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说

2019-03-19 14:07
科学之谜 2019年1期
关键词:天圆地方客体扰动

1000年前,世界真的是天圆地方的,地球真的是方的!

未来已来

客观世界并非“硬存在”。它是由“意识+观察”凭空塑造出来的。为什么客观世界显得那么“硬”?似乎和观察毫无关系的自顾自的存在着。那是因为世界中万物和万意识是错综复杂的相互广泛和深度联系的一个综合体:

1、是这个综合体以无数个意识从无数个角度对它进行观察以至于描述,从而使它被固化硬化下来,使之像一个自顾自的客体。

2、每一个意识个体、每一次孤立的基本观察,在綜合体面前都是微乎其微的占比。所以每个个体的每一次观察都远远撼不动它作为客体的形象。它,就是那个样子,无所谓你瞅还是没瞅。但是事实上,它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每一次不同的观察,它的形象其实是会有一丝丝微乎其微到无法分辨的变化的。(这个变化称之为“描述扰动”或者“形象扰动”。)

上面说的两点,你完全可以说我是瞎掰。就像牛顿时代如果有人指出牛顿的运动定律实际是错误的,只是相对论的低速近似解,近似到人类无法测量的误差。

我们无法命令全球居民,包括所有动物,在任何一刻暂停观察月亮,而只空出来给你一个意识体去观察。如果真能做到的话,我猜你会看到一个现在无法想象的另一番月亮的形象;并且你每一次偷瞄都会不一样。总之,世界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全体意识共同观察的结果。如果能暂时屏蔽除了你之外的所有观察者,你将可以为所欲为,银行金库的墙可以只是一堵透明的空气——只要你的意识以某种恰当的方式去观察描述它。哈哈哈,这个前提条件比弄到一颗核弹还要难上千万倍!算了算了,不做这个梦了。

幸好还有3个特殊情况,这种因为“意识+观察”而造成的“描述扰动”将比较有意思的表现出显著性,显著到我们能够测量到:

第1种: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极小局部时,这个因为观察而带来的描述扰动将会决定被观察的那颗所谓“客体”的模样。比如我们在实验室里已经司空见惯的看到基本粒子的量子态特性。

第2种:在一个遥远的没有意识参与的星空里,那里发生的事,或者星体的形象,将会因为你的不同次观察而不同。这也是有实证的——“延迟选择”。

第3种:梦境的光怪陆离!

也许还有其他特殊场景,但目前只想到这3种情况。

换句话说,1000年前,世界真的是天圆地方的,地球真的是方的!

欢迎读者参与我刊的读编互动,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方式与我们联系:

编辑部QQ:1936375340

编辑部微信号:dkj65221200

新浪微博昵称:大科技

编辑部邮箱:1936375340@qq.com

猜你喜欢
天圆地方客体扰动
Bernoulli泛函上典则酉对合的扰动
天圆地方结构组装过程的同心度控制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h)性质及其扰动
李宜宣艺术作品欣赏
小噪声扰动的二维扩散的极大似然估计
用于光伏MPPT中的模糊控制占空比扰动法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