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中西方文化比较》本科生选修课教学模式初探

2019-03-18 11:50李怡然李梦茹孔祥国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李怡然 李梦茹 孔祥国

摘要: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PBL)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通过介绍PBL的定义与特点,本文分析将PBL应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本科生选修课的必要性,讨论该课程基于PBL的教学模式,并从师生角色的转变以及小组活动的合作与竞争方面阐述PBL应用于该课程时需注意的问题,以期对PBL应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類课程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PBL;《中西方文化比较》;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8-0198-04

引言

PBL教学法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是“基于问题式学习”的自主学习模式。PBL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西方主流教学模式之一。为了培养本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很多大学开设了中西文化对比类选修课。但是,由于部分授课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佳,无法从文化的本质方面进行授课,造成照本宣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佳。本文将PBL教学模式引入《中西方文化比较》本科生选修课(以下简称《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教学之中,通过介绍PBL的定义与相关特点,探讨将其运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必要性,并以kinesics(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为例,探索具体教学实施步骤与方法,提出相关建议。

一、PBL的定义与特点

PBL是1969年由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李泽生,冼利青 2003)。Barrows教授和他的同事Kelson博士给PBL下了这样的定义:PBL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自主学习的策略,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者要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Barrows,Kelson 1993)。所以PBL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及查找和使用合适的学习资源的能力,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策略。PBL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自在西方医学领域运用以来已沿用50年之久。20世纪80年代,这一教学方法跨越医学领域,在建筑学、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法律、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杨晓华 2012:35-39)。

PBL是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并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因此,深刻理解PBL的前提就是准确理解“问题”的特点。PBL“问题”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问题是开放性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问题的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思考并讨论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答案。根据Barrows的模型,PBL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大致包括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五个环节(Hmelo,Ferrari 1997:401-422)。

二、将PBL应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必要性分析

(一)PBL符合更新教学观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

PBL的教学过程将学生看做主体,把教学看做是师生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知识的过程(王济华2010:98-100)。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精华和糟粕,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主观能动性,讨论其对于精华和糟粕的理解,势必能增强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感悟。PBL教学能将学生带离知识的表面,引导其进入对知识的思考和运用阶段。既然《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教学目标一部分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与沟通”,那么,仅仅理解中西方文化的表征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在PBL所提供的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思考、讨论,最终将结果运用于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在这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统筹全局的幕后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领导者和有效的合作者(Peterson 2004:630-647)。教师应通过PBL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师生平等交流思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PBL是西方成熟的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模式,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Lohfeld 2005:189-214;Price 2005:394-401),是西方主流教学模式之一。日本、新加坡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引进PBL教学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黄亚玲 2007:3-4)。在中国的一些高校,特别是医科院校,PBL也逐渐被采用和接受(杨晗 2016:120-122)。笔者于2016-2017在美国某高校访学,发现该校很大部分的文化类课程选用了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普遍良好,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这些都是PBL得到应用和其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有力证明。

三、基于PBL的《中西方文化比较》教学模式

基于Barrows提出的典型PBL教学模型,笔者以《中西方文化比较》中的体态语为例,探索具体教学实施步骤与方法。

本章是非语言交际第一部分外表与穿戴的延续,主要学习第二类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分为六部分:体态语定义,中西方文化中一些普遍应用的通用体态语及其异同,体态语的四个领域:仪态,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和手势。教学重点为一些普遍应用的通用体态语及其异同以及体态语的四个领域:仪态,面部表情,目光交流和手势。教学难点为在对外交流中,如何得体地使用各种体态语以减少误解。教学时长为6个学时。

(一)组织小组

根据教学内容所涵盖的六个方面,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六个小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导师,在之后的步骤中导师将与小组成员建立合作的学习关系。教师通过邮件、微信、微课等方式向学生提供课程的相关资料,学生也需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查阅文献。

(二)设计问题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提出被称为学习要点(learning issues)的疑问,这些疑问就是他们对学习材料的不解之处,学生把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并围绕其进行讨论和调研。如负责体态语的四个领域之一的手势方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Is there any gesture containing the same meaning in every country of the world?負责面部表情方面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是:Is there any facial expression only existing in Chinese culture?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和其他同学讨论后得出恰当的答案。

