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需内外协同发力

2019-03-18 01:53唐坚
人民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乡农业农村

唐坚

【摘要】在鄉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内外因素,通过提升农村人口素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教育文化等方式,破解乡村振兴实现的内部困境;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等途径,化解制约乡村振兴实现的外部矛盾,以内外并重、统筹兼顾的方式促进乡村社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 协同发展 农村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对此,我们应以唯物辩证法考察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内外因素,在统筹兼顾、内外并重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内部因素

农民、农业和农村是影响乡村振兴的内在因素,也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主要力量,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目标。从唯物辩证法视角来看,当前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农村人口结构失衡。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老人、儿童、妇女等留守乡村,部分农村地区呈现出空心化、老龄化发展趋势,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此外,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村学生将“跳农门”作为人生理想,在接受高等教育后在城市安家落户,使得农村知识精英流失,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在青壮年劳动力和优秀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农村人口素质不断下降、人口结构失衡等问题逐渐凸显,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实现。

其次,农村产业发展落后。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滞后,生产效率较低。农业发展滞后不仅表现为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能力较差,还表现为农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成本较高、初级农产品比重较大,导致我国农业综合效益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土地闲置、撂荒等问题比较突出,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由于生产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村文化教育落后。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滞后,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开展。比如,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一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面临家庭教育缺失、学习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等问题,影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此外,一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不能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也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乡村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不复存在,质朴、淳厚的乡土文化渐渐消失,而与工业文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乡村文化尚未形成,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外部因素

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提升等内部因素密切相关,还与城市化、工业化、网络化等外部因素联系密切。因此,我们应深入探析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外部因素。

首先,以工业化为导向的国家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证工业化进程的有效推进,我国制定了计划经济体制,同时实行人民公社化制度。在这种政策导向下,资源、人才等流向城市和工业领域,使得城市和农村的二元化格局逐渐形成,农业落后、农民贫穷、农村衰落的“三农”问题逐渐凸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和保护农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三农”问题积重难返,很难在短期内彻底改善农村的发展现状。此外,从产业属性上来看,农业仍处于劣势地位,很难与制造业、服务业等进行竞争。

其次,以城市化为导向的发展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但农村发展却落后于城市。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其却不能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最后,以市场化为中心的经济改革。市场经济是以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城市和工业往往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率,这促使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更多地流向城市和工业领域,从而导致了农村发展滞后问题。同时,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多地少、分散经营、“靠天吃饭”等问题,难以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处于劣势,因此,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远落后于工业。

内外协同发力,促进乡村振兴

一方面,应着力破解乡村振兴实现的内部困境。首先,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比如,针对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无效供给较多等问题,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等的比重。同时,还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其次,优化农村人口结构。应以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方式,改善农村人口结构。比如,应吸引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加大对乡村医生、现代农民、农业技术员等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最后,发展农村文教事业。应将推动农村教育和文化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不断促进农村文教事业的发展。比如,应改善农村地区的办学条件,解决好贫困学生的受教育问题;应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着力培养技术人才;应加强乡村文化开发,打造以乡土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应形成具有乡土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农村文化品牌,等等。

另一方面,应化解制约乡村振兴实现的外部矛盾。首先,应坚持农村优先的发展战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等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发展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比如,应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活动,改善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其次,应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政府应不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消除城乡在就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构建城乡统筹兼顾的发展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支持。再次,应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整合社会资源,为农村发展赋能。最后,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回应,也是传承乡村文明、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村治理、发展现代农业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深入分析影响乡村振兴实现的各种因素,以内外并重、统筹兼顾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社会的繁荣发展。

责编/孙渴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城乡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