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超声学检查在乳腺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03-18 14:39郎红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良性肿块恶性

郎红

通化市中医院,吉林 通化 134000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当前超声学检验在乳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实现对乳房层次、肿块形态、病理改变以及血管分布情况的有效观察,有利于实现对良性与恶性肿块的鉴别,可为后期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基础[1]。为验证超声学检验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乳腺肿块患者计66例,均经病理检验确诊,其中良性肿块患者计42例,恶性肿块患者计24例。该6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区间为22-74岁,均数(48.7(女性,)岁,发病位置包括左侧44例,右侧22例,肿块直径0.7-1.9cm,均数(1.4(m径置)cm。纳入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已经签订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学检查,使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为7-10 MHz。检查的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确保双侧乳房可充分暴露,而后以患者的乳头为中心,使用超声探头以放射的方式对乳腺的各个象限进行扫描,对肿块的性质、形态、大小、边界、回声等进行观察,同时根据其血流现象标准,对患者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进行判定,设定为0-IV级,其中未见血流型号,判定为0级,伴随1-2处血流信号,为I级,2-3条血管,血流量为中量,为II级,存在4条及以上血管,且较为丰富,判定未III级[2]。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肿块诊断情况。(2)对比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边缘、回声、微钙化、后方衰减。(3)对比两组患者肿块内部的血流分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包处理分析,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该66例患者中经病理检验发现良性肿块42例,恶性肿块24例。超声检验良性肿块41例,检出率为97.62%(41/42),恶性肿块19例,检出率为79.17%(19/24),检出率对比,P<0.05(χ2=16.592,P=0.000)。

2.2 超声图像特征 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患者边缘、微钙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回声、后方衰减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在血流0级率的对比中,对照组为92.86%的占比,明显高出实验组,而在I级的对比中则无显著性差异,即对照组占比为11.9%,实验组则为16.67%;在II级、III级的对比中,观察组均为0,而实验组则为37.5%和45.86%。

3 讨论

乳腺肿块的治疗效果与治疗的时机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早期诊断明确肿块性质,能够为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次研究中超声检验对良性肿块的检出率为97.62%(41/42),对恶性肿块的检出率为79.17%(19/24),存在较大的差异。经过良性肿块与恶性肿块患者的的超声图像分析发现,良性肿块的形态普遍较为规章,且边界较为清晰,少见钙化,而恶性肿块的边缘普遍粗糙,伴随毛刺样变化或者蟹足样变化[3]。另外在血流分级上,良性肿块普遍内部无血流信号,而恶性肿块内部伴随丰富的血管网络,故可以为基础进行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判定肿块的良性与恶性。综上所述,对乳腺肿块采用超声学检查应用价值显著且伴随典型的图像特征,有利于为早期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之中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良性肿块恶性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