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五爱市场核心商城改造设计

2019-03-19 00:51
山西建筑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心广场步行街商城

卢 文 杨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1 研究概况

1.1 五爱市场简介

五爱市场成立于1983年,成立之初是一条露天的马路市场,随后五爱市场很快便成为全国闻名的特大型批发市场。1989年,五爱市场结束了马路市场的历史。2009年12月28日,五爱市场成为全国第五家、东北地区首家“国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1]。

五爱市场长期快速粗放的发展模式使市场内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五爱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像五爱市场这样位于市中心的批发市场在其他大城市中并不多见,研究如何通过改造设计使其成为特色商业街区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范围

五爱市场核心商城(如图1所示)包括五爱国际小商品城、床品布艺箱包鞋帽城、内衣袜子城、五爱服装城四大部分(占地面积约10.3万m2),核心商城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改造设计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对核心商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造方案。

2 现存问题

2.1 步行街使用率低

为了研究五爱市场核心商城步行街的使用情况,在研究地段内选择了九个地点作为观测点,其中A,B,C,D 四个地点在基地的四周,E,F,G,H,I五个地点在主要步行街内(见图1),选择五个时间段进行测量。因商业活动在工作日和节假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分别在工作日和节假日对上述九个地点的人群通行量进行了测量(见图2)。测量分别对每个观测点平均每5 min通过的人数进行统计,最终统计的数值是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根据以上测量得出主要结论如下:

1)通常情况下节假日的人群通行量高于工作日的人群通行量。

2)工作日人群主要集中在B,I,G三点。

3)节假日人群主要集中在A,B,I,G四点。

总体来说,核心商城内主要步行街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改造设计应试图将核心商城,尤其是A,B两个地点的人群引入主要步行街,使步行街得到充分的利用,成为商业活动的中心。

2.2 活动空间匮乏

公共空间通常集流通、休息、购物、娱乐、餐饮、交往、庆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五爱市场内虽设置了座椅,但仍无法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对于在这里有较长时间停留的人们来说,仍需提供更多的休息或娱乐场所来打发休息或等待中的枯燥与乏味。

3 更新目标

3.1 整合区域环境

改造设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五爱市场自身特点,塑造主要景观轴线,完善步行街的形态,使之成为相对完整、连续的空间,使行走其中的人们能够清晰地感知整个空间格局,进而达到整合区域环境的目的。

3.2 营造旅游氛围

五爱市场是“国家AAAA级购物旅游景区”,地处城市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因此,应充分利用五爱市场自身的优势,增强核心商城对区域的影响力,营造出具有特色的购物旅游环境,使之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4 空间更新

4.1 空间脉络生成

上文中提到步行街使用率低,改造设计应将核心商城,尤其是A,B两个地点的人群引入主要步行街,使步行街得到充分的利用。设计中以步行街为主导因素,用步行街组织空间,将地段内各个区域连接起来,形成景观序列,生成了“一廊”—“四街”—“四城”的空间脉络(见图3)。

横向的步行街是主轴线,主轴线将两侧的步行街连接起来,使其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为了强化主轴线,将主轴线向五爱服装城一侧延伸,使其统领整个地段。横向步行街使空间具有主导性、秩序性和方向性,是整个地块内景观特征的主导者和实现者,其他景观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其取得联系。横向步行街采用节点和道路相结合的布置方式,节点空间为人们提供了驻足、交流的机会,主轴线使周围的空间优先得到发展,形成了一条具有高商业附加值的商业步行街。

主轴线是整个景观结构的基础,使核心商城内东西向联系较强,但其无法加强地段内南北两侧的联系。上文提出应将人群引入步行街,使步行街成为商业活动的核心,使主要步行街得到充分的利用。改造设计在中间两个商城的首层打通两个贯通的通道,形成内街,借助纵向的支线来加强基地内的联系,激发步行街的活力。

