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灵的桎梏

2019-03-18 11:50丁阿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丁阿宁

摘要:本文从会话分析视角,结合语言学及社会语用学相关理论分析影片《玻璃动物园》中具有代表性的会话片段,从话轮转换、话轮长度、优选结构、会话原则等方面分析剧中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全面解读女主人公罗拉从自我封闭到勇于直面现实的心理成长历程。

关键词:会话分析;《玻璃动物园》;心理成长;人物对话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088-02

一、引言

会话分析理论(Conversational Analysis)由社会学家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于上世纪60年代创立。社会语言学认为会话作为一种社会交往,一个言语活动过程,其中每一步都是双方相互协商的结果,都是构成正确理解下一步的前提(徐大明,1997)。

二、文本背景及样本分析

1.文本背景。《玻璃动物园》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之一,剧本描写了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家三口——母亲阿曼达、女儿罗拉和儿子汤姆的故事。

2.样本选取及分析。本节将选取影片中三个典型的会话场景,运用话语分析理论中话轮交替,话轮分布与长度,优选原则,合作原则等探讨剧中罗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成长历程。

片段1:

T1 阿曼达:你得了感冒,还到处跑吗?

T2 罗拉:但总比上学要好些,妈妈,我不能再回去了。那天我都——吐——吐到地板上了。

T3 阿曼达:为了要使我相信你还去鲁比科姆商业学校上课,你从上午7点半到下午5点,就一直在公园里兜来兜去吗?

T4 罗拉:并不像你讲的那样可怕,我可以找个地方进去暖和暖和。

T5 阿曼达:找到哪可以去?

T6 罗拉:我常到艺术博物馆和动物园的鸟房里去。……最近我常在那个“珍宝室”度过整个下午。

T7 阿曼达:你瞒着我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欺骗?(罗拉目光下垂)为什么?

T8 罗拉:妈妈,你一失望,脸上露出那副可怕的受苦相,就象博物馆里那张圣母像一样!

T9 阿曼达:瞎说!

T10 罗拉:我实在受不了了。

…… ……

阿曼达偶然发现罗拉近六个星期以来都没有去商业学校上课的事情,盛怒之下匆匆赶回家中质问,并撕碎了她的打字键盘表。面对母亲的逼问,怯懦的罗拉只想要逃避。片段中阿曼达以提问的形式发起话轮,从文本的角度来看,句末的问号并不是“真诚的问题”的标记,其目的并非是为了获取信息。Green(1989)将“真诚的问题”定义为:说话人希望得到某些信息,且相信受话人可以提供这些信息。而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阿曼达主要是想通过这些问题发泄心中的怒火,并不真的要从罗拉那儿得到答案(T1,T3,T7),因为她不仅意不在此,而且答案是什么在此刻并不重要。罗拉为了避免话语冲突,选择了回避的策略(T2),“比上学要好些”,“不能再回去了,我都——吐——吐了”,希望母亲能理解她内心的恐惧与无助。在发现这么说并未缓解冲突气氛时,罗拉试图转换话题(T4),“我可以找个地方进去暖和暖和”,罗拉话里“博物馆”“鸟房”“大玻璃暖房”等词汇的出现,都深刻反映了她逃避现实,避免与外界交流的心理,这些地方就如同她的玻璃动物园一样,成为隔绝她与现实的安全岛。面对阿曼达的步步紧逼(T7),倍受打击的罗拉终于崩溃了,她苦苦哀求(T8),表示“我实在受不了了”(T10)。

片段2:

T1 阿曼达:我告诉过你,我不再迁就你了,罗拉,你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脑子发昏?

T2 罗拉:求求你,你去开吧!求求你!

T3 阿曼达:非得你去!因为我不能去!

T4 罗拉:(绝望地)我也不能去!

T5 阿曼达:为什么?

T6 罗拉:因为我不舒服。

T7 阿曼达:你这样胡闹才叫我不舒服呢!为什么你和你弟弟不能喝正常人一样?你们总是神经兮兮,怪里怪气的!

