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太谷孟家花园的造园意境与造园手法

2019-03-18 01:16闫鹏裴莹
工业设计 2019年12期

闫鹏 裴莹

关键词:山西太古盂家花园;造园意境;造园手法

我国园林的兴盛体现于隋、唐这段时期。因为中央集权的建立,封建官僚系统更为健全、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儒、道、释三家互补,但儒家仍然居于正统地位的格局。清代私家园林的建立与兴起,开创了我国园林历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空前盛世。这个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未曾有过的旺盛的生命力,古典园林的成长也在这个期间顺利地进入了繁荣期,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园林体系,其所具有的风格特征也已渐渐形成。太谷孟家花园也正是建立在这一鼎盛的时期。本文通过对山西太谷孟家花园的造景意境与造园手法,来进一步研析太谷孟家花园的艺术造园其独到的特点。

1山西太古盂家花园的布局

太谷孟家花园地处平原,地势平坦,面积庞大,园林总体为长方形结构。从现存的资料和留存至今的园林布局痕迹可以看出,此园除了将部分土地划为畦圃和瓜棚豆架外,其供休息的花园部分,布局活泼多变,院内树木林荫、花草芬芳,楼阁亭台耸峙其间。层峦叠翠的假山,南眺凤凰山巍峨屹立,北绕乌马河清流潺潺,是极富田园风格的园林。

孟家花园的总体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种植区域生活区。院内东西南三面,分别是由菜地、花圃、豆架瓜棚所构成的种植区域,此区域一片田园风光;其中心部分则是为游玩、观赏、休憩、居住的生活区,此区域的建筑以假山、湖相连接。

1.1东院区

从北面入口入园,东部为一处两进院落。北面临街有五大间的卷棚顶二层楼房,当时乃当铺的门市部及储藏间;中间为一堂两屋的五间过厅,十分宽敞,通长的出厦也很精致,即当铺掌柜兼管理人员的住所。院内有合抱的老槐和长势旺盛的枸杞。西部紧靠正门的通道为一排花墙,东西两面花墙均有月洞门可通。院内以鹅卵石铺砌十字通道,将院落划分为四大花畦,培植着丁香、榆叶梅、连翘等花灌木。南面为坐标低于院落的绣楼,楼下中部有四个大圆碹门直通楼顶,原是存放花木盆景的处所。楼上高度仅2米,四面开设通窗,为女眷观赏园景之处。

1.2中院区

从北门正门往西为中院,一座四合院,北面一座卷棚顶二层楼房,正面外墙雕琢着精致的龟纹图案,木构外檐装修超卓,斗拱飞檐,雕栏玉砌,并安装着铁铸的盘龙。楼上供奉着天后圣母像,系园主人为保佑其江淮商业水上运输安全的祈禳之所,铭贤学院作为校址后改名为“崇圣楼”,成为祀奉孔子的处所。天后楼的首层建有很大的抱厦,厦顶连接着二层楼的平台与内室,东西南三面有砖雕勾栏,平台与垂柱木构带木栏杆的通长阳台相连。有着玲珑剔透的木质盘龙雀替在抱厦的两侧与正面,配以龙昂角科斗拱和翘起高度很大的翼角飞椽,更显得飞檐翼出,如飞禽走兽争相夺食。东西两面各建小轩两间,大轩三间,与木构牌坊式小门东西衔接。南面为宽敞的过厅五间,原有牌匾为“尚德堂”由此可通往前院的“洛阳天”。

1.3西院区

西院区为两进院北侧为孟家书斋,为三间过厅,北房五间,园主人及家属避暑或赏玩的寝居处,并有近三百年的古柏两株。寝室的四面建有前后各五间西厢,由此可通往花园最西面的瓜棚豆架,寝室和西厢中间,建有一四方形的二层攒尖顶小楼,原为护院人的岗亭。西院四通八达,环境优雅,为孟家花园的主要建筑物。

2山西太谷盂家花园的造园意境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中有生境、画境和意境三种造园意境。人居自然美景,园林风光山水叠重,通过人来实现,就像自然汇成的一样,也是有山有水的状态,只有自然的缩小版。园中假山是重要的观赏区域,流水加之静湖,使得全园景致更加生动。自唐宋以来,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就是以诗情画意借景造景为主,明清时代尤甚明显。孟家花园是晋中地区一座规模较大、保存至今还未完全拆毁的园林。园林分为若干景区,再加以精心规划,形成了有分有合的园林格局,使院中曲折环绕、高低错落。造园者首先利用建筑物坐标的高低差,因地制宜地在花园内布置格式亭台楼阁,使其高低错落;其次是利用高低不同的墙壁、花卉、照壁、牌坊,把这些建筑群分割开来;最后在院内洼地攒山,造出大起大落之景。园中书斋、曲径石桥、苍松翠柏、菜圃田园,景色迷人,故即得园林之胜。

3山西太谷盂家花园的造园手法分析

园林的建造手法巧妙,像画轴般由一个小景渐渐延伸逐步展开。古往今来,因地制宜的手法一直被用于园林的建造中,巧妙的借助本有的景致,使建筑融于自然风景之中,它们将环境的艺术再现。园林将各个建筑空间相互融合,使得假山、水池、湖、屋舍排布,开与合相结合,互相贯穿,相互融合,使得各区域的风景互相呼应,层次丰富,给人以移步换景、豁然开朗的观赏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视觉效果。孟家花园集齐各种造园手法的精髓,让其造园艺术发扬光大。

3.1理水

山西降雨量少且常年干旱,所以园林中在建设过程中常常缺少水源,孟家花园附近既无泉水又无河水可以引进,只好凿井,人工汲水,作为孟家花园的塘水,再在池塘上边建造亭子或小桥。同时,孟家花园还利用屋檐收集雨水,并使其形成下垂的瀑布,流经墙壁的峭壁山,最后都汇集到山下的水缸中,形成自然的生动的水景。孟家花园通过理水的造园手法,来增创园中的水景。

3.2叠石

山西本身没有湖石,所以要想营造景山就需要采用叠石的手法,堆叠假山的材料通过采用当地的黄石和砂积石。像孟家花园的假山,高约十米,都采用叠石的方法,山体均以土为主体,在利用黄石和砂积石堆置在其上边,形成土坡额形式。还有些小园的地方采用悬挂的方式堆叠完善,形成峭壁山,这种采用叠石的造园手法,使孟家花园的意境更加优美,颇具特色。

3.3对景

孟家花园的四明厅位于全园的中心,北连接拱桥于洛陽天,南于色映华池相对,池塘的南北角为折角形水榭,东北部于游廊相衔接,四明厅西南有“之”字形带栏杆的石板桥,板桥尽头,往北为依山傍水的迎宾馆,往南即达假山。四明厅东面为东西向长廊,东侧长廊与西侧水榭互为对景,采用对景的造园手法,使其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欣赏,处处都是景观。

4结论

总而言之,孟家花园具有典型的北方园林所具有的特点,建筑的分布以中轴对称前院中院后院依次排开。山西园林与江南园林相比,没有自然的湖泊与河流,更加考验了造园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为地形与条件的限制,北方私家园林另辟蹊径,以井水或是房屋屋檐聚水,更有旱院这种做法。一方有一方之景,一处有一处之胜,山西的私家园林虽然没有像江南园林那样的名声,却也有其独到的特点与其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