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2019-03-18 21:32彭求明
广东蚕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网络层农田全过程

彭求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我国一直是农业生产大国,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也是发展最主要的根本,其自身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都是较明显的。尤其是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应用农业领域,也有着较大的意义。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农业需要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做出变革,做出转型和升级。科技在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明显,首先需要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关键要点,从而有效应用。

1 物联网技术简要介绍

物联网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类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较明显,具体指的就是物与物之间的联动和连网,互相联系、彼此促进功能性的提高。物联网核心技术仍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相关技术的一个拓展和延伸。这样的技术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是较明显的,与其他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此类技术更多会涉及实体,涉及诸多线下内容,是建立在线上线下彼此之间联动和联系的。一般整体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个层次彼此交互,且呈现一个渐进的形式,其中感知层为最底层,也是最为基础一层,主要通过物体识别和扫描等,获取物体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上层设备进行处理。而网络层主要起到的作用就是将设备和信息、数据传递等进行一定联动,将数据进行互动交流和处理,最终获得一个结果,起到一个中转的效果。而最终的应用层,则是进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进行数据调配,达到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的目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优化最终应用效果。

总的来说,此类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应用过程中也具备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也较明显,能够满足用户不同个性化和智能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此类技术应用领域也具备明显的不同之处,所起到的功能和效果也存在差异。

2 物联网的应用现状分析

2.1 监控功能应用

监控功能应用主要是依托了无线传感器,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对农田现有的温度、湿度、光纤强度等进行一定观察,从而远程进行控制农田现有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由传感器支持,联动网络层面,最终反馈到用户端。这一过程控制效果相对较为可观,可以发现外在温度具体变化,明确环境变化对农田所带来的影响,从而结合农田作物成长所需各类元素,进行相关控制,充分令农作物的生长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

2.2 监测功能应用

监测功能一般来说都是利用RFID电子标签来建立一个安全体系,从生产到销售、食用等全环节,都利用标签进行相关管理,从而有效实现全过程控制,实现一个有效的安全方面应用。而通过相关技术应用之后,整体安全性及安全效果也相对较为可观一些,对于农作物生产销售全过程也可以充分有效保障,在拥有数量与销量同时,也可以更加拥有质量和经济价值,提升各类产业与产品的附加价值等多方面情况,有效优化农业经济架构和产业发展。

2.3 图像视频监控功能

图像视频监控主要是进行实时动态的耕地、作物、土壤等多方面的控制,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和多层次的方法进行一定调节和调整,建立在多维信息基础之上,利用各类控制手段之后,可以确保相关环境处于一个最佳状态。而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数据等也会生成一定的历史,进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模型,根据实际情况来反馈与调整相关参数,辅助进行相关决策。

3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架构

3.1 系统结构设计

在实际应用中,此类系统及技术所起到价值相对明显,而一般来说具体系统结构设计则可以包括信息采集器、智能网关、监督装备和自动调控设施等,这些都是此类系统架构最基本组成。一般采集器等属于感应层,即将环境等相关内容收集到其中,将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依托于数据的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接入到网络层并转为电磁波,传输到各类协调器和网络层中。而智能网关则实施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处理和运作,进行数据传输,传输至监督中心进行解析保存等,最终传导自动控制器,进行现场控制。而另外实际操作时,现场画面等也可以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行可视化监控。

3.2 感知层阐述

在感知层中,一般包括了传感器、RFID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等,其自身所起到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是一个监控、接收,并根据相关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至网络,传送至对应的智能网关,从而起到一个实时数据收集的作用。在操作时,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传递到上层,上层则进行数据转换,然后辅助进行相关数据的决策,感知层是最底层、最基础、最关键一部分内容。

3.3 网络层阐述

网络层主要是依托了 WLAN、CDMA和 4G网络技术等进行一定融合,具体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方面的设定,从而进一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各类数据的准确交换与交互之后,整体网络能动性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将感知到的生产信息进行无障碍、快速、快捷、安全地传送到相关控制中心,可以更好地优化最终决策效果。

3.4 应用层阐述

应用层是框架体系中的最高层,也是面向终端用户的层面,可以结合实际种植物和农田特点的特异性需求进行一定调整,实施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的管控,可以用于实现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交流、流通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层面具体包括较多应用系统,可以针对不同阶段及生产过程,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进行加强、完善和提高,实现对于农业生产环节、过程与疾病、病虫害的有效监控与防治。

4 应用分析

4.1 应用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诸多质量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通过相关技术与智慧农业体系的应用之后,可以充分将田地信息传递到管理人员,建立农田、用户之间的彼此联系和联动,这样一来也可以辅助农业生产更加健康稳定。由于农田面积较大,通过此类技术应用之后,整体操作效果也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也可以规避常见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出现自然灾害、病虫害得不到关注和重视的现象。及时有效的预警,有助于辅助用户尽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且通过智能化处理,也可以对农业自动化程度等情况进行一定优化,管理精准度也有所提升。

4.2 应用于农业管理

智慧管理这一名词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相关管理可以明显提升农业管理水准和水平,借助传感器可以对农田环境和生态进行一定监控,并提供精准有效的管理依据等情况。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助于生产活动的优化,另外一方面全过程管理也可以促进农业及农产品附加价值的提升。

4.3 应用于农业监督

农业监督是生产之后的流动、流通环节相对关键一部分内容,运用电子标签和条码等形式,智慧农业的末端并非是生产结束后,而是贯穿了生产全过程、全阶段,一直到销售和食用加工为止。通过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能够完成产品质量的全过程追溯,优化最终质量效果,实现即时监控等多方面情况,满足数字化管理的需求。

5 小结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较明显,所起到的效果也较突出。针对这一特点,要明确智慧农业三个层次的关键节点,明确在农业生产、管理与监督方面的应用,以优化应用效果。

猜你喜欢
网络层农田全过程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论物联网安全威胁及其应对策略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探讨
农田制作所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机房制冷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