(三)后续行动

学生通过初步的自主学习,对所负责的方面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就每个方面提出基于实际生活案例的问题。针对已确立的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探索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互相商讨、相互协作,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如针对该课的体态语的定义方面,教师提供的案例与相关问题为:Which one is a kind of kinesics:1.You are yawning when you work alone;2.You are attending a meeting and sitting for a long time,and you begin to do stretching exercises.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监视各小组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培养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的技能;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与调节,并建立良好的小组成员关系。

(四)活动汇报

学生回顾解决当前问题的具体步骤和过程,概括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提炼出适应相似情境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步骤。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针对自主学习、沟通合作、探索创新等能力进行自评和互评。如针对以上案例和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后发现,体态语发生在交际过程中,包括从事交际的双方,即并不是任何一个动作都是非语言交际。独自一人时打的哈欠不存在交际过程,因此不是体态语。不论是哪一类体态语,都必须包括潜在的信息。如在会场打哈欠是企图向主席暗示会议开得过长,你已经不耐烦了。在此环节中,学生主要通过小组口头汇报的方式进行活动汇报。

(五)问题后的反思

教师在凝听学生的汇报时,尽量不要打断学生,记录下学生汇报中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学生针对某一问题的汇报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针对学生汇报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以弥补学生知识的不足。

四、PBL应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不同于其他一些教学模式,PBL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将其运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时需要注重师生角色的转变问题,并通过课程的开展使师生双方不断适应、不断“成长”。PBL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定、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资源的提供、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成果的评价等。PBL强调学生的参与,这也要求教师随时监控学生的表现,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时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须有较多的知识储备,以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给教师的角色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西方文化比较》是一门侧重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会涉及许多中西文化的矛盾之处,因此更需要教师就学生面对不同文化时的态度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PBL以学生为“主体”,也是对学生角色的新挑战。学生是PBL的中心,在该教学模式中需要担任多重角色,包括:问题解决的参与者、设计者、操控者、组织者、自我反馈评价者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实现。在《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学生一方面需适应中西文化的异同之处,另一方面需就这些异同之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答案,通过小组讨论等团队合作的方式将关于中西文化的新旧知识进行内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小组活动的合作与竞争

小组活动是PBL模式的主要开展方式。基于课程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来共同解决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享信息,积极讨论,共同完成对同一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PBL培养了学生适应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成为一个愿意合作与善于合作的人(徐文娟,杨承印 2006:47-50)。但是,一味的合作会阻碍新思路新观点的产生与形成。适当的竞争机制应该被引进PBL模式中。单一的“组内合作”模式应该进一步发展为“组内合作+竞争”模式。例如,在体态语这一章节中,除了依据教学内容的六个方面将学生分为六组以外,教师可就一个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如中西方文化中一些普遍应用的通用体态语及其异同。全班学生可就这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展开讨论。学生可就自己的兴趣自行分组。在这一过程中,组内成员形成了一种“合作”的关系,但组与组之间却是“竞争”的关系。因此,全班学生形成了“合作+竞争”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地深入认识该主题,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结语

PBL是开始于西方的教学模式。虽然已在西方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效果,但在中国的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阻碍,如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近年来PBL在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和工程学院的普遍应用也使推崇该教学模式的教育者看到了曙光。然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讨论、时刻监控和引导学生,这些都给实施PBL的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再者,PBL也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讨论前消化学习材料、分析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更多的投入与参与。因此,为了促进PBL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类课程的更多应用,教师和学生都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笔者也希望本文能为倡导将PBL应用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类课程的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參考文献:

[1]黄亚玲,剐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2]李泽生,冼利青.麦克玛斯特大学“问题学习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85-88.

[3]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3):98-100.

[4]徐文娟,杨承印.论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有效实施[J].教育学报,2006,2(3):47-50.

[5]杨晗,张怡,李胜涛,李斌.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120-122.

[6]杨晓华.基于问题学习的翻译教学研究——以MTI文化翻译课程为例[J].中国翻译杂志.2012,(1):35-39.

[7]BARROWS H S,KELSON A M. Problem-based learning: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 [M]. Springfield: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93.

[8]HMELO C E,FERRARI M.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cultivating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J]. Journal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1997,20 (4):401-422.

[9]LOHFELD L,NEVILLE A,NORMAN G.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views of Canadian residents [J]. 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2005,10 (3):189-214.

[10]PRICE K J,EIJS P W,BOSHUIZEN H P. 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nd non-PBL graduates [J]. Medical education,2005,39 (4):394-401.

[11]TIM O Peterson. So youre thinking of try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thre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for implement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4,(5):630-647.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