…… ……

T8 罗拉:哦!哦!哦!(穿过帷幕又转过身来,一下冲到留声机旁,拼命地将发条摇上,放上唱片)

T9 阿曼达:你马上去开门!

T10 罗拉:好吧,好吧,妈妈!

汤姆以邀请吃饭为名带同事吉姆到家里做客。欣喜若狂的阿曼达竭尽全力地做着各种准备,罗拉则对此显得非常不安,当得知来访的正是她中学时期的爱慕对象时,惊恐地一再向母亲表示,“请你们原谅我,我就不上桌了”,并拒绝母亲让她去开门的要求。这段对白中,阿曼达仍旧牢牢地控制了话题的主动权,她占有较多的话轮数,说话的时间也比罗拉要长,不断提问和发出命令的是她,用次选结构做出回应的常常也是她,面子威胁度明显高于罗拉,这让她具有了更高的“舞台功效”(王虹,2001)。面对女儿的乞求,阿曼达舍弃会话中的礼貌原则,并发出警告,“我不再迁就你了”,暗示她对罗拉自卑懦弱的性格其实早有不满。“你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脑子发昏”则是对女儿如此失态的极度失望。面对母亲的训斥,罗拉的优选回应理应是道歉,但她却选择了回避(T2)。母亲的无情拒绝迫使绝望的劳拉用撒谎的策略为自己脱身,并不惜也威胁到对方的面子(T4,T6),“我也不能去”,“因为我不舒服”,表现得极为不合作。这激起了阿曼达更大的怒火,“胡闹”,“神经兮兮”,“怪里怪气”(T7),她表達愤怒的同时再次将话语权控制在自己手中。

片段3:

T1 吉姆:哎呀呀!摔破了吗?

T2 罗拉:现在它和别的马一样了。

T3 吉姆:碰掉了它的——

T4 罗拉:角!没有关系,也许还因祸得福呢!

T5 吉姆:你绝不会原谅我的,我敢说它一定是你最心爱的玻璃动物。

T6 罗拉:我并不偏爱那个,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一件小事。玻璃本来就容易打碎。无论你如何小心,架子上太挤,东西就容易掉下来。

T7 吉姆:我还是感到十分抱歉,因为事情是我引起来的。

T8 罗拉:(微笑着)我只当它动过一次手术。没有角倒使它看起来不那么奇形怪状了。(两人大笑起来)

T9 罗拉:现在它和其他没有角的马在一起会自在多了……

T10 吉姆:哈哈,真是太有趣了!……你知道——你——和别人不一样——和我认识的人完全不同。

这部分会话中罗拉表现得非常主动,她的话轮数几乎与吉姆相当,且有3次主动发话,3次话题转换,一次打断(T4)(一般来说,会话中的打断者拥有比被打断者更大的权势),说明虽然罗拉没有控制话题,但在谈话中具有较高的权势。通过与吉姆的交流,罗拉逐渐发现现实生活不仅没有那么可怕,反而带给她很多快乐。两人共舞时不小心摔破了那只玻璃独角兽,吉姆表达歉意之后(T1),罗拉选择优先结构表示谅解,“现在它和别的马一样了”,“也许还因祸得福呢”,说明罗拉藉由打破的玻璃动物表达自己愿意面对缺陷,和其他人一样过正常生活的愿望(T2,T4)。T6中罗拉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是脆弱不堪的,如果一味封闭自己,她的人生就会像从架子上掉下的玻璃动物一样摔个粉碎,暗示出自己愿意走出桎梏的心理。

三、总结

本文从会话分析视角独辟蹊径探讨戏剧《玻璃动物园》中女主人公罗拉的个人成长历程,通过选取剧中三处代表性话语片段,从话轮转换、话轮长度、优选结构、会话原则等方面分析剧中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参考文献:

[1]Green,G.M.1989.P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M].New York:Lau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

[2]Sacks,H.On the preferences for agreement and contiguity in sequences in conversation[Z]. In G.Button & J.R.E.Lee eds.Talk and Social Organization,1987.

[3]崔國鑫.会话分析的语用研究[J].外语学刊,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