两条纵向的步行街是次轴线,新增加的两条内街是辅助线,次轴线和辅助线加强了地段内南北两侧的联系,将更多的人群引入主要步行街,为人们使用步行街提供了机会。

“一廊”是主轴线,是空间的发展轴。现有的两条纵向步行街(次轴线)和商城内规划出的两条内街(辅轴线)形成了向主轴线方向发展的四个景观分支,即“四街”。

核心商城涵盖了四个大型商城:五爱国际小商品城、床品布艺箱包鞋帽城、内衣袜子城和五爱服装城,形成了四个专业商城的格局,即“四城”。

“一廊”是主街,“四街”是副街,“一廊”与“四街”相交形成了多个节点空间,打破了线性空间的呆板与单调。人们除了会关注横向延伸的主街外,还会随着节点空间的出现而去积极地探索和发现副街,这同现代步行街激发人们休闲、娱乐、体验的人文精神目标是一致的。

4.2 空间结构优化

设计中增加了路网的密度,以此来增加基地内各个方向之间的联系。增加的道路与现状的道路连接起来形成了道路网格。这种具有生长性的网格道路使空间灵活多变又联系紧密,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

内街是商业空间中较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价值取向,是空间组织和各种社会活动之间过渡和衔接的纽带。改造设计中内街与规划的道路网格相结合,并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将节点空间放大,形成节点空间。内街的引入是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灰空间,使空间的层次更加丰富,为人们提供多样复杂的空间感受,提升商业空间的活力与价值。

5 景观优化

5.1 景观序列组织

上文提到五爱市场内虽设置了座椅,但仍无法满足人们使用的需求,仍需为在这里有较长时间停留的人们提供更多的休息或娱乐场所来打发休息或等待中的枯燥与乏味。

改造设计中根据道路网格的特点在交通枢纽处形成了多个景观节点,进而将主轴线上的景观进行组织,发展成为“序曲”→“高潮”→“过渡”→“尾声”的景观序列(见图4)。

主轴线将中心广场、展示广场等多个广场串连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整体,使步行街景观序列具有整体性、变化性、节奏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其中以入口广场作为序曲,中心广场作为景观序列的高潮,展示广场作为最后的收尾,形成了完整的景观序列。

主轴线经历了起、承、转、合的空间过渡,形成了步移景异的空间效果。从入口广场到中心广场再到展示广场,人们在步行街内经历了由室外向半室外空间的过渡,空间的开合变化使环境的氛围、尺度也随之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为行走其间的人们提供了完整的、印象深刻的空间体验。

5.2 景观节点塑造

入口广场是整个景观序列的起点,即序曲,在建筑底部形成了内聚的空间,改造设计在首层将建筑局部墙体打开,使柱廊对步行空间进行限定,这种传统的骑楼形式能够产生丰富的光影效果。柱廊的节奏性能够很好地引导步行者的视线和行为活动,使人的行为活动沿着主轴线上景观序列发展的方向展开。

中心广场是整个景观序列的高潮,在首层将两侧建筑局部墙体打开,将部分门厅空间划入中心广场,使中心广场以建筑的中心线为轴线,形成了一个近似正方形的广场。中心广场看上去形态并不完整,但人的知觉具有完形的倾向,这种不完整的空间形态能够激发人们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的作用,促使人的心理知觉和广场的形态在“形”的层面上相互迎合,使人们通过完形的知觉来积极主动地实现对空间的体验。

展示广场是整个景观序列的尾声,位于五爱服装城内,在首层主轴线方向上形成中心对称的广场,展示广场相对中心广场较小些,充分尊重中心广场在整个空间序列中的统领地位。展示广场进深较深,形成了内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

主轴线上广场的共同特点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凹进空间,凹进空间能够产生边界效应,边界空间具有聚合性、向心性和引导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人会产生向内的吸引力,边界地带这种活跃的特征能够吸引更多的人驻足交流,进而引发人们的各种活动。

6 结语

沈阳五爱市场核心商城改造设计采用空间更新、景观优化的方法,打造特色的商业街区,使核心商城成为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猜你喜欢
中心广场步行街商城
读者镜头下的2022金秋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购买”快乐
The Strange Soldier
高跷舞
商城
住宅区中心广场功能区分析
问路
悦居商城
悦居商城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