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淋水检验技术初探

2019-03-19 20:05熊振宇
工程质量 2019年7期
关键词:淋水防水层幕墙

赵 刚,熊振宇,唐 桃

(1.重庆市渝北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重庆 401120;2.重庆市建永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重庆 400060)

0 引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条规定建筑工程竣工时屋顶和墙面不得留有渗漏缺陷。2018年9月,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筑建通〔2018〕341 号《关于贵阳市房屋建筑工程实施外墙淋水试验的通知》,先后有 20 余个省市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工程淋水检验要求。笔者通过对这些有要求的省市调查,发现淋水检验执行情况参差不齐,现将调查总结出的一些技术经验与同行分享和探讨,以期让工程淋水检验更有实效。

1 淋水对象

1.1 屋 面

1956年,原国家建筑工程部发布《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暂行技术规范》,原文翻译原苏联规范列出了屋面和绝热工程章节;1966年在此基础上修订拆分成为 GBJ 16-66《屋面和防水隔热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首次提出竣工的屋面不得有渗漏现象;1972年修订提出在雨后检查屋面是否存在渗漏问题;1983年再次修订拆分成 GBJ 207-83《屋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增加要求必要时可选点用人工浇水法检查;1994年修订改为 GB 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提出屋面渗漏可在雨后或持续淋水后进行检查;2002年修订改为 GB 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屋面工程完工后应进行淋水检验;2012年再次修订为 GB 50207-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强制性条文要求屋面防水工程完工后应进行雨后观察或淋水试验。

1.2 外 墙

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1]规定外墙防水层完工检验验收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检查。《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明确外墙防水层渗漏检查应在持续淋水后进行。GB 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在建筑装饰装修分部中新增外墙防水子分部。GB 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新增外墙防水工程章节,要求各种防水层主控项目验收均应检查雨后或现场淋水检验记录。

JGJ 102-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规定玻璃幕墙验收应检查淋水试验记录,GB/T 21086-2007《建筑幕墙》规定建筑幕墙在现场淋水试验中不应发生水渗漏现象。JGJ 133-2001《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应在幕墙易发生漏雨的部位进行淋水检查。JGJ/T 324-2014《建筑幕墙工程检测方法标准》也规定了幕墙的水密性能现场淋水检测。

JGJ 214-2010《铝合金门窗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必要时可对外窗进行现场淋水试验。JGJ/T 205-2010《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规定外门窗高度或宽度大于 1.5 m 时,其水密性宜用现场淋水的方法检测。JG/T 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规定了建筑外窗水密性能的现场淋水检测方法。

2 淋水方法

2.1 自然降雨

上述淋水对象的特点首先是在正常使用阶段会遭受自然降雨的淋漓,二是在遭受雨水淋漓后有渗漏风险,三是不宜通过蓄水等方法检验是否存在渗漏问题。淋水检验的目的就是在施工阶段找出检验对象在正常使用阶段遭受自然降雨淋漓可能会发生渗漏的缺陷点域。如果在施工阶段恰当的时点正好遇到强度(或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然降雨作用下,上述淋水检验对象没有渗漏现象,在正常使用阶段一般降雨作用下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就会很低。因此雨后检查需进行淋水检验的工程部位是否存在渗漏缺陷是可行的。

虽然雨后观察得到 GB 50207-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和 GB 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标准认可,但为避免一般降雨可能造成误判和漏判,大部分省市地方性文件忽略或放弃利用此法,这是对自然资源的浪费。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修订相关文件时,规定工程需开展淋水检验期间,遇实际降雨达当地重现期 3年暴雨强度和持续时间,或达重现期 2年暴雨强度和重现期 5年持续时间,可利用自然降雨进行淋水检验,这算是对国家、行业现行标准的一种尝试性补充。

2.2 人工喷淋

前述国家、行业标准将“雨后观察”排在“人工淋水后观察”之前,意在首先考虑利用自然降雨,没有可利用的自然降雨时就应采用人工喷淋这种方式。国内提出淋水检验要求的大部分省市地方规范性文件要求的人工喷淋方式普遍是安装位置固定的喷淋装置,装置的制作、安装精度要求不够高。位置固定的喷淋装置还存在喷淋装置费用高、安拆工作量大、安拆难度大、喷淋范围不全、不能对个别重点部位实施特别喷淋等较多缺点。本文提到的相关标准对现场人工淋水检测有一个比较共性的规定是淋水检测必须在受检测部位表面形成全覆盖完整连续水膜,因此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修订相关文件时,允许使用专业厂家生产或自制淋水装置,对是否固定位置不做强制性要求,只要淋水装置能够满足淋水强度和淋水检验的相关要求即可。

3 淋水强度

3.1 淋水量

其他参数相同时,淋水量直接影响检测效果。国内某些企业标准以及一些省市地方规定淋水量为3 L/(m2•min),此数值来自 JG/T 211-2007《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现场检测方法》规定,其值大于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渝建〔2017〕443 号文件《2017 重庆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中 10年重现期短历时暴雨雨型峰值瞬时降雨量,也大于国内各地 5年重现期短历时暴雨雨型峰值瞬时降雨量。若按国内现有统计暴雨强度和雨型成果计算,淋水量 3 L/(m2•min)处于 GB/T 28592-2012《降水量等级》中标准大暴雨峰值瞬时降雨量的中上水平。淋水试验能够确保在较严重的自然降雨作用下不发生渗漏,就达到了淋水检验的目的,所以各类淋水检验均按 3 L/(m2•min)控制淋水量是非常保守的,特别是对于国内年降雨量较小、暴雨强度较低的地区。

