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创新思维枷锁实现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3-18 11:50魏金占覃伟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魏金占 覃伟荣

摘要: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打破既有思维模式,在科学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时代创新的不同特点,以三幅图片从三个方面阐述创新意识的提升以及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引导,为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时代特征;创新人才培养;自我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00-02

引言

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正从之前的跟随模拟到并列前行,创新的内在驱动将直接决定民族未来的全球竞争力。2017年习主席提出国家大力支持研发,特别是创新性研究,因此可以理解为我们国家正处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的关键阶段。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在知识的运用、知识的挖掘、知识创新等环节,明显表现不足。众所周知,自然科学的研究,就在于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并合理利用造福人类,同样对于人文科学,了解和掌握社会的运行规律并很好运用它是终极目标。随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知识的迅速积累造就单人无法全部掌握,因此人为的将知识分门别类,形成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模式。

在新中国建立后,这种专业划分模式达到新的高度,也为我国的教育水平提升、国家建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模式在新中国的初期,全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的环境下,非常适宜且能迅速提升国家实力。但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教育水平已经取得很大提升,其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一般国家,较大比例的国民具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而社会的进步,专业的融合,要求传统教育的细分专业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当前各大高校也根据自身的情况,细分大学教育中的通才与专才的培养并取得较好效果。但沉积数十年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大学教育前的中学教育,其创新能力培育引导依然不足,造成我国当前依然十分匮乏创新人才,因此本文将以互联网上三幅图画做例子,阐述人才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一、创新的时代特性

当代科技的发展,多基于前人的技术积累,因此科技创新必然基于当前的社会经济技术基础。众所周知,作为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其发明的电灯造福人类并开启人类进入电力时代。其在发现电灯丝的过程中,失败多达上千次,其发明创新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但却忽略了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众所周知,动植物被闪电击中会被碳化并发出光和热,而电灯丝就是利用通电状态下的高温发出光,因此如果借助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其成功的时间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缩减。此外,如果再考虑到当时的经济情况,普及电力必须是成本低廉,随处可见的普通材料,如此也将材料的选择范围再次缩小。下图是小学课本里的小故事《乌鸦喝水》,其创新之处在于吸管的普及,而这是基于当代社会的经济积累,并不是乌鸦自己生产制造吸管,因此创新必须结合时代特征,才能取得成功。作为教育工作者,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关概念传授给学生是天职,而引导学生如何基于既有生产力水平实现创新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重要内容。

二、创新与自身优势挖掘

龟兔赛跑的故事主要告诫人们,努力就有可能超过不努力的人,但新版的龟兔赛跑却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新版龟兔赛跑中,兔子发奋图强努力奔跑,而乌龟却不紧不慢,走向山顶,四肢和头缩进龟壳,滚下山坡取得胜利。本来跑步是兔子的强项,而乌龟通过借助地势、自身智能的创新应用,战胜对手。该图片寓意在创新的同时,要结合创新领域的特点,将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更高层次创新,再结合上文提及的技术经济基础、自身的优势和创新领域的分析,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自发创新。当前社会在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不创新依然有可能被淘汰。众所周知,便捷食品产业在近几年受到极大冲击,而在数年前该类企业还是国内利润较高的行业,无论人才设备,一般的小门小店无法与此竞争。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小门小店也逐步被整合,借助互联网的“龟壳”战胜了“兔子”,因此在自身传统竞争力不足情况下,企业寻求可以借鉴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平台,寻找契合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和发展。而对于兔子,在自身努力、技术提升的同时,必须思考行业融合技术进步对企业的冲击,及早布局。

三、突破自我,全局创新

如前所述,创新的引导是自外而内,最后实现自内而外的更高层次创新。社会的竞争,永远没有完美的赢家,自身进步的同时竞争对手也在奋发向上。因此必须尝试突破自我,实现全局观念下多元创新及融合。以当前国内的手机市场竞争为例,小米的崛起,就在于不和传统厂商直接在线下市场竞争,其利用出色的市场谋略,借助电子产品迅猛的发展速度和较短的更新周期,国人物超所值的消费理念,采用饥饿营销模式,以订单驱动生产,突破自我及传统的依靠产品打天下的模式。该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资金的大量回笼,没有库存压力;二是半年后产品的大量上市,既完善了产品设计的不足,又使得成本得到较好控制,因此造就了风口浪尖的小米。下文是互联网上一种常见的捕蝇,可以将设备内部的比作市场,无数的苍蝇(市场参与者)进入,一旦到一定程度就突破不了行业瓶颈,必然像大浪淘沙一样被淘汰。

真正创新者将冷静思考,在纷争中沉下自己寻求出路,反而突破瓶颈找到更大空间。因此创新的最后,必然是整合创新,融合创新,没有行业划分的多元自我内在创新。作为创新人才培养者,必须及时拓展学生的视野,不局限于行业背景,激发其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手机的进步,使BB机成为历史;苹果的出现,让NOKIA倒了;手机摄像头的进步,数码巨头NIKON顶不住了。不创新必然会被淘汰,套用一句话:不是你不努力,消灭你与你无关。

小结

本文以三张图片作为例子,阐述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层次,即基于外界驱动、自身压力到内心主动的创新意识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在完成传统的知识传递教育模式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多科目知识之间的穿插应用,尝试用学到的知识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逐步通晓世界的运行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界规律,利用知识创新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63-166.

[2]吴瑞林,王建中.研究性教学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3):10-15.

[3]严薇,袁云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09):78-80.

[4]屈晓婷,高艳,秦莹.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思想教育现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5-9.

[5]刘国买.應用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07):73-76.

[6]袁剑波,郑健龙.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2):137-140.

[7]王得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6):22-26.

[8]孙华.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一个观念一制度的分析框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4):62-66.

[9]肖彬,刘晓元.试论自主创新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9):9-13.

[10]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06):124-125,128.

[1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01):84-91.

[12]李越,孙枕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5):35-40.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