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墨人物画中意境的内容

2019-03-19 08:47王贝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

王贝

摘 要:中国画是我们国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意境既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灵魂,又是画家内心活动的传达和概况,是“情景交融”的产物,而“情”是画家的全部修养。画家通过特殊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塑造,把这种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呈现出具有不同节奏和韵律的图形,因此画面中能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意境。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水墨人物画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家非常重视对意境的研究。画家徐悲鸿说:“艺术但求表现一个意境。”潘天寿曾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界地。”在中国美术史记载中,人物画的出现比山水和花鸟要早,并且有明显的分类,如道释画、仕女画、宫廷人物画、风俗画、肖像画、历史故事画等。中国的人物画求的是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人物画中叫“传神”。除了“传神”外,人物画中的意境也表现得丰富生动。如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图1)是现存最早的一幅泼墨写意人物画,与画院画相比,画风独树一帜,是“减笔”画之杰作。仙人面目、胸部用细笔勾出神态,身体部位皆用阔笔横涂竖扫,笔笔酣畅,墨色淋漓,既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人物性格,也表现出禅宗的意境美。再比如当代画家石鲁用题材造意境,画家石鲁在1959年创作的《转战陕北》(图2),以宏大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他记忆中的毛泽东从容地转战陕北黄土高原的情景,将纪念碑式的构图、人物凝神远望的姿态和壮阔的高原景色融为一体,使我们感受到领袖思想的充盈。这种醇厚的意境不仅是画家情感的体现,也蕴含了画家的历史文化素养。

一、意境的内涵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鉴定中国画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意境是画家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表达一种对自然界的情感,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是表現造化自然、气韵生动的图景。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自然现象而立言,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的相互交融,从而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种灵境就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人的审美活动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关于中国画的意境,宗白华先生曾谈到:“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造。”在中国画创作中,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在创作过程中人是唯一的中介,绘画是通过人起作用的,而这个人是具有人文修养的文化人。第二,创作者的目的是传达文化的共识、发展文化的共识,追求的是一个绘画的共性——中国画的共性。第三,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人是一个中介,情和理也是不变的中介。最终完成一幅画作,要通过中介把需要表现的艺术样式传达给观者,打动观者。

二、意境与人格涵养

微妙的境界氛围里包含艺术家的精神和涵养,他们在心灵飞跃而又寂静的环境中突然迸发灵感。元代画家黄子久说:“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林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莫测其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这代表艺术的最高精神。

这种心境中的艺术境界自然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眇。南唐董源说:“写江南山水,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视之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景。”艺术家凭借其深静的心襟,发现宇宙深沉的境地,他们在大自然里“偶遇枯槎顽石,勺水疏林,都能以深情冷眼,求其幽意所在”。所以艺术境界绝不是纯客观地、机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心匠自得为高”。

三、人物画中笔墨的表现

人物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转变之后,特别是20世纪初,笔墨运用上有了巨大变化,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徐悲鸿提出要将素描融入人物画作品中,人物造型融入西方素描的元素,增加人物的体积感,用毛笔皴擦出素描中的阴影。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图3),以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结合的方式来表现单个的人物形象,最终《流民图》以横卷的构图形式展现给观大众,画幅巨大,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人物形象聚散、动静、情绪的连贯和变化,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置身其中的共鸣。蒋兆和以工整的笔墨刻画面部和手部,而整体看人物形象,墨色丰富,线条简洁、干练,具有生命的张力,这也是艺术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当代画家李伯安钟情于北方农民,藏族风情,画风坚实而雄放。他创作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图4),从黄河之源巴颜喀拉山画起,以苍茫凝重的艺术形象和浩然大气的节奏安排,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四、意境在水墨人物画中的创作要素

笔墨艺术形式,以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和单纯的笔墨语言来表现丰富的造型艺术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管是线条的运用还是墨色的追求,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这些情感中流露作者的品格、文化修养等,而画面的意境也就有了明显的区别。

笔墨是作者和画面的联系者,内容是意在笔先,笔中有情,笔后形成了墨的趣味性。“意”在笔先是说落笔前心中早有了位置设计,“笔”中有情是作者的对待物象的情感,“趣味性”是笔墨的融合,微妙的变化,富有意境,耐人回味。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意境和趣味是由笔墨表现的,要想有笔墨意境就必须有真情实感。

在创出作品时,我们要求虚实结合,这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留白问题。在虚实和有无的问题上,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与“有”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的“气”不仅是具体物象,也是物象之外的虚空。没有虚空,就谈不上“气韵生动”,艺术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绘画的意境就不能产生。

五、结语

有无意境是艺术与非艺术的根本界限,没有意境就谈不上艺术。因而在中国画创作中,处理好意境是作画成败的关键,不懂得意境之妙,就谈不上中国画。

参考文献:

[1]陈绶祥.国画讲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傅慧敏.中国古代绘画理论解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6]蒋勋.美的沉思[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北京印刷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画意境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春色满园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