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9-03-18 05:20张永朝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梨木虱的高峰期

张永朝

(河南省洛宁县园艺局,471700)

金珠沙梨是河南省洛宁县地方特产,具有早果、丰产稳产、易管理、效益好的特点,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梨木虱是金珠沙梨的主要害虫,2014年以来,每年发生面积达到2000公顷,部分果区发生严重,造成梨树早期大量落叶、树势衰弱,果实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极大。针对梨木虱的危害,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梨木虱的发生规律和引起大发生的原因,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梨木虱的危害

梨木虱对梨树的危害分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指梨木虱刺吸梨树叶片、果实和幼嫩枝条的汁液,消耗树体营养,削弱树势;间接危害是指梨木虱分泌物在雨季潮湿条件下被霉菌附生(主要是链格孢菌),导致煤污病发生,在叶面、果实及枝条上形成病斑,污染果实,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引起早期大量落叶。

2 梨木虱的发生规律

在豫西地区,梨木虱1年发生5~6代,以成虫在梨园的落叶、枯草间及树皮缝隙中越冬。2月中旬成虫开始出蛰,2月底至3月初为出蛰高峰期;梨花芽膨大期(3月中下旬)是梨木虱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第1代若虫于梨花序分离期开始孵化,开花期大量孵化,花落70%~80%前后第1代若虫达到孵化高峰;第2代和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第4代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一般8月以后各代若虫田间数量急剧下降,各代若虫期20天左右。第1代若虫和成虫发生相对整齐,以后各代的发生参差不齐,世代重叠。每年有4~6个发生高峰,主峰在每年的6月上中旬。

梨木虱的分泌物有较强的黏着性,黏附在叶、果和枝上的分泌物失水后,残留物不易被雨水冲去。进入雨季后,当空气湿度增大时,易产生煤污病。

3 梨木虱大发生原因分析

3.1 梨木虱防治难点分析

梨木虱有两大习性使药剂不易接触虫体而造成防治困难。一是隐蔽为害习性。若虫喜欢在叶柄和叶丛基部(前期)、叶果粘贴处、密闭果园的叶背面,或潜入蚜虫、梨瘿蚊为害的卷叶内和其他阴暗处为害。二是产生分泌物的习性。在梨木虱若虫孵化后1~2天就从尾部分泌出一种无色透明的线状蜡质物,随即又分泌一种无色透明的黏稠液体附着在其周围,以后黏液逐渐增加而将若虫包埋,若虫隐没在分泌物中生活和为害,黏液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第1代若虫和成虫发生相对整齐,以后各代的发生参差不齐,世代重叠,栖居场所不一,干旱年份若不能有效控制第1代梨木虱的发生,则第2~4代将会大量增殖,从而造成猖獗为害。

3.2 气象因素的影响

梨木虱发生程度与温度和降雨有密切关系,在高温干旱的季节或年份梨木虱发生较重;而在雨水多而温度低时则发生轻。如2014年和2015年,3—4月干旱少雨,气温偏高,梨木虱基数大,发生严重;2016年春季气温较低,降雨量偏多,发生较轻。

3.3 前期防治不力

近几年来,豫西地区早春气温极不稳定,多数梨园错过了越冬代成虫出蛰高峰期的防治时机;花落70%~80%时果农看不到梨木虱初孵若虫,绝大多数不打药防治。当落花后7~10天发现有大量若虫时才开始喷药防治,而此时若虫已排泄黏液,喷药防治效果极差,从而造成梨木虱的大发生。

3.4 果园郁闭

由于管理(偏施氮肥、修剪过重等)不善,果树生长过旺,枝叶量过大;或者地势低洼的果园,由于雨季排水不畅,树体旺长,导致果园郁闭。树冠郁闭的果园梨木虱发生严重。

3.5 其他因素

没有做好清园工作;喷药不细致,漏喷现象普遍存在;长期使用一种药剂导致梨木虱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菊酯类等广谱性农药伤害天敌;选择农药不对路等,均会加重梨木虱的发生。

4 综合防治技术

梨木虱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狠抓前期防治,降低虫口基数,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1)清园。初冬至早春发芽前,将园内的枯枝、落叶、落果、杂草等清除,并刮除树体的老翘皮,将其和肥料一起深埋或集中烧毁,减少虫源。

(2)加强栽培管理。做好疏花疏果,适当控制树体负载量,增强树势。通过疏除过密枝、控制氮肥使用量、雨季及时排除积水等措施,抑制树体旺长,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梨木虱的生存环境,并为农药防治减少障碍。

(3)摘除虫梢。5月底至6月初(收麦前),梨木虱第2代若虫集中在树头、背上、外围等部位为害新梢,发生严重的园片,结合夏季修剪,摘去新梢顶部5~6片叶片,并立即深埋,消灭若虫。

4.2 物理防治

(1)悬挂粘虫板。3月上中旬,结合对梨茎蜂和蚜虫的防治在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每亩悬挂25~30片,诱杀梨木虱越冬代成虫。

(2)树干束草。8月底至9月上旬,在树干光滑处束绑草把,诱集越冬成虫潜入草把内越冬,早春成虫出蛰前解下草把并深埋。

4.3 生物防治

梨木虱的天敌有花蝽、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田间以寄生蜂表现最好),应重视保护天敌。防治时选择专一性农药,尽量避免喷施菊酯类等广谱性杀虫剂,或避开天敌活动期用药。推广果园行间生草技术,吸引天敌,增加果园天敌数量。

4.4 化学防治

3月上旬越冬成虫出蛰高峰期、梨谢花70%~80%时即第1代若虫集中发生期,以及5月初第1代成虫集中发生期,是化学防治的3个关键时期。

(1)防治越冬成虫。在梨花芽膨大期(3月上旬前后越冬成虫出蛰盛期),选择晴朗无风天气的上午,全园喷1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杀灭梨木虱的越冬成虫。

(2)防治第1代卵。花芽膨大现绿期(3月中旬第1代卵量高峰期),喷施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第1代卵基数。

(3)防治第1代若虫。梨落花70%~80%时(4月上旬)即第1代若虫集中发生期,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或22.4%螺虫乙酯悬浮剂5000倍液,或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000~10000倍液等药剂。

(4)防治第1代成虫。5月上旬第1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喷1次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加强夏秋期防治。若前期防治不力造成梨木虱后期大发生,若虫隐没在黏液中为害,则应先喷施4000~5000倍碱性洗衣粉,破除黏液层后再喷施杀虫剂进行防治。雨季结合防治褐斑病、轮纹病等病害,及时喷布代森锰锌、戊唑醇、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以减轻果实煤污病和早期落叶病等病害的发生。

(6)落叶前防治。在采果后至落叶前全园喷施高浓度的杀虫剂,消灭越冬代成虫,减少来年虫口基数。药剂可选择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

猜你喜欢
梨木虱的高峰期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中国梨木虱关键发生期与气温关系研究
8种药剂对甘蓝烟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试验
农药助剂对啶虫脒防治白瓜烟粉虱的影响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保护地蔬菜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螺虫乙酯悬浮剂有效防治梨木虱
几种生物药剂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