亮,因而发布口令者为了更好地让口令被接收,会在发布调整口令时把“一二一”变读为“幺二幺”。

此外,在实际使用中,调整口令需要单调的连续反复,因而口令的实际使用中需要节奏感和顿挫感。原本“一二一”口令中第一个字“一”的韵母为[i],第二个字“二”韵母[ ],开口程度接近,容易连读,两音间识别难度大,为突出“顿挫感”,第一个字韵母变化,变为开口更大的[ au],因而“一”变读成“幺”,并作为传统习惯,长期沿用。

三、结语

本文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和语音学的相关知识,从音高、音强、音色三个物理属性方面对比分析“一二一”和“幺二幺”的差异,得出“幺”和“一”韵母及主要元音的语音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幺二幺”较“一二一”更加洪亮,更能满足队列口令清楚和洪亮的要求;同时和队列口令要有节奏感和顿挫感有关。

参考文献:

[1]焦雪芬,队列口令的语调实验分析[J]第十一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三:语音声学参数数据库建设及民族语言信息技术处理.

[2]范金平.中俄军事共同条令的语言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3]向音.我国当代军事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赵京华.队列口令中音乐要素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02).

[5]胡曦临.用音乐中的节奏来规范队列形练习的口令节奏[J].西昌师专学报,1997(03).

[6]向音.我国当代军事语言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转引白范金平.中俄军事共同条令的语言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8]马大献.说话的科学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m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