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未必无好人

2019-03-18 01:59
妇女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晋阳太监标签

说起太监,从赵高到李莲英,估计国人的认识都是既鄙视又“皆曰可杀”。然而,真的不能一概而论,太监中也有好人,唐末五代的张承业就是其中一位。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大唐已经支离破碎,50岁的张承业被朝廷任命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监军,朱温篡唐称帝后,李割据河东建立晋国,以复兴唐朝为名与朱温对抗。张承业追随李克用,李死后又托孤让张承业辅佐儿子、二代晋王李存勖。

那么,张承业究竟好在哪里呢?

李存勖率军长年在外征战,而将整个后方军国政事“一委承业”。张承业长袖善舞,大显身手,在后方“积聚庾帑,收兵市马,招怀流散,劝课农桑”,出色地保障了晋军的粮食和兵源供应。更为可贵的是,他“征租行法不宽贵戚”,权贵黎庶一视同仁,“由是军城肃清,馈饷不乏”。太原城内既平稳安定,粮饷又源源不断送往前方,且持续十年。对于一个乱世中的割据政权而言,这确实很不容易。

张承业为了晋国和正义,不怕得罪人。李存勖想去赌博、耍派头赏赐伶人,向张承业要钱,遭到拒绝。于是他在钱库里摆了一桌酒席,邀请张参加。席间让儿子李继岌为“老管家”跳舞和敬酒,完后张承业赠予李继岌宝带和币马。晋王嫌赠得太少,指着积存的钱物高声叫道,你应该送他一堆钱。张说:我送给少爷的彩礼,是从我的俸禄里支出的,钱库里的钱,只能用于三军费用,“承业不敢以公物为私礼”。晋王不悦,借喝酒用话讽刺他。张承业生气地说:我是个宦官,没有子孙后代,“惜此库钱,所以佐王成霸业也。不然,王自取用之,何问仆为!”但是,钱财用完后,百姓就会远离你而去,你的事业将一无所成。

张承业对其亲属也同样是铁面无私。他的几个侄儿知道他当了大官后,从同州来到晋阳投靠他。其中一个后来杀死了一位贩牛人,张承业依律将他处斩。晋王闻听后急忙派人去解救,但已经来不及了。

张承业的李唐情结太浓烈了。917年,李存勖授他开府仪同三司、左卫大将军和燕国公等官爵,被他一口拒绝,至死都只称唐官。在聪明人看来,他的行为似乎是太迂腐了,但却是中国政治文化之大节,其人格意义至今仍被肯定。李自成打进北京后,以大学士魏藻德为首的一千多名朝臣几天前还信誓旦旦表示要效忠大明,此时却排着长队拜谒新主和表忠心去了,目的是能在新朝仍有个好职位。崇祯下葬那天,没有一个旧臣去扶棺执绋,基本的政治伦理都不顾了,更不要说什么气节和风骨了。这些人与张承业相比,可谓判若云泥。

921年,李存勖在众将的劝说下于魏州称帝。此时张承业已76岁且卧病在床,闻知后十分震惊,命人将他从晋阳抬到魏州,以“两不可”的道理,苦口婆心劝晋王不要称帝,仍以复唐为依归。但是,李存勖太想过皇帝瘾了,劝说的結果只能是白费口舌。张承业回天无力,恸哭曰:“诸侯血战,本为唐家,今王自取之,误老奴矣!”遂返回晋阳,“不食而死”。

张承业的身份是个太监,标签很臭。然而,他的行为却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切不可以标签取人,尤其不能搞唯标签论,看其实际做了些什么,这才可靠。

(摘自2018年11月5日《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晋阳太监标签
载舟之水
经营人心
红袖断,花语劫
明清太监也读书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科学家的标签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标签新闻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