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国产科幻新起点

2019-03-18 01:59张琦
综艺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灾难流浪

张琦

今年春节档备受关注的影片无疑是《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两部片子一齐大胆尝试国产科幻,且均改编自刘慈欣小说,尤其是《流浪地球》的票房口碑双收大大提振了国人对本土科幻电影的期待,虽然后续出现了一些恶意刷分和无聊口水战的乱象,但回归到电影本身,《流浪地球》的整体素质经得起考验。

导演郭帆很早之前就已对科幻心生向往与想象,他的“元年”,或许就始自当初看卡梅隆的《终结者2》所带来的震撼。作为80后,其显然受好莱坞电影影响颇深,不过《流浪地球》在表面的西方科幻/灾难类型片套路之外,很多地方是有着导演自身的特色与中国本土文化语境的。

其一,《流浪地球》在主人公设置上是青春化的,雖有吴京、吴孟达这样的成熟演员加盟,但就整个故事走向与角色着墨上,屈楚萧与赵今麦饰演的兄妹才是主角。对比通常的好莱坞科幻+灾难类影片,往往是围绕着一个有着个人和家庭困境的成年人展开戏剧情境,如《2012》。若以孩子做主角,常常是童真幻想类的软科幻,如斯皮尔伯格的早期电影。而《流浪地球》做反向设置,在硬科幻前提和严肃灾难题材面前起用青少年主角,展现青春期的代际矛盾与心理成长。联系到郭帆导演此前曾尝试青春题材,再加上整个团队的年轻化,应该可以解释这种设置的缘由,深层一点,或正暗示了中国电影的更新换代。

其二,关于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设定,内核上是完全中国化的,是对“土地”与“家”的深厚情结的投射。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潜意识里塑造了国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依恋,所以即使在地球表层都无法居住的情况下,电影中的人类也没有选择抛弃地球进行星际移民,而是利用人造推力驱使地球前往新的家园,这在好莱坞同类题材电影中极为罕见,代表着东方人的独特态度。

其三,《流浪地球》的结尾高潮戏,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在听到朵朵的广播后最终聚集到一起,共同助力引燃木星大气层。这等崇高庄严的仪式化场景即使有硬性煽情的嫌疑,但它背后所凸显的去个人英雄化、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倾向不应被过度地指摘。

基于影片引起的针对国产科幻的各种讨论乃至争议,把它放在较长时间维度里看,其实都属正常现象。不说是否科幻元年了,我更愿意把《流浪地球》当成当下国产科幻的新起点,它是新一代年轻的、从小受科幻熏陶的创作者对本土科幻片的大胆迈进,也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为代表的本土科幻萌芽的延续和突破。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灾难流浪
视觉
忍受不可忍受的灾难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流浪猫鲍勃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