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果园生草栽培

2019-03-18 02:19王田利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草种腐殖质生草

王田利

(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743400)

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已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果园生草栽培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措施,国外应用较早,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应用,但推广缓慢。笔者通过对果园生草制的回顾,试图寻找症结之所在,对加快我国果园生草制的推广提出自己的看法。

1 果园生草的益处

1.1 果园生草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果园生草,生长季刈割覆盖树盘或树行,草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是以腐殖质为主的特殊有机质,腐殖质的容水量相当于自重的500%~600%,粒容量达每100克土300~400毫克当量,均比一般粒土大100倍,因此腐殖质增加可大幅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力。腐殖质是植物氮、磷、钾、钙、镁、铁等元素的供给源。有机质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能源,有机质增多,靠微生物分解转化,微生物本身繁殖也加强,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树体生长所需能源,因而逐渐减少,欲维持地力,需大量补充有机质。草根的生长,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力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多年生草的果园土壤疏松、通透性更好,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强大根群,增强树体的吸收能力,有利于促进产量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1.2 果园生草有利于稳定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我国北方季节性降雨明显,春旱、伏旱频繁,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雨集中对果树生长不利,7—9月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降雨多,则极易出现枝梢旺长,导致树体营养生长旺盛,不利于成花。

我国苹果产区普遍存在施用有机肥严重不足、化肥过量的问题,特别是氮肥的过量施用,对果实品质的提高十分不利,果实着色差、含糖量低。果园生草可以调节土壤肥水的供给,秋季可消耗多余的水分,降低浅层土壤水分含量,从而抑制枝梢旺长,也可吸收利用多余氮素,通过草贮存起来,减少氮损失。春夏季,草在地表形成一层屏障,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刈割覆盖不但可以提高降水的利用率,而且对于培肥土壤也是十分有益的。种草使得果园的肥水供给呈现均衡状态,有效地避免了肥水供给的大起大落,有利于树体的生长及结果。

1.3 种草栽培,有利于保护浅层根系

果树的主要吸收根——根毛分布较浅,生草减少了耕作次数,有效保护了根毛,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吸收根群。同时,草刈割覆盖后,可减少地表温度变幅,对根系的生长也是十分有利的。

1.4 生草有利于控制果园病虫害,降低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果园生草后,园内生态条件得到改善,昆虫数量增加,特别有利于草蛉、瓢虫、食蚜蝇、捕食螨等天敌种群的繁殖和活动,有利于对有害昆虫的控制,可降低病虫的发生程度,减少果园用药,提高果品食用安全程度。

2 果园生草制推广缓慢的原因

2.1 清耕的传统制约了生草制的推广

千百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将“草”定性为一大公害,年生长期内多次中耕,以减少杂草,使肥水集中供作物生长之需,这一传统栽培观念在广大农民中根深蒂固,决非短期内可扭转的,加之生草的效果短期内不是很明显,因而推广缓慢。

2.2 我国北方的自然条件制约了生草制的推广

果园生草有先决条件,即必须有充足的水分。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在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的地区或有浇水条件的地方进行生草优势明显,对苹果树生长影响较小,利大于弊。我国北方降水普遍偏少,不能满足果树生长之需,干旱是果树生产中的最主要自然灾害,导致树体生长受限。在这样的条件下,在果园种草,使水分供给状况更加恶化,因而在贫水地区,果园生草总体是弊大于利。

随着果园水窖配套工程的完善,果园覆盖的普及,果园水分供给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生草的普及推广成为可能。

3 果园生草的关键技术

3.1 草种的选择

果园生草,在草种选择上,要求草种低矮、浅根,需肥水的高峰期与果树的需肥水高峰期错开,与果树没有共同的病虫害,再生能力强,产草量大等。近年来,我国在苹果生产中引进和推广较成功的草种主要有三叶草、黑麦草、岩垂草、鼠茅草等,特别是新引进的鼠茅草在苹果园优势明显。

鼠茅草耐严寒而不耐高温,根系深30厘米,最深达60厘米,密集,生长期及枯死腐烂后,提高了土壤渗透性,防止地面积水。鼠茅草一般在国庆节前后播种,幼苗越冬,翌年3—5月为旺长期,针叶长60~70厘米,倒伏生长,厚20~30厘米,覆盖地面,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避免地面太阳暴晒,增强果树的抗旱能力。6月中下旬整株枯死,散落的种子秋后萌芽出土。枯草厚度7厘米左右,对杂草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进入雨季后,枯草逐渐分解。鼠茅草前期生长速度快,有利于和杂草的竞争,倒伏、枯死比较早,便于作业,与果树水分、养分的竞争期比较短。果园种植鼠茅草,能够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并保持土壤通气性良好,减少除草、松土用工,增加VA根生菌;同时,鼠茅草不易点燃,无需担心着火,有条件的地方可作为首选草种加以推广。

3.2 丰水期播种

果园生草,草种以三叶草、黑麦草、鼠茅草为主,播种后如土壤干旱,则出苗差,因而要尽量选择在丰水期播种。果园生草可以春播,也可以秋播。春季土壤墒情好,可在4月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如果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可在8—9月播种。

草种不同,用种量及覆土厚度不一样。三叶草种子小,播种量少,每亩用种0.5~1.0千克,覆土厚度1.0~1.5厘米。黑麦草种子较小,亩用种量1.5千克左右,覆土厚度1.0~1.5厘米。鼠茅草草籽小,可以条播,也可以撒播,每亩用种量1.5~2千克,覆土厚度不超过1厘米,镇压要轻。

果园生草以行间生草为宜。

3.3 抓好幼苗期管理

种草当年一般不刈割,通过地上部的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强大的根群,为提高产草量打好基础。管理的重点一是及时拔除杂草,二是在雨前或浇水前,撒施尿素,促进生长。追肥应少量多次,每次每亩追施7.5千克左右,全年追施3~4次。

3.4 及时刈割覆盖

从播种后第2年开始,草长到30厘米时刈割,覆盖树盘,留茬1厘米左右,全年刈割4~5次。鼠茅草不用刈割,田间作业踩踏即可抑制其生长。

3.5 更新

播种5~7年后,草根老化,生草能力下降,产草量降低,要进行更新。更新可在秋季果园深翻时进行,也可以结合施基肥,逐年翻压更新。翻压后再播种。

猜你喜欢
草种腐殖质生草
腐殖质和生物肥料对植物发育和微生物活性的协同作用
果园自然生草及培肥技术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冷季型草+秋播”生草模式总结
不同来源堆肥腐殖质还原菌异化铁还原能力评估与调控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
腐殖质对环境影响及其降解研究进展
利用蒽醌碱溶液提高褐煤中腐殖质的萃取率
橘园生草栽培的生态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