3.2 喷淋压力

国内各省市地方标准规定淋水压力大部分在 100~600 kPa,GB/T 21086-2007《建筑幕墙》规定为 200~235 kPa,JG/T 231-2018《建筑玻璃采光顶技术要求》规定应不低于 210 kPa。屋面、墙面等大面积淋水检验靠水流成膜受水,并不要求淋水直接喷射每一个受检部位,所以淋水装置喷淋压力不直接影响淋水检验效果,但相同喷嘴在不同压差情况下单位时间淋水量会有差别,从而影响检验效果。工程实践中很多外墙淋水试验的喷淋水压力偏低,原因是淋水装置设计、制作、安装工作不够完善[2]。喷淋压力与淋水装置的供水压力和装置性能有关,装置性能主要指与喷嘴数量和喷嘴性能有关。GB/T 21086-2007《建筑幕墙》所给“B-25,型号为 #6.030”喷嘴未说明按什么标准标记,我们也可以结合淋水试验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淋水装置,选择 ISA1932 喷嘴、长颈喷嘴或文丘里喷嘴来控制淋水量和喷淋压力。

3.3 淋水时间

幕墙和门窗渗漏路径都很短,而且渗漏路径的吸水、藏水能力差,较短淋水持续时间就可以检测出是否存在渗漏缺陷。所以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对幕墙、门窗规定的淋水时间只有 5 min 或 10 min。DGJ 32/J 103-2010《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规定门窗与外墙面同步淋水,所以门窗与外墙一样均规定淋水时间不少于 1 h。GB 50207-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屋面淋水时间为 2 h,按 3 L/(m2•min)淋水量计算,相当于 2 h 遭受了 360 mm 雨淋,几乎是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渝建〔2017〕443 号文件中 100年重现期 2 h 历时设计暴雨量 95.2 mm 的四倍,同时也大于国内强降雨地区 100年重现期 2 h 历时设计暴雨量,因此屋面淋水 2 h 非常保守。

外墙面与屋面渗漏路径的长短、吸水和藏水能力相当,但两者受雨工况差别很大,同一场自然降雨外墙面单位面积受雨量不会超过屋面单位面积受雨量 50 %。加之排水条件优越,外墙渗漏风险本身就要低很多,若仍按 3 L/(m2•min)持续淋水 2 h,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国家、行业标准规定淋水 30 min 或 1 h,青岛、烟台等地规定 20 min,江苏、常熟等地规定 1 h。东莞市、中山市等地规定则高达 8 h、12 h 甚至 24 h,若不接受将短暂中断之前的淋水时间继续累计,而按一旦中断就归零重新计时,完成一次检验都很困难。贵阳市规定分 3 次淋水,每次淋水 1 h,中间间隔 1 h,总历时 5 h,这每次淋水 1 h 也是连续的,其间两次间隔 1 h 可以减少淋水量,可以给渗漏路径吸水和藏水时间。另一相关问题是起算条件,有些省市要求淋水检验记录开始淋水时间和结束淋水时间,两者之差就是持续时间。当检验对象面积较大时,喷嘴开始喷水较长一段时间之后距离喷嘴较远的受检部位才能受水,所以,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修订相关文件时,规定淋水持续时间以整个检验批所有受检部位形成全覆盖完整水膜时起算。

4 相关问题

1)组织形式。大部分省市地方规定由建设单位来组织淋水检验。按现行相关标准规定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即可,考虑到近年工程渗漏问题突出,各地规定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淋水检验是比该标准要求高了,但也是可以的,不必质疑地方规定的正确性。

2)检验时点。GB 50207-201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和 GB 50693-2011[3]《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均规定屋面的淋水检验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重庆市渝北区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9年修订相关文件时,规定一般坡屋面淋水检验及渗漏处理在防水层施工完毕和屋面瓦铺装完成后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检查防水层施工质量,可避免屋面瓦铺装完成后淋水出现大范围渗漏导致的高难度返工。第二次检查防水层后续屋面工序作业是否破坏了之前完好的防水层。

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和GB 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均规定外墙面淋水检验在外墙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很多省市考虑到工程实践中外门窗安装施工时间大都迟于外墙节能和饰面工程施工,规定在外墙面最后一遍饰面层施工之前进行,纵容了不合理工序组织的不良行为,事实证明,所谓的“收边收口”工序倒置形成了外门窗框与周边洞口交接部位等外墙渗漏重灾区。

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要求根据年降雨量和基本风压情况进行墙面整体防水设计,GB 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等现行相关标准也增加了外墙防水子分部工程。但国内做外墙防水设计的工程数量并不理想,没有做外墙防水设计的工程只能在外墙结构基体外侧的节能、饰面层施工一部分后进行淋水检测看似合理,实际上是对外墙不做防水设计的一种妥协。

5 结 语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屋面防水工程和外墙面防渗漏的最低保修年限为 5年,这是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防渗漏功能质量要求的底线。国家、行业标准为此相应加强外墙、屋面、幕墙、门窗淋水检验要求,各省市地方行政主管部门也跟进发布淋水检验要求。但就利用自然降雨检验的具体方法,以及人工淋水装置标准化等还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依据。本文就相关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并对淋水检验相关的淋水量、喷淋压力和淋水时间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还需业内同行共同努力,大力推动建设工程防渗漏技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
淋水防水层幕墙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应用
一种防水式塑料编织袋
高位塔与常规湿式冷却塔淋水噪声的现场测试
顶板透水再增一重“保险”
桥面防水层的技术突破
顶板淋水主斜井预应力注浆锚索堵水支护加固试验
双玻光伏幕墙运行分析
简支箱梁桥防水层接触分析
桥面防水